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界的“专利”,它还渗透在人类社会中的政治、文化、经济、传媒、运动等各个领域,而生态和语言传播之间的融合也涵盖在这个范畴中。然而,有关语言传播生态的探索至今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尤其是播音主持生态系统的研究,还位于起始阶段。许多学者探究的方向多以传媒生态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为主,鲜少关注播音员主持人本身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假如播音主持生态无法维持和谐、稳定、平衡的状态,必然严重干扰语言传播的影响力和播出效果。因此,从主体生存视域研究播音主持工作的生态平衡问题,对传媒领域中有声语言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饱受社会的偏见。对于大多数社会人士而言,播音主持这项工作他们往往了解不深。其关注点大多局限在播音员主持人的娱乐性、政治立场、信息传播准确度等方面,对于播音主持人的生存状况基本无人问津。这也让许多社会民众对这项工作的生态产生偏见,认为他们薪酬过高,生活过于奢靡。譬如知名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张宏民花费20万巨资庆生一事,就饱受网友的抨击。其实播音主持工作的薪酬水平也分三六九等,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不能对其一概而论。就比如著名体育播音主持人黄健翔在辞职之后,曾透露他的工资水准在央视属于二等,虽然有专属播音频道,发展机会多,但其并不属于台聘,无法做到旱涝保收、衣食无忧。因此,若社会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播音主持工作,不从主体视域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就会存在偏差。
商业转化趋势明显。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代表着节目的高收视率与宝贵的市场价值,只要节目的内容不落于俗套,有顶级播音员主持人的口碑在,就会深受民众的关注。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地位,使其成为娱乐文化领域的明星。这创新了传媒经营的理念,但也让许多播音员主持人忘记自己工作的初衷,逐渐向商业化方向转变,开始追逐金钱、名声等利益。比如著名的央视播音员邢质斌为减肥公司和食品公司代言产品,导致其公众形象大受打击。从主体视域上看,这类事件在播音主持行业中屡见不鲜,让许多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忘记了这项工作的要点,没有将足够的精力用到专业素质的提升上,反而过分注重外在形象的表现。再比如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属于“多面手”,不仅形象出众,播音能力出色,在歌唱界甚至影视界都有着不俗的成绩。多才多艺固然是主持人的优势,但如果不能从中寻找发展重点,必然会落到“样样通,样样松”的下场。曹颖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她曾主持春节晚会,在播音主持工作发展上前途无量。但她涉足歌唱、电视剧、广告等领域,虽然每一项都比较出彩,但都没有做到顶尖地步,这也让她在民众心中没有精确的定位。
竞争手段不正当。从主体视域观察当前的播音主持生态环境,绝非人们想象中的“兄友弟恭”,反而处处充满了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比如在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期间北京媒体出现的恶意竞争现象。当时,北京媒体无论本地或是央视都有体育专业栏目的存在,同时还与新浪、搜狐等视频网站建立了体育合作关系,世界杯应当是他们专门负责的内容。但其他非体育栏目为了提高收视率,竟然不约而同从世界杯蹭热点、蹭话题。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之声,连越位规则都不懂的主持人也煞有其事地做起足球节目,最后甚至发展到夜间情感节目和老年之友节目的主持人也不约而同地“畅谈”足球。此外就是“潜规则”事件,托关系、找后台、舆论攻击等成为播音主持环境中屡见不鲜的恶性竞争现象。比如郑沛芳就曾在博客中谈及因不想屈服于“潜规则”而被停职的经历,这也表明当前的播音主持生态环境十分不健康,亟须严厉整顿。
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播音主持生态状况的剖析,评价体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若评价环节欠妥,则难以判断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是否优秀。当前主持人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节目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革新。外加上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上升,所需求的精神元素也愈加复杂,在主体生存视域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按照过往的评价方式来审评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是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而当前的评价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选拔主持人环节注重外表、年龄、口才等因素,忽略内涵、阅历、素养等重要素质;认为高薪酬是吸引人才的绝对条件,不注重良好播音主持生态环境的构建与维护等。由此流失了大量播音主持人才,不利于播音主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改变错误理念。在主体生存视域下改善播音主持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改变民众心中的错误理念。若人们依旧对播音主持工作抱有陈旧的心态和观念,导致不正当的舆论倾向,将会影响播音生态环境的平衡。播音员主持人为了不受舆论的侵害,很容易违心做一些违背职业素养的事情。比如播音员主持人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做出一些搞怪的表现;或者为了提高收视率,故意穿着暴露的服饰搏人眼球等等。其次,播音员主持人也要坚持健康的工作理念,不要被民众所误导。自身的传播定位应当结合节目内容来制定,比如新闻播报工作,需要注意不紧绷、不叫嚷、不做作、不浓妆等,这样才能展示出主持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一昧做出哗众取宠的行为,非长远的发展之道,这也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谨记的工作原则。
抓准生态定位,组织良性竞争。尽管许多节目大同小异,但不能一昧照搬照抄。播音主持工作若步入到“你死我活”的态势,那将是传媒领域的发展灾难。从主体视域上观察分析,虽然有些栏目性质类似,但也可以各自挖掘节目的特色亮点,为民众展示独特的个性魅力。播音员主持人应当结合节目内容确定自己最擅长的主持风格,让自己的生态定位与节目高度契合。比如《中国好声音》和《我们的歌》都属于歌唱类节目,但前者偏于选秀,后者侧重于成名歌手的能力展示。因此,华少在《中国好声音》中的主持风格以铺垫和过渡为主,林海在《我们的歌》中测重于控制节目氛围,都体现了优秀的主持素养。
大力开展监察工作。维护播音主持生态环境的健康原本需要主持人的自律,但在残酷的竞争形势下,“靠自觉”显然是比较天真的想法。尤其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很难抗拒高昂的额外收入,纷纷投入到影视、广告等行业中。利欲熏心下,他们自然会分散精力,导致本职工作的质量明显下降,个别播音员主持人甚至公开相互诋毁,对播音主持生态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在主体视域下大力开展监察工作。比如通过广电总局来规范传媒行业的工作,监管播音员主持人的商业行为。若拍摄不实的广告内容,要从法律角度进行严厉处罚。
追求健康的收视率。播音员主持人身为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为社会起到健康引导作用。从主体生存视域分析,播音主持生态并不仅仅代表主持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与观众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为了追求收视率将媒介操守抛在脑后,所播报的节目必定哗众取宠、庸俗低级。这样的做法是将发展目光肤浅地局限在经济收益上,忽略了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代表着主持人的口碑,同样也会影响播音主持生态的良性发展。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当追求绿色、健康的收视率,堂堂正正地坚守语言传播规律,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定位,用谦和、亲切、庄重的态度面对观众,让播音质量更契合真、善、美的规范要求。
加强评价体系建设。针对主体生存视域下播音主持评价体系不完善,媒体部门需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对此,应当从播音员主持人的知名度、荣誉、口碑、忠诚四方面进行考察。名气指的是主持人的受众范围,是否能做到妇孺皆知、老少咸宜;荣誉是播音员主持人从业以来得到的奖项,同样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口碑指的是观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评价与热爱程度,这是主持人的魅力体现;忠诚考察的是主持人对岗位的热爱程度,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为播音工作倾心尽力。唯有健全评价体系,才能为主持人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保障主持人的艺术生涯更加长久、安定。
播音主持工作中,主持人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存在,他们同样也是营造平衡、和谐的播音主持生态系统的关键点。因此,从主体生存视域入手,探究整个播音主持工作的生态环境构建问题,切忌脱离主持人这个重要因素。播音主持生态研究者要清晰认识播音主持生态发展中的弊端,制定针对性改革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这其舆论价值与教育价值,为大众有声语言传播行业开拓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