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电影《误杀》中的迷影魅力

2020-11-14 13:30齐子洋
电影文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文解码

申 林 齐子洋

(1.河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92;3.暨南大学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20世纪,在元语言、元小说、元戏剧广泛讨论后,有关“元”的概念也被拓展到电影中来。“元”侧重于创作主体以及自反性呈现,体现在电影领域中则指关于电影的电影。元电影的重要结构是各种电影及影片的事实,涵盖了电影生产过程、影片的技法类型等,是一种电影以自身为媒介来进行思考的独特方式。

“迷影”特指 “电影艺术所激发的某种爱”,是对电影更为纯粹的品鉴、对电影独特魅力的臣服,更是迷影者的探索与沉思。影片《误杀》的主人公身为观影量丰富的电影痴迷者时,整部影片拥有了电影自身的指涉意义,奠定了其元电影的基础。片中拼贴、戏仿、引用等元电影手段则成为观众迷影情结的触发点。在后现代消解精英主义的全新语境下,使元电影以一种悬疑式的商业姿态,步入更多观众的视野并受到欢迎。

一、陌生化中的熟悉元素——迷影的趣味

《误杀》之所以带有浓重的迷影文化色彩,源于片中大量观众所熟知电影因素的呈现。影片讲述了一个资深迷影者的犯罪模仿,他大量的影视储备使他从一个其貌不扬的平民百姓,成为瞒天过海的高智商罪犯,甚至说出“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这样的台词。

(一)表现为与经典影片的互文

互文性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转换,可以互为参照。电影发展到现在,从叙事到空间再到音乐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成为对已知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互文性难以避免。

《误杀》除了与参照的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的互文之外,其互文性质主要体现在对经典影片的模仿、致敬、引用上。最为关键的是叙事线索上与韩国悬疑犯罪片《蒙太奇》的互文;其次影片的多个场景出现了致敬式的镜头或段落,例如狱中越狱场景同《狱中风云》及《肖申克的救赎》的互文、棺材盖上抓痕同《活埋》《妖猫传》的互文等,无不是对名片佳作经典场景的挪用,直观地为整片增添了极其强烈的迷影色彩。

电影中的互文应用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经典的惦念及追忆,凝结了电影历史上某个时间点或某位电影艺术家的缩影,展现的是电影作为大众消费型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另外,互文手段的应用同影片故事情节高度融合,而非影响影片流畅性的生搬硬套,因此相较于影片剧情的故事文本外,迷影者在观影数据经验库的支持下,体会熟知电影的狂欢,是种能够在新故事中唤寻熟悉记忆的多层次观影体验。这既是通过互文加深理解的阐释,也是双重在场的快感。

(二)趣味源自于解码的愉悦体验

互文性也贯穿于文本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此过程“根据其他材料来源和话语构成,它们找出话题、处理方法、议程、事件、人事、观众形象、形势的界定”,再由迷影者通过自身经历、心理定势、约定俗成等语境,解码出丰富的含义,形成新的话语场,达到影视话语意义产生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通过影像符号中的解码能使人产生阐释与交流的心理态势,这是电影批评去精英化、影评娱乐化时代形成的推动力,也正是迷影者与电影受众的关键区分点。

迷影者能够从《误杀》中通过解码,更好地与影片主体性话语形成共鸣并发现不足。图形及声音都能够进行解码与编码的过程。片中反复出现的麦高芬——“羊”,被编码在多个不同段落之中,使羊具有了诸如“替罪羊”“离群动物被捕食”等或象征或暗指的寓意,羊之前作为警察的迁怒对象被枪杀,现在又替代了被害人。这既是对于替罪羊的指代,也是对强权势力霸道无理的讥讽。

编码提升了迷影者对于充分把握影片细节的要求,促使迷影者产生解码的浓厚兴趣,在根据认知网络进行解码的同时,唤询出对宗教、国家、生物等文化性的探寻,进而根据主体差异,对影片发表多元化见解。电影与受众也因此建立了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解码过程中共同形成自洽的影像符号体系。

二、虚拟世界的真实呈现——元电影的警醒

元电影能使观影者清醒意识到自身的观影行为,或是暴露电影机器,或是映射电影机制,在电影中讲述电影。观众除了能看到叙事内容,还能看到作者或生产过程,主客体以元电影的呈现方式为媒介,分别进行自我审视,感知电影本体的美学形态。

(一)电影离不开补偿与联想的心理机制

多个镜头的连接使观众产生联想,并自发将未展现的过程补充完整,从中获知创作者给出的信息,于是电影便有了意义。影片中男主角正是利用了人们零散记忆的片段性,利用话语权对记忆的时间点进行强调式的转换,这正映射了电影特有的蒙太奇技法以及观众的联想机制。

从叙事层面上来看,电影主角袁维杰的行为就好似电影创作者,他参与了生活中多个场景形成记忆段落,再用言语的灌输、暗示将记忆段拼接组合,将蒙太奇机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一部生活中的“电影”;而受到影响的邻居、朋友、同事等好比是单单实现了观看作用的观众,代表的是某种缺乏主动参与过程的观影方式,这样深层次的套层结构也将《误杀》烙印上了“元”的性质。

电影的魅力是多方面的,蒙太奇作为电影的特色,正是利用了这种受众心理,在解构主义下重构。剪辑大多要求与观众达到视点缝合的效果,要求无法感知连接点的存在,但观众的参与性也会急转直下,成为被迫输入信息的被动者。因此元电影在意指类似的电影机制时,主客体便都拥有了非强制性的思考,创新性也由创作主体向客体发生转移,达到元电影警醒自身的目的。

(二)元电影凸显梦境与现实壁垒的消融

电影是人为梦幻世界的重要载体,因为人眼所见的确切导致了虚构的真实,但元电影的特质却能够使观众在梦与现实中切换自如。电影是以大众消费为主导的商业片,建构了无数新奇的想象世界,叙述了大量编写的故事文本,在源于生活的同时提炼出中心意涵,实现梦与现实的双重叙境。

代入感对一部电影是至关重要的,当手机终端成为银幕,影院封闭环境带来的集中力已荡然无存,因此电影自身的言说方式在与受众的沟通方面,所起的效用日益加重。《误杀》中的大量交叉、比喻、心理等蒙太奇手段充分调动着观影时的注意力,例如电影中出现了数十次升格镜头,尤其是在雨中揭棺这场戏中的应用,缓慢降落的雨滴、无声的留白使观众真切地感知每个细节,感情升华的同时从幻梦中短暂脱离来进行思考;棺材装羊尸未知所利用的全知与限制视角转变,基于电影眼与观众的视点缝合,也是刻画悬念、制造反转的利刃。

在沉浸中不时中断是元电影的拿手好戏,同在场观众进行虚实相间的互动,形成思想上的共振,借此丰富影片除娱乐之外的多方面含义,提醒观众在短暂逃离生活时不忘思考现实。

(三)影像间隙的反身性

元电影对于影像本体的暴露不加掩饰,对其身为戏中戏的自我认知产生刺激,呈现为叙事文本所具有的套层结构,实现了对某种电影事实的指涉意义,观众便在多重叙境的间隙中进行反身性自省。反身性最早用于哲学及心理学中,指以自身为对象进行指涉的理性能力,也延伸为电影媒介语言的自我反射的能力,强调电影艺术沉浸性之外的本体特质。

《误杀》中李维杰迷影者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观影时能够从中窥见阐释中的自我澄明和自知,即反身性的自我指涉。主人公与观众发生共鸣,从某种角度上看其价值观念代表了观众观影后的心理感受,影片主人公成为观众的自我指涉,表现为对其行为的高度认同。

然而当符合人脑幻想的影像世界呈现在眼前,从视觉与听觉的感官方面刺激神经,大脑飞速运转以接受全新信息时,反身性策略从内向外打破粉饰的完整性,撕裂电影机制的自我包装,对电影本体以及影视美学形态进行反思,不断提醒着影片中介与折射的性质,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条件下对这种方式产生思考判断,强调了电影艺术本体的学术价值。

三、观众主导式价值取向——“迷”与“元”的在地化

如今,我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行业也正朝着产业化、工业化迈进,艺术与商业平衡的讨论日益激烈,各类型电影也在逐渐转型,呈现杂糅的趋势,其内核便是以大众观影取向为核心的

(一)多种类型化的杂糅是在地化手段之一

《误杀》虽然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却利用在地化策略将多种类型化商业元素进行碰撞,迸溅出亮眼的火花,赢得不菲票房,为沉寂的元电影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影片悬疑感营造出色,将一些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肢体言语的黑色幽默、保护家人的亲情与斗智斗勇的刺激相结合,并配以后现代式的引用、戏谑等丰富的元电影手段来对迷影者进行刻画,谱写出多元化元电影类型文本,是时代潮流促使下的转变与创新。

抢占电影超级市场是电影业文娱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在电影市场长期被好莱坞挟持的状态下,诸如戏剧效果强烈、戏剧冲突明显的模仿之作层出不穷,选用名导演、名演员、大制作等来博取票房的行为也数不胜数,但大都噱头十足后劲不足,票房口碑双下滑的形势严峻。商业片的成功首要在于本国受众的接受度亟待提升,深入群众针对民族特色来进行创作改变,利用在地化策略避免水土不服的现象,从而发扬民族风格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二)商业化、大众化、中国化是元电影《误杀》受众广泛的优势所在

《误杀》在悬疑为主的故事情节中埋入迷影之“梗”,既有戏剧化剧情、意料的反转,也有对现实生活、电影行业的自我审查与检验,兼顾戏剧性与延伸度的双重需求。影片的文本正是对大众消费主义的迎合,是从属于悬疑犯罪类型商业片中的元电影。也正因如此,才能够让元电影步入广泛大众视野,使更多观众走入影院,享受一场影迷式的狂欢。

拍摄技术、影像设备的发展与普及,影视制作日益普遍,其文化内核越来越娱乐化,除了突出强调影像本体艺术特性的形式,还须兼备刺激性及新鲜感的叙事内容才能够步入院线并获得市场认可,也成为当今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影产业在迅猛的前进中不断变化与创新成为时代需求,各种电影的界限也已趋于模糊,电影在不断的自我排斥中自我融洽,不断在自我否定后自我肯定。元电影因迷影文化独具魅力,在与不同商业元素的结合之后依然别具一格,相信今后元电影也会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我。

猜你喜欢
互文解码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小说的互文与改写——读东君短篇小说《与杨志共饮》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