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的报道主要通过主流媒体开展,主流媒体是百姓了解国家政治形势及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过于形式化、公式化,不易激发人们的关注热情,因此,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是提升受众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时政新闻报道可谓一夜之间兴起,在中央媒体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期间,中央级媒体采用人工智能、移动直播以及短视频制作等技术,把时政新闻制作得更加亲切、有趣,拉近了时政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主要来源于新时期的民本思想观念。民本思想指的是站在人民角度,传达民声,为老百姓发声。民本思想可以充分拉近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共同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在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就是大众传媒在报道时政新闻的环境下,报道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报道就是对民本思想中公民性、公平性全面贯彻的一种全新落脚点,可以充分缩短受众和时政新闻之间的距离。
新媒体环境下中央媒体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形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用“5G+8K”实时传输,以快速剪辑的方式进行制作,以“央视新闻”“央视频”整理了上百个“两微”、短视频以及其他第三方新媒体账号矩阵,达到了良好的协同报道效果,发稿超过上万条,并推出了多场现场直播,利用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了直播视频与短视频,吸引上亿人线上点击与互动。
在自由平台方面,“央视新闻”的时政消息十分精准,联合微博等多家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组图带你看懂十九届五中全会》,累计互动量超过千万,而且制作了多个短视频,在平台进行置顶发布。
从中央级媒体在微博发布的直播以及视频情况来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变成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规模最大的视频发稿源,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主要力量。央视网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出了《时政新闻眼》系列报道与《联播+》系列报道,通过“新闻+人工智能+移动交互”的模式,回答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所反映的热点话题,获得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新华社在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发稿数量以及互动数量排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人民日报的后面。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新华社客户端使用的是原生“增强现实”技术,报道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点以及热点问题,这个形式在国内客户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方式使用户能够感受到报道的高科技性。
新媒体环境下中央媒体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呈现效果。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我国多家主流中央媒体参加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的产品种类达到了上百个,总计发稿量达到数千篇,大量的图文、视频、直播以及智能报道等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吸取了众多受众的关注力,累计互动量超过了数十万人次。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中,三大中央级媒体采用了高科技报道,在5G直播视频制作、智能交互性报道以及AR强化现实报道方面不断创新。
人民日报整体发文数量以及互动量排名第二位,并且在短视频上有比较好的表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时政新闻作品。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中,中央媒体全面应用了新媒体的多种渠道,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增强了信息的丰富性以及趣味性,不但确保了平台内容的差别化,还实现了比较大的传播效果。这种现代化的报道方式和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相比,更加贴合受众需求。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得到强化。从十九届五中全会报道的浏览量以及各种新闻产品的参与程度来说,时政新闻的亲和力的确明显增强,而且传播获得了空前良好的效果。整体来讲,以新媒体技术制作的新闻产品拉近了时政新闻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感,比如微博互动、VR直播以及短视频等,让受众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此外,通过新媒体的报道方式,多层面塑造了国家领导人富有亲和力的形象,逐步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认可度。
借助现代化技术方法改变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是否能够持久地提高公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和热情,依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技术虽然重要,可是并非决定性因素,时政新闻与媒体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怎样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适当增添娱乐元素可以将原本严肃紧张的时政新闻议题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拉近,具有趣味性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报道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级媒体分别引入新媒体的报道模式,比如5G全新视频、AI智能报道等方式,在带给受众足够新鲜感的同时,也让比较严肃的时政新闻增添了一些娱乐气息。怎样通过有趣的形式搭载有意义的内容,避免时政新闻出现注重形式轻视内容的情况,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索的过程。时政新闻常常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内容,其所传达的信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平台,需要处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履行准确全面传播时政新闻的根本职责。
媒体技术引发新时代的困境。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理解媒介》中明确提出了“内爆”这个词。他提出,人类社会在进入电力技术发展时代以后,正在经历内向的爆炸,然而,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加速这个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都使用了VR技术、直播以及5G全息视频等方式,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国家政治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新闻报道多样化技术的应用,确实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与此同时还需要认识到技术进步引发的“内爆”所造成的困扰,这就是媒介自身对社会以及人的影响高于媒介传播的内容。形式新颖的多元新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了受众对文本内容的注意力,所以我们需要对媒介的传播形式进行反思,即在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应该如何强化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转变新闻报道思维,坚持关注民生话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是新闻报道的关键。最近几年来,我国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时政新闻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报道形式,才能够真正受到人们的喜欢。
在报道时政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对标题进行精心设计,标题对新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决定了观众注意力的强弱。
不断丰富报道形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新闻报道与宣传。避免使用单调无趣的思维进行新闻报道,不能重复报道同一个主题,需要不断丰富报道内容。所以,提升时政新闻的亲和力,需要转变时政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避免新闻的僵化与单调。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积极学习多重报道形式,同时,还需要符合大众口味,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新闻报道不断进行大胆的创新是提高新闻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的主要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不断实现时政新闻的创新,逐步深化时政新闻内容以及形式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与影响力。影响时政新闻引导力与传播力的因素众多,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人,需要不断转变传统观念,实现对时政新闻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逐步深化时政新闻改革,从而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