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历史重塑与人物表达

2020-11-14 02:58蒋玲利
电影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叙事文人物传记丘吉尔

蒋玲利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人物传记电影,尤其是对知名历史人物进行刻画和再现的电影,都无法摆脱对于历史的重塑和思考。比如在《脱欧:无理之战》中,人物的建构是附属在社会政治理解的基础上的,缺少了这种社会性的思考,人物的表达是难以成立的。在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电影文本中,选择,成为这一类型传记电影的核心问题。选择何种人物、人物的何种方面,人物生活的何种阶段,都是电影文本表达过程中的言外之意。近年来知名历史人物的相关传记类电影并不鲜见。《铁娘子》《女王》等一众优秀影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对以历史名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在已经有着翔实记录的情况下,如何将人物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现出创作者本人的主观特点,从而使观众真正能够体验和理解全新的历史发展现场,成为这类电影表达的重要命题。

《至暗时刻》是以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主要人物的历史传记电影,从其在二战早期临危受命开始,到英国坚定参战再到二战中抗击德国为止,主要叙述了这位伟大的英国首相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将这种宏大的历史命题与其个人的经历、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至暗时刻》沿用之前历史人物传记的主要方法,通过历史透视个人的特质,从个人生活发展的必然中总结一位历史人物成功的要素。在人物塑造的真实性方面,这部电影最令人称赞的是它不仅最大限度真实再现了这一时期丘吉尔的心路历程,同时又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其他历史人物。传统上,这些人物在电影文本中虽不能完全充当主要人物,但由于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为了凸显主人公的某些特质,在表达中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形。《至暗时刻》不一样。这部电影文本中并没有因为主要人物塑造的要求而使这种变形走向不够真实的结果,而是在塑造主要人物时通过次要人物的真实逐渐向主要人物靠拢。

此外,《至暗时刻》还为观众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历史体验,那就是对人物进行的特效化妆处理。这一部分虽然在电影文本研究中不能被称为重要的方面,但是作为一种全新技术的进步,特效化妆的发展为影像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影的表达离不开针对人物的表演与塑造,而特效化妆就为电影的表达解决了感官上是否真实的问题,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总之,历史人物的传记电影,重点往往在于真实,但是这种真实是在选择之后重新塑造出来的,因此在讨论历史传记类电影时,创作者的气质和意图与真实性表达之间的矛盾就被凸显了出来。

一、次要人物与历史真实

对历史人物传记电影而言,真实性的成立首先在于对人物的塑造。与一般电影文本不同的是,历史人物传记电影首先在历史层面已经形成了叙事文本,这种叙事文本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特征,不能被轻易地修改。虽然历史叙事文本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构现象,但是与传统电影改编的文学文本不同,叙事者的主观性特征在历史书写中呈现尽可能克制的立场。在电影的创作中,历史人物的建构往往需要符合历史当中的形象,因此很难发挥出创作者主观的审美观念,因为历史的叙事不是创作而来的,并不完全需要书写者的参与。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又必须进行符合审美的现实再造,所以在历史建构的过程中问题就产生了。电影《至暗时刻》对这一问题的意义就在于,创作者没有固守对人物完全客观地再现,而是把真实的确立放在了文本的其他人物上。

对于整部电影的人物群像,《至暗时刻》电影文本中的叙事从一开始就不是专门聚焦在主人公丘吉尔身上的。它从首相的秘书开始写起,从一个平凡的视角进入文本。或许从这个叙事策略上来说,《至暗时刻》的创作者从来没有将这部电影的唯一主线放在重现主要人物在历史中的心理变化,而是以更平凡的视角去接近这种宏大历史下的人物精神面貌。从电影构建的一系列历史人物群像来看,观众可以看到饱受争议的张伯伦和他代表的保守派策略,以及这种策略的合理性。历史的书写在这里不再是一种有序的、明确的发展脉络,而是走向了一种纷乱、混杂的方向。丘吉尔的当选不是因为他作为海军大臣在民众中的呼声日渐高涨,而是众多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也就使他最后的卸任具有了历史的理由,而非让人不解的神秘消失。《至暗时刻》的叙事集中在丘吉尔上任、筹谋敦刻尔克撤退以及统一英国政治上的意见、参与战争这一段时间内,文本的意图在于表现彼时英国国内围绕丘吉尔的政治博弈。这一时期的丘吉尔面对的困难从文本上来看,已经超越了他带领英国面对战争的时期。在丘吉尔的一生中,这段时间是最能体现他卓越的政治能力和迷人的人格魅力的,而这种能力和魅力恰恰是通过他与身边众多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的。对丘吉尔的政治对手们的刻画,其意义不仅在于使叙事文本发生的环境具有了真实的意义,而且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详细刻画,文本为丘吉尔这一主要人物寻找到了真实的基础。虽然这些人物的刻画依旧难以摆脱创作者的个人理解,但影像语言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观看真实历史的可能。

与同样书写英国近当代历史的《脱欧:无理之战》的努力不同,《至暗时刻》从来不需要将叙事文本的内容建构成历史,它本身早已经在历史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暗时刻》的任务不是着重还原这一历史时期内宏大的社会性书写,没有将视野放在民众之中,也没有对社会的整体心态做出更全面的描绘。整个文本只在丘吉尔登上地铁询问普通民众对于时局的看法时,间接书写了社会的心理状态。值得玩味的是,作者有意让每一个发表了个人看法的人具有了姓名,这些人物在叙事文本中具有了真实的意义,他们同已经名留史册的其他著名英国政治家一样成为真实历史中的一部分。

二、特效技术与历史建构

对于一般类型的电影来说,视觉特效技术主要指在观看时通过使用特殊的观看媒介,实现超越一般电影而达到更加真实效果的技术手段。这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甚至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革新与进步的标志。视觉特效技术通过带领观众参与到叙事文本中,使观众更易接受这种文本叙事的真实效果。然而对于历史人物的传记类型电影,除了对影像本身的参与之外,观众对于叙事文本中的人物还有着直观的视觉真实要求。如果说,在虚构幻想类型的电影中大胆使用3D、三维特效等技术是为了让虚构的文本成为真实的影像的话,那么对于现实题材的电影文本,人物形象之所以在影像上成为真实,除了演员贴近真实的表演之外,那就是通过特效化妆带来形象上的接近。

电影史上,像《至暗时刻》这样塑造历史人物的电影文本有很多,但是有的并不是专门进行人物书写的,而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记录。这类电影中,特效化妆的使用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对客观环境的表现上。换言之,除了通过化妆塑造人物之外,特殊的视觉技术同样不容忽视。如果说在历史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中,化妆使人物在影像中具有真实的意义,那么在聚焦于历史事件类型的电影中,视觉技术的使用则使人物所处的空间具有了影像层面的真实。由于焦点不同,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文本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历史人物,但在人物的刻画上,以神似为主,着重凸显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特点,并不会进行专门的特效化妆。因此在空间的表现上常常以技术还原历史现场为主。这类电影往往带有鲜明的创作者印记,对于历史的理解也都需要围绕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进行创作。因此,人物往往处于次于历史建构的地位,很容易被裹挟进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人属性被显著削弱。

另一方面,在这些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中,也存在着不少像《至暗时刻》这样专门对历史中人物进行书写的电影文本。与前文提到的历史空间建构不同,这类电影既然以人物传记为主要目标,那就会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不过这类电影与前文提到的类型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人物传记类电影也必须在一定的历史空间中进行,而且由于电影的表现有限,并不能完全再现人物的整个人生经历,所以片段化的截取也成为必然。这种片段化就要求在选择上尽量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最佳精神品质,从而使电影作品具有创作的合法性依据。比如近年来的记录美国总统肯尼迪遗孀的《第一夫人》、关于英国著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铁娘子》以及描写戴安娜王妃意外去世后的英国女王经历的《女王》都属于此列。在截取重要的人生片段之后,历史人物传记电影都对主要演员进行了细致的特效化妆,力求在外观相近的前提下完成人物的塑造。这种视觉上的相似,为电影提供了一种极具说服力的叙事基础。因为历史现场的全貌已经无法还原,这些人物在彼时彼刻究竟说了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但是一旦使观众相信影像中的人物就是历史中的人物时,话语的表达就具有了一种历史意义,这固然离不开电影对环境的重构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但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人物的内在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换言之,在历史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中,只有“看起来像”的人物才具有向观众展现内心世界的权利。

三、历史人物传记电影人物书写的艺术特质

历史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并不能算是一种电影分类的标准类型,因为这一指称的边界太过模糊。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电影中,叙事的焦点在于历史人物而非其他。这一历史人物未必是已经去世的著名人士,而是参与过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在这一时期内的存在。实际上,这种类型的电影关注的仅仅是这些著名人士,在种种话语建构的历史事件背后所具有的普通或卓越的个人属性。不论这些个人属性为何物,只要通过创作者本人的立场,可以展现出人物的特质,都可以被纳入到这类电影的表达之中。

这种属于创作者本人立场的表达之所以能够真正说服观众,是因为这一类电影中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段,这种手段也是历史人物传记电影的艺术特点之一。对于电影文本表达的历史人物而言,这种陌生化来自双重的距离。首先,电影文本所刻画的人物要与当下的观众之间保持历史的距离,他们绝不是为了迎合时下的大众需要被任意曲解和改编出来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在创作中不能离开历史的语境。虽然在历史话语中,真实的存在也需要存疑,但是这类电影有义务尽可能贴近人物的真实发展轨迹。其次,电影文本构建出的人物需要与历史事件本身保持艺术的距离。电影文本是一种创造而不是一种忠实的记录,人物也是通过叙事和表演塑造出来的,而不是历史的回魂。因此,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在尽可能真实的前提下,也需要保有艺术创作的特点和气息,既不能根据创作者的意愿随意修改,也不能完全拘泥于历史和真实,失去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功能。

猜你喜欢
叙事文人物传记丘吉尔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段子里的丘吉尔
清洁工爷爷
论诗歌叙事语符对诗歌叙事文本语义的结构主义阐释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