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乱守礼仪 传承谱新篇

2020-11-14 02:32:21
剧影月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莆仙戏王夫人程式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在2019年的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中,演出了新编传统戏《踏伞行》,一年半之内七度打磨,该剧脱胎于传统莆仙戏剧本《双珠记》和《蒋世隆、瑞兰走雨》中“走雨、抢伞”的表演和情节,剧作家周长赋匠心独运地通过一段情感冲突,巧妙结合舞台艺术语言,在导演、音乐、舞美、灯光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古老剧种莆仙戏那深厚的艺术展示魅力,将传承千年的传统科介程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溶入到整场表演之中,演出获得成功。

我饰演的王夫人是该戏中女主角王慧兰的娘亲,以青衣应工,戏份虽不重,但在这整场只闻雨声不见“反派及坏人”的演出中,面对剧情里丝丝入扣的男女情感交织、身处兵荒马乱之中的她,如何直面这儿女情长与伦理礼仪交错时或坚守、或放纵、或视而不见的选择?我也经历了从迷茫、沉思到理出头绪,继而进入角色内心世界的全过程。如何让传统艺术中的“科介、程式”准确展示人物内心活动,是我当时不懈的追求。

该剧第一折描述的是: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订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一阵乱兵冲杀,两人各自与家人失散,之后又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

莆仙戏《踏伞行》的精彩演出之所以能尽显写意的画面和诗化的审美风格,着实感恩于历代老祖宗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宝贵的传统科介和古老的表演程式。开场时我与女儿王慧兰出场的那段躲避战乱的表演,是在古老曲牌《醉太平》《出路、皂罗袍》的音乐中展开,母女两人运用科介中独特的【碟步】上场,当我们唱道:“军马纷乱,母子受惊骇,奴仆失散、失散寻无影。哀……未知、未知,汴梁路头往何处寻……猛然狂风又大雨,东西南北苦难分。直教人丧魄落魂……”在这段表演中,我分别运用了传统表演形式中的【双披肩】【车肩】【转身】【双手摸心后退】和【左右双拆手】【双指手】等旦角青衣行当中的科介动作,在幕后阵阵乱军叫喊声中,将逃难中官家女眷的“惊悚、慌乱、害怕、无助”的心理状态,以古老的动作加以演绎。每一折演完后,从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我再次深深地被莆仙戏的魅力所震撼。

中国戏曲的“写意表现、虚拟展示”,在莆仙戏中得到了最大含量的集中展示。在《踏伞行》第一折的逃难途中,王夫人母女的碟步、转身、款款摇步行进,分明就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动作虚拟、布景虚拟,造成一个与实际生活面目相去甚远,但却营造了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再比如在《踏伞行》剧演出当中,我们的舞台上就只有一个凉亭、实则与传统戏中的“一桌两椅”相似无二,然而就是这一乍看简单的凉亭,在现代舞美灯光的映衬下、时而是店家厅堂、时而为岸边凉亭、时而又成细雨蒙蒙中的一叶扁舟……更不得不提及的是老祖宗们竟然留下了这么多的戏剧表演程式,随处可见的粗、中、细三种【碟步】:如柳摇曳的【千斤坠】、柔情万千的【车肩】……真是将乱世逃难之人的种种遭际得到艺术的重现,让我们能将角色内心的体验,通过程式化表演和剧情的推进,让广大观众感动、揪心、开怀和如醉如痴。

该剧第二折演的是女儿王慧兰与男主角陈时中寻宿于客栈。陈时中自报家门后,慧兰方知带她逃难之人竟然是她的未婚夫婿,惊喜之余、出于少女任性,又欲试未婚夫婿心性,只告知自己乳名。一番对饮后陈时中按捺不住爱慕之心,谎称自己未曾订亲并向对方求婚、慧兰犹如当头一棒……剧情由此再掀波澜。

该剧第三折中,我饰演的王夫人带着途中巧遇的未来女婿家僮上场,演唱的是曲牌【懒画眉】:“母女二人中途离散,一路寻找惶惶不安。幸得相遇婿家童子,落叶飘零多少难堪”……在这场戏的表演中,我得知未来的女婿陈时中在不知面对的是自己未过门的妻子,竟然向乳名如桂的王慧兰求亲,此时我想到王夫人乃是朝廷王参将夫人,知书识礼、大家风骨是与生俱来的人生底线,按捺不住的我在舞台上配着古典的锣鼓经,以传统的科介动作作出愤慨的表演和艺术展示。之后虽然陈时中深感愧疚而言:“时中知错,虽说乱世从权,可这世乱,礼仪不能乱”。他应该懂得王夫人是这种理念的坚定奉行者,他也更应该想得到,虽时值国乱世浊、破家失国之危,王夫人那源自诗礼传家的人生信条,也早已一点一滴地传承给了爱女王慧兰……在陈时中认错后说出“世乱,礼仪不能乱”之后,王慧兰也渐渐和众人一样宽容了他,这场世乱中的礼仪之争以精神层面上的游离遇合之状完满收关,然而观剧者稍加回味便犹如醍醐灌顶。这分明是寓教于乐的施教现场,正能量的社会功能犹如涓涓细流般沁人心脾。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认为:“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踏伞行》以扎实的艺术功力,着实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无尽魅力和神奇,彰显出“残灯绝笔尚峥嵘”的中国风骨和中国精神。人们常说,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潜意识,而深深扎根于人们意识深处的“礼仪,廉耻,荣辱,诚信”,这些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也通过我们的表演得到极力的褒扬和宣示。

在剧情进行到陈时中发誓,即使退亲也还要再向慧兰求婚时,王慧兰百感交集地发现,爱情早已悄然植根心底,最终她原谅了对方。此时饰演母亲的我也默许了众人那“该宽容也得宽容”的劝解,演出时尽显大家风度,我一边责怨女儿“女婿不对,其实儿你所为也有不妥”,一边则说,“好了好了,事情为娘都知了。此番得逃兵乱,你偏与未婚夫婿相遇,这该是前生前世修的缘分。”在这段既为女儿圆场、又为女婿排解难题的表演中,我以不倔的母仪之姿造型、向不遵礼仪的后生们宣示伦理、礼仪之威的同时,也让风姿万千的莆仙戏传统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展现;演出时我牢记老艺人传授的“千斤白、四两曲”的教诲,语气中既有温柔、也颇带威严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观众读懂女儿王慧兰并非一位“尊卑失态”或略带张狂的大家闺秀,更想让广大观众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再次得到敬老尊贤的道德启迪。

我深知王夫人绝非自贻伊戚的凡间妇人,她是一位秉承“世乱、礼仪不能乱”的隐形核心人物,如果说全剧是一幅宛如中国泼墨山水画般精致简练、清新秀丽画卷的话,她就是画中那江边远处若隐若现的一棵苍松,虽是寡言陪伴、却尽显韧劲与气节。

正如《踏伞行》“尾声”中伴唱所唱:“水迢迢,山隐隐。风雨同行又一程……”是啊,我们莆仙戏的传统艺术,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经过践冰履炭般的风雨历程,传承而来的呢?每当掌声四起时,我内心都会默默地祝愿:我愿化作一枚莆田特产水果“余甘”,以莆仙戏的程式技巧和丰富细腻的表演手法,让刻画、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

《踏伞行》是一幅写实性的立体写生画卷,初看似是一个剧中主人翁陈时中在面对“夜雨、美人和艳遇”时的伦理堤坝之溃崩与弥合的故事,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此剧是王夫人母女捍卫中华美德的一曲颂歌,显示了新一代莆仙戏人在对待传统艺术传承信念时的执着追求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莆仙戏王夫人程式
“莆仙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防爆电机(2021年1期)2021-03-29 03:02:28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06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市场论坛(2019年4期)2019-02-20 03:25:12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59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