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速写生活

2020-11-13 09:45
画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绘画 PAINTING

吴冠中:速写生活

香港艺术馆

2020年10月30日-2021年2月7日

吴冠中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总离不开在大自然中写生,他以速写捕捉并发现线条美、构图美以及抽象美。该展展出约30幅吴冠中的速写和画作,展现他从速写中领悟到的美学概念,窥探他以速写稿为基础绘成大幅作品的创作过程。

2020·致幻——都市景观与抽象艺术

上海明圆美术馆

2020年9月5日-12月20日

现代科技和经济体系造就了繁华的国际都市,改变了都市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同时带来了丰裕的物质及诸多崭新的感性体验。城市的结构和变化背后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上海抽象与城市表面的分离性与本质的关联性,使两者相互关照、相互作用。艺术家敏感地关注到这一点,将都市景观作为审美和文化观照的对象。该展汇集了代表上海本土艺术水准的10位抽象艺术家,反映了上海这一特殊地域下的时代特征与绘画图式。

曲折的时间

香格纳北京

2020年10月16日-12月20日

时间在“2020”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起来。它时而被弯曲、折叠,像一个阻尼出现故障的八音盒,演奏着熟悉却变了调的乐曲;时而又像一条长时间捆绑,又刚刚被解下的强力橡皮筋,本能地想回到最初的紧绷,却只能带着褶皱停在半途。这让很多人重新以不同维度去思考、去认识“时间”“空间”,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一切。该展呈现了韩锋、胡柳、何伟、刘唯艰、欧阳春、孙逊、闫冰、赵洋这8位艺术家的作品。

她——女性形象与才艺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0年10月6日-12月27日

该展按照主题及年代,选择71件(组)院藏精品,分为“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觀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具体勾勒历代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与风格面向。后者则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尽管青史留名的女性创作者与男性相比,数量差距极为悬殊,但其中绝不乏笔墨清丽且风格独具的佳构。

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

成都博物馆

2020年9月29日-2021年1月3日

提香、格列柯、鲁本斯、洛兰、伦勃朗、华托、布歇、雷诺兹、戈雅、透纳、柯罗、毕沙罗、莫奈、雷诺阿、高更……该展呈现了60幅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大师作品。展览根据时间和类型划分为“人文与信仰:欧洲历史与宗教绘画” “世事与隐喻:欧洲寓言、静物和风俗画”“理想与个性:欧洲肖像画”“纯粹与真实:欧洲风景画”“变革与风格:19世纪后的欧洲艺术”这5个单元。

影像 VEDIO ART

沉淀:疫情时代下的影像艺术家及作品展

重庆 | 华人当代美术馆

2020年6月20日-10月20日

该展邀请了身处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里的艺术家参展,艺术家马塞尔·奥登巴赫、克劳斯·沃姆·布鲁赫、马永峰、李消非、刘骐鸣、任前和艾忠亮,来呈现和探讨这一时代剧变情形下的世界图像和景观。展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艺术家们的影像作品在美术馆空间里的展现;另一部分是艺术家对自己在疫情期间,身处不同国家环境的感受与思考的讨论过程,依托互联网美术馆系统进行的展示。

随俗浮沉:当代影像展

成都当代影像馆

2020年5月-10月

该展由王庆松策划,邀请了毕赣、崔健、何云昌、陆扬、邱岸雄、田晓磊、张培力这7位不同方向且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分别借由实验电影、音乐短片(Music Video)、行为、数字动画、录像等艺术形式,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呈现了当下现实社会写照与自我感触的多个议题。

非常日常——2020春夏的影像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2020年9月27日-10月28日

该展聚焦受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春与夏。在历史书写中,新闻记取的是历史波形图中的波峰波谷——那些极端的失范与偏离。相比那些进入大众传播的悲欢跌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使在剧变时代也时常显现为一种乏味的静默。长时间的隔离重塑了生活形态,也重构了人的时间感、距离感、存在感与亲密关系,但是这些变化以更隐蔽的方式刻写进所有人的生活,非常状态的常态化已成事实,并且很快获得了一种新的“日常性”。展览邀请包括知名摄影记者、专业摄影师和民间摄影爱好者在内的共33名艺术家参展,以影像呈现这次“重塑”。

公 · 园

上海 | 多伦现代美术馆

2020年9月26日-12月13日

该展览意在呈现艺术家所看到和讲述的关于“园”的故事,进而延伸至“园”及其背后的城市的“公”的话题;结合与澎湃城市漫步栏目及其他学者、艺术家的衍生活动,最终整个项目将成为一次由市民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关于我们自己的讨论。作为一个影像展,参展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不仅包括摄影和录像,同时还有声音、装置、多媒体等其他类型。在此,影像不再被约束在视觉层面,而是指一种在体验上更为多元的“形象”,或者说意象。

乌托邦:叙事与修辞——AES+F个展

重庆 |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9月24日-10月22日

AES+F是一支由4位俄罗斯艺术家组成的艺术组合,他们的实践跨越传统媒介和新兴技术,作品以高度概念化的修辞手法为特征,透过历史经典的棱镜,折射出当代世界的媒体流。该展呈现其两组由大型影像装置和数码拼贴组成的艺术项目——《神圣的寓言》(Allegoria Sacra,2011-2013)和《颠倒世界》(Inverso Mundus,2015-2017),通过回顾性的自我反思,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别剖析了当下的人类状态。作品皆曾于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并获得诸多国际奖项。

雕塑 SCULPTURE

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

2020年9月26日-12月31日

城市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运行载体,各类城市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则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该展将“空间重塑”作为艺术呈现和学术研讨的主题,在前5届(自2010年起以双年展的形式呈现)“城市”系列的基础上,升级展现公共艺术的介入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次展览共29位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33组、55件。其中国外艺术家13位,国内艺术家16位。曾获得过4次特纳奖提名的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此次以作品《四向》参展。

在上方——2020当代雕塑邀请展

北京 | 上方美术馆

2020年9月20日-10月19日

该展展出Bharat Singh、Gurjinder Kaur、Shin Hoyoon、曹云、陈金庆、程一峰、窦付坤、高孝午、孔景才、申红飙、王大朋、王立伟、谢远清、张慧、章华、赵凯等雕塑艺术家的137件作品。展览期间将不定期举办“艺术对话设计”沙龙和“雕塑市场论坛”活动,为藏家、设计师、雕塑家、策展人、艺术市场专家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深入探讨雕塑与空间、市场等问题。

水落石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学研究展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2020年8月30日-10月30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6个工作室系列展览清晰呈现了如今雕塑系教学上的改变和特点,成为一次反思学院教学模式的契机。相对于其他5个工作室的教学汇报,第三工作室为最后的展览安排了一部分实验和未知。这次除了有教师提名的12位青年艺术家作品外,还有6名本科生前来现场根据展厅通道的环境进行创作,而他们创作依据的是28箱第三工作室积压多年的往届学生遗弃的作品和遗留的材料。这些材料长期堆放在工作室内,是多年教学成果下的一道景观。在这次教学展的现场,这批曾经的作品变成新的材料交付于本科生手中,成为布展中最无法预知的一组作品。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未知 | 尹秀珍

成都 | 知美术馆

2020.09.19-待定

该展中,艺术家尹秀珍的巨型装置《未知》纵跨知美术馆两个楼层之间,将世界事件的紧迫性和情感的流动性转化为一系列天体,凝结了人类转瞬即逝的存在,并显示出一個充满无常与不确定性的宇宙。6个显示屏不断地传送全球热点新闻的标题,人工智能系统从中生成无穷无尽的星云形态显示于相邻的庞大星图上——一个直径为4米的定制圆形LED屏幕,高悬于美术馆三层之间的空间中。

2020 OCT-LOFT公共艺术展——余物新秩序Trash New Order

深圳 |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2020年9月6日-10月18日

该展由材料美学、价值再生、景观重置、艺术开源4个板块共同构成,以被舍弃、被遗忘和被闲置的余物作为艺术介入的载体,邀请19组国内外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艺术家们以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针对工业文明进程和商品恋物欲泛滥时代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反思,透过创作重新梳理人、物、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展览所有展品的创作原材料,是近5个月以来在深圳的各个角落收集到的10397件“余物”。

建筑 ARCHITECTURE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先导展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2020年9月21日-10月6日

该展以“多元·共生”为主题,旨在扩展学科的边界,在城市与文化的领域中探讨建筑的意义和未来,思考建筑与科技、艺术融合的新的可能性。展览从城市、建筑、艺术、科技4个维度,以有形实物、架上展示、视频及图片等形式,展现城市建筑设计与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

武汉 | 合美术馆

2020年9月19日-2021年9月19日

这次展览由李威团队设计的佛顶宫、罗中立团队设计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Gensler团队设计的上海中心大厦、阿特金斯团队设计的世茂深坑洲际酒店、中信设计团队设计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傅东团队设计的青岛光谷软件园、AAI团队设计的合肥金融港等建筑作品组成。和以往在美术馆举办的建筑展不太一样的是:该展不采用以建筑模型为主的展陈形式,让内容作品化,增强观展体验;同时,展览不拘泥于建筑的技术细节,而是着眼于建筑背后整体的思想与观念。

空间规训:(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

OCAT上海馆

2020年9月28日-11月29日

该展围绕两条空间线索在美术馆铺陈开来——一边是建筑师们曾居住过的,并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通日常构筑物(房子);另一边则是建筑师们成为执业建筑师后创作的建筑作品(建筑)。每位建筑师会在展览中将其所选的房子和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元素(如地面、墙体、吊顶、门、窗、家具等)1:1地进行复原、建构。从时间上看,展览所提供的12栋房子和12栋建筑“横跨”过建筑师所经历的童年时的改革开放和青年时的上海世博;从空间上看,房子与建筑则又是“覆盖”了不同的气候以及文化区域,呈现了全国14个省市、22个地点的建筑风貌。

设计 Design

M/M上海制造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0年9月27日-2021年4月18日

法国知名设计工作室M/M(Paris)成立于1992年,其设计风格鲜明而独特,并与音乐、时尚、艺术界紧密联动。他们陪伴着法国“关系美学”艺术家共同成长,不仅策划设计了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的先验性展览“交通”(Traffic)的画册,更与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积极参与了其代表性艺术项目“没有记忆,只是躯壳”(No ghost just a shell)。该展通过呈现百余件作品,回顾了M/M(Paris)30年的设计生涯,探讨设计如何在不同的语境里被转译与重释。

百年上海设计

上海 | 刘海粟美术馆

2020年10月1日-11月26日

该展以时间为轴线,主要包含20个上海设计主题、50余个词条,以《百年上海设计》一书的部分文本及展览顾问团队的补遗为主,通过近300件不同类型的实物和文献,构成20世纪前后上海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设计机构、设计教育的百年轨迹。展览尝试理顺百年来“上海设计”的历史脉络,从中发现影响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包括与“摩登上海”有关联的技术方式、生活美学、商业理性和经济制度,发现塑造上海设计品质所需的人文与地理环境要素。

新媒体 NEW MEDIA

工厂在哪?卢德在矩阵中迷了路

重庆 | 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之空间

2020年10月10日-10月26日

该展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沉浸式”“交互式”的科技艺术展览,因为后者往往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示某种“科技奇观”,从而唤起观众廉价的情感。而这次参展的3位艺术家,都关注着现实与虚拟、物质与网络之间的数据“流动”问题。在技术层面上,他们都是以观众作为数据采集的对象,进而将这些数据按照各自的算法进行处理,并且以视觉图像(张海超)、动态结构(胡滔)、声音系统(李琨)等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如果将本次展览的空间视为一个整体,那么这3位艺术家的作品就构成了一件共享数据来源的“系统”。

人民比特:比特飞地

杭州|想象力学实验室

2020年9月19日-11月8日

RMBit(人民比特)艺术小组成立于2013年,以影音互动即兴现场演出、程序设计与开发、社会媒体反喻、社交数据操控为研究方向进行团体创作。该展是RMBit在想象力学实验室的最新项目。不同于以往现场演出的方式,这次RMBit以实地作品的形式,从人和机器的视角中寻求识别、思考的动态边界,并在此过程中探讨当下社会中人与视觉机器的关系。

未来艺术学

深圳 |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

2020年9月19日-12月15日

该展共邀请了27位艺术家参展,探讨未来艺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呈现,以及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启示。展出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涉及三维动画装置、物理及数字、交互艺术、多媒体艺术剧场、机器人艺术、数字沉浸艺术、影像交互装置、游戏装置艺术、生物艺术、激光艺术、远程网络艺术、人工生命艺术等多个领域,强调媒介、技术、语言、观念的科技感、未来感及交互性,从现实预设未来,心存当代而规划理想的未来。

2020亚洲数字艺术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20年9月26日-11月22日

该展由融壹数字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以“亚洲话语”为语境,用生动鲜活的数字科技手段诠释亚洲文明和中国文化内涵。展览邀请到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位艺术家及艺术团队打造大型数字艺术体验展,共呈现32件数字艺术作品,涵盖虚拟与现实技术、脑科学、生态艺术、沉浸式空间等。

陈抱阳:未被证伪 皆是科学

上海 | 量子画廊

2020年9月13日-10月26日

该展以“仅有一件填满整个展厅的作品”的形式,通过VR、声光、影像等方式呈现艺术家陈抱阳的新作《瞳孔的卷积:山海经旅行指南》。作品灵感源自陈抱阳对《山海经》的重新解读和再创作。陈抱阳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理論,对《山海经》的故事内容进行了重构再造:或许女娲补的不是天,而是虫洞?大禹治的不是水,而是人类的基因池?重构的《山海经》以这样天马行空的情节展开,同时结合眼动VR技术,让我们用双眼在VR世界中追逐着上古“怪兽”们的足迹,亲历“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两个重要的场景。

其他 OTHER

请注意——

秦皇岛 | UCCA沙丘美术馆

2020年9月20日-2021年1月10日

该展展出冯晨、李明维、纳斯佳·萨德·伦克、石玩玩、皮尔维·塔卡拉、余政达和朱田这7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这些涵盖装置、影像、行为、素描、声音等多种媒介、充满互动性的作品,以关系美学、观众参与式装置、行为表演等作品对激发和调动观众注意力的观念展开探讨。7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营造出不同于以往的展览体验,在启发我们审视自身与艺术关系的同时,亦对如何内化和认知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一命题进行了反思。

感触 ·触感

北京 | 户尔空间

2020年8月29日-10月25日

该展展出瑞贝卡霍恩、钟笛鸣、张移北、童昆鸟、陈丹笛子、范尼吉奎尔这6位来自不同地域、跨越年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通过雕塑、录像、绘画和摄影,直面个人和社会历史的交汇之地,在親密的情感层面上形成体验。展览对二元论、情感性和表演性进行探索,思考着认知的身体中,肉体缘何不能被剥离,也考量了我们用身体体认、感知空间的方式。

全景:世界的因缘际会

南京 | 金鹰美术馆

2020年9月25日-2021年6月27日

该展由策展人王亚敏策划,金鹰美术馆团队和旭可建筑事务所设计师张旭协同策划。2400平方米的“广场”展厅中共计呈现55件(组)来自世界各地的18位一线艺术家的大型装置和架上绘画作品。“全景”的概念最初来自美术馆空间营造时的关键词之一,强调展览空间与都市场景的并置呈现,观众在展览空间和空中城市视野之间穿梭游走,艺术作品既是展览空间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北京 | 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0年9月25日-长期

该展展出91位中国艺术家的95组(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展览分为时间/空间、生命/身体、日常生活、物质、表演、情感等6个板块,将以常设展的形式向观众持续开放。展览力图在“绵延”的意义上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既要展示当代艺术的连续过程,也要展示其变化过程;既要呈现它的起源时刻,也要表达出它的现在时刻;重要的是展示出当代艺术在中国生长和绵延的过程本身,即便它所提供的仅仅是众多参考面向或框架的其中一个。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

北京 | 松美术馆

2020年9月25日-2021年2月21日

长期以来,在既定的传统VS现代、保守VS革命的二元对立话语逻辑下,传统往往是被批判、被攻击的对象,尽管如此,传统仍保持着自身的韧性和活力,不断为艺术家提供滋养。该展汇集了45位(组)艺术家,包括常玉、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罗中立、刘丹、刘庆和、刘建华、展望、武艺、史金淞、尹朝阳、秦艾、彭薇、徐华翎、许静、王牧羽等,共计呈现94件作品,其中不乏20世纪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与阶段的作品。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