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烨昕,苏美祥
(1.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福建社会科学院 现代台湾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经过四十年来的发展,海峡两岸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多年来,祖国大陆是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地区则是祖国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四大进口市场。两岸贸易发展对促进彼此经济发展、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海峡两岸贸易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量化的参考依据。
引力模型的概念源自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Isard&Peck[1]和Beckerman[2]率先发现地理位置距离越相近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流动水平越高并且贸易规模越大。而最早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是Tinbergen[3]和Poyhonen[4],他们各自使用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中的双边贸易流量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例关系,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这样不谋而合的结论。Linnemann[5]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数量这一变量,他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还与两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有关,人口数量的多少与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Berstrand[6]则更进一步用国家的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这一指标。
由于设置引力模型所需要的数据一般具有较容易获得,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等特点,使得在解决国际贸易问题中对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之逐渐成为评判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和双边贸易潜力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如林玲等人[7]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得出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潜力有限这一结论。盛斌[8]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进行了出口潜力估算,认为中国出口属“出口过度”。吴天博等[9]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与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巨大的结论。朱鹏颐等[10]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东部沿海7省对台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大陆经济规模、两岸产业结构相似度、贸易优惠政策等均对两岸进出口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由此可见,贸易引力模型已经逐步成为了解决国际贸易问题中评判贸易发展流量、贸易影响因素和双边贸易潜力潜力的有效实证工具。
自1987年台湾当局局部开放台湾民众返回祖国大陆探亲后,海峡两岸双边贸易得以发展。依据两岸贸易发展实际状况和两岸贸易政策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
自1991年开始,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先后出台了有利于两岸贸易往来的政策措施,如1991年,祖国大陆提出了“混合双向、互惠互利、形式多样、长期稳定”这五项两岸交流原则;1993年,台湾当局公布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以上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由表1可知,两岸贸易总额从1991年的5.98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34.68亿美元。其中,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出口金额从1991年的0.001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3.77亿美元,增加了3770倍。
2.稳定增长阶段(1996年至2000年)
1996年两岸贸易总额为36.83 亿美元,同比增长6.21%。而在1999年,国务院发布《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台商前来祖国大陆投资,间接推动了两岸贸易增长。1999年两岸贸易总额为70.63亿美元,同比增长42.83%。
3.飞速增长阶段(2001年至2007年)
2001年和2002年,祖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先后加入WTO。成为WTO 成员后,台湾当局对于两岸贸易往来的有关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转向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贸易的发展。总体来看,在这段时期内,两岸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184.95亿美元暴增到2007年的904.31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3.9 倍。其中,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由2002年的105.27 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24.16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4.9倍;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由2002年的79.6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13.9 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2.9 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2年开始,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差额也由逆差转为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扩大。
4.波动式增长阶段(2008年至2015年)
2008年国民党执政后,两岸实现“大三通”,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状态。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岸贸易发展呈波折式增长,2009年,两岸贸易总额仅为786.71 亿美元,比降19.95%,其中,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为542.48 亿美元,比降18.89%;台湾地区自祖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为244.23亿美元,比降22.2%。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简称ECFA),其中,ECFA“早期收获清单”对台湾贸易产品的降税安排,为两岸贸易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两岸贸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5.持续增长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实施“去中脱中”的经济政策,两岸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在此形势下,2018年,祖国大陆转向实施“以我为主”的策略,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取消台胞就业许可、发放台湾居民居住证等一系列便利台企台胞的政策措施,客观上稳定了两岸贸易发展。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为1502.91 亿美元,比增8.29%。其中,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为964.99 亿美元,比增8.74%;台湾地区自祖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为537.92 亿美元,比增7.50%;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额达到427.06亿美元。
表1 1991—2018年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状况
为了准确判断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贸易关系发展的紧密程度,本文将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来度量。贸易结合度指数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对其某一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出口额占该国(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其贸易伙伴国(地区)的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这个数值越大,表明彼此在贸易方面联系更紧密。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的TCDij表示i国(地区)在j国(地区)出口市场中的重要程度,Xij表示某一国家(地区)对另一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额,Xi表示某一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Mj表示某一国家(地区)的进口贸易总额,Mw表示世界的进口贸易总额。结论中如果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结合度与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结合度的数值均比1大,则可知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较为紧密,并且海峡两岸互为重要的出口市场。
计算结果如表2,由此可知,一方面,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数值都大于1,这表明台湾地区是祖国大陆的重要出口市场。但从变化趋势来看,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数值从1999年的1.23 波动上升到2004年的最高值1.58 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1.51。由此可见,台湾地区在祖国大陆对外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结合度数值逐年上升,自2001年后突破1 以后,2008年甚至增长到3.83,这表明祖国大陆是台湾地区的重要出口市场,且重要程度日益提高。相较而言,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依赖程度。
表2 1999-2018年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贸易结合度指数 单位:%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海峡两岸的未来发展前景,下面将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早期用来预测国家或地区间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由以下的方程式表示:
(1)式中,A为常量,Tij是两地间的进出口贸易额,Y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j是两地间的空间距离。该式表明两地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地间的GDP 成正比,与两地间的距离成反比。随着研究的不断扩展,更多的变量被纳入了引力模型,为了便于表示,引力模型被引申为更为一般的形式:
(2)式中,Tij是两地间所能达到的最大贸易量;Xij是影响两地间贸易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包括地理距离、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贸易协定、边界等,即贸易流量是影响贸易发展各因素的函数。
本文在充分借鉴引力模型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可获得性,选择将以下变量纳入两岸贸易流量引力模型:
1.祖国大陆人均GDP
祖国大陆人均GDP 反映了祖国大陆人均经济能力和购买力,购买力越强,对台湾地区需求的产品越多,越能促进两岸贸易发展。
2.台湾地区人均GDP
台湾地区人均GDP 反映了台湾地区人均经济能力和购买力,购买力越强,对祖国大陆需求的产品越多,越能促进两岸贸易发展。
3.祖国大陆人口规模
祖国大陆人口规模反映了祖国大陆的市场规模,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越能够促进两岸贸易发展。
4.台湾地区人口规模
台湾地区人口规模反映了台湾地区的市场规模,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越能够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5.国际金融危机
鉴于分析周期是2000-2018年,考虑引入虚拟变量国际金融危机。根据两岸学者的主流观点,如谭瑾瑜[11]、林祖嘉等[12]都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贸易影响在2012年后逐步减弱。因此,2008年—2012年,该虚拟变量赋值为1,其它时期赋值为0。回归方程中的变量含义、预期符号、理论说明及资料来源见表3。
为此,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如下:
表3 变量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
面板数据中模型的构建通常有三种形式:固定效应模型、混合估计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通常来说,在估计面板数据模型时,首先要检验模型的设定形式,检验样本数据究竟符合哪一种面板模型形式,从而避免一开始模型设定出现错误,并且预防估计结果与模拟现实之间的偏差。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建模过程中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经过Hausman 检验,因为检测结果P值都大于0.1,所以无法拒绝原假设,最终决定模型采用随机效应的形式,具体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4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表示为如下形式:
由模型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总体来看,贸易引力模型中各变量的系数基本与预期的相同。
二是,祖国大陆人均GDP 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影响显著。具体而言,从模型1 到模型3,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回归结果系数都为正值,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保持稳健,即表明祖国大陆人均GDP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祖国大陆人均GDP每增长1%,两岸贸易流量将会增长2.132%。
三是,台湾地区人均GDP 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影响显著。从模型1 到模型3,台湾地区人均GDP的回归结果系数同样也为正值,并且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表明台湾地区人均GDP 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台湾地区人均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双边贸易流量将会增长1.477%,
四是,祖国大陆人口规模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影响非常显著。模型2到模型3的结果显示,祖国大陆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表明祖国大陆人口规模会从正面促进两岸贸易流量增长。祖国大陆人口总量每上升1%,两岸贸易流量将上升4.324%。
五是,台湾地区人口规模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不存在影响。模型2到模型3的结果表明,虽然台湾地区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显示为正,但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最后,是否发生金融危机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显著。模型3的检验结果表明,是否发生金融危机未通过显著性检测。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虽然两岸关系屡有波折,海峡两岸贸易依然保持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祖国大陆已成为了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地区则是祖国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四大进口市场。
第二,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的测算,海峡两岸贸易联系程度紧密,但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贸易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依赖程度。
第三,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回归分析,祖国大陆人均GDP、祖国大陆人口规模以及台湾地区人均GDP对海峡两岸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
未来可以预见到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稳定发展,海峡两岸贸易将呈现长期扩大的趋势。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这将带来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的新契机,也将迎来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