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 550081)
云贵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其中不乏岩溶湖。过去岩溶系统性的研究主要来自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行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围绕着岩溶湖、泉打造城市核心景观工程需求逐步增加。该类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1)围绕已存在的岩溶湖打造核心景观区,设计正常蓄水位在现有水位上有所提高,湖区面积扩大;(2)湖区水量补给有限,多以地下水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破坏或减少地面补给途径;(3)技术难点突出,该类项目是不太接受市政补水,需在小范围内研究精确的地下水分布及补排通道;对于景观来说,湖区水位需保证常年在设计水位以上,且是“活水”。本文以贵州西部地区某水景观湖工程为例,通过地质测绘,查明水文地质单元和边界条件。分析湖区可能产生的渗漏区段,有针对性的布置和加密钻孔。根据地下水位与蓄水位的关系,验证及查明渗漏的具体位置,并提出治理建议。
水景观湖区利用天然冲沟地势和右侧的天然水塘-黄家塘。沟底高程1368~1384m,黄家塘水位1383.5~1384.5m,水深2~3m,面积约1.9万m2。湖区分上、下湖。上湖设计水位1385.5m,下湖设计水位1380.4m。设计水深2m,修建后整个湖区面积增加至10.8万m2。工程区内分布多个天然水塘,且常年有水。沟谷中下游分布水井。区内地表不见落水井、暗河。利用天然沟谷修建景观湖成库的方案值得研究。
本工程勘察思路如图1,各阶段成果如下:
(1)项目分析
项目区气候条件干旱,降雨和蒸发量基本相当,年平均量为1000mm,湖区不接受市政补水方案。
上下湖区设计水位与现有地下水位比较,是分析建设后渗漏与否的一个标准。
(2)地质测绘:
工程区地势南高北低。拟建湖区(冲沟)由南向北,沟底高程1368~1384m。东西两侧见低邻谷,东侧距邻谷500~1000m,谷底高程1340~1362m;西侧、北侧分布深切
图1-勘察技术路线图
河谷,距离1000~2000m,谷底高程1300~1350m。邻谷底高程低于湖区天然高程。南侧为金海湖—营盘山,金海湖为天然岩溶湖泊,水位高程约1398.5m;营盘山最高高程1585.8m。
工程区外南侧出露的三叠系关岭组第二段(T2g2)中厚层灰岩。工程区内出露为三叠系关岭组第一段(T2g1)。地层,该层岩性复杂,含有灰岩、泥灰岩、泥岩。对该地层进行细分为三个亚段,第一亚段(T2g1-1)为灰岩、泥灰岩夹泥岩;第二亚段(T2g1-2)为泥岩、泥灰岩夹少量灰岩;第三亚段(T2g1-3)为灰岩、泥灰岩夹泥岩。
工程处于营盘山向斜的北西翼。岩层产状总体平缓。近场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内未见断层。
区内存在一天然水塘,当地人称为黄家塘,常年有水,水位高程1383.5~1384.5m,由于工程区内人类活动工程强烈,在区内仅发现两处泉眼。在下游湖区外围,沟内常年有流水,流量2~3L/s,经调查,沟内不见明显的排污现象。区内见多个洼地、天然水塘。局部开挖面偶见裂隙性溶腔。
根据地质测绘,该区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北、西侧深切河谷-东侧深邻谷-南侧营盘山、金海湖。地层中见泥岩、泥灰岩,区内未见较大岩溶通道。地下水活动途径应以小型岩溶管道、岩溶型裂隙水为主。通过工程措施,湖区成库具有可行性。南侧地势高,金海湖水位高于设计水位,可布置少量钻孔验证;东西两侧存在低邻谷,应针对性布置钻孔查明地下水位。
(3)初步勘探:对于岩溶地区,在小流域或小范围内查明地下水位特征,钻孔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结合地质测绘分析成果,以较大间距把钻孔布置在分水岭的垭口一带,见图2。在南侧布置两个钻孔,编号为ZKJ5、ZKJ6。在西侧布置3个钻孔,编号为ZKJ2、ZKJ3、ZKJ4,并结合上下坝址的2个钻孔,编号为ZKJ1(上湖)、ZKX2(下湖)。东侧布置2个钻孔,编号为ZKJ7、ZKJ8,并结合上下坝址的2个钻孔,编号为ZKS1(上湖),ZKX1(下湖)。
(4)中间成果分析:根据水位观测成果。南侧钻孔ZKJ5(1387.8m)、ZKJ6(1387.9m),高于设计水位,是湖区的补给方向;
图2 工程区水文地质平面图
图3 东侧黄家塘典型剖面
东侧钻孔ZKJ7(1367.5m)、ZKJ8(1371.2m)、ZKS1(1385.8m)、ZKX1(1382.1m),黄家塘处钻孔地下水位低于湖水10m以上,见图3-3。但对钻孔之间的区域水位变化特征及关键点不明确,有加密钻孔的必要。西侧钻孔ZKJ2(1399.3m)、ZKJ3(1378.5m)、ZKJ4(1382.8m)、ZKJ1(1388.6m)、ZKX2(1371.6m)。结合南侧ZKJ5钻孔,分水岭西侧中部存在低地下水位段,需进一步缩小范围,有增加钻孔的必要。
(5)详细勘探:根据中间成果分析,除南侧外,东西两侧均有加密勘探点的必要性,并延用钻孔的方式。东侧增加钻孔ZKJ9(ZKJ7、ZKJ8之间,查明地下水位分布规律)、ZKJ10(ZK8、与南侧ZK6之间,详细查明低水位范围)、ZKJ11(ZKJ7、ZKS1之间,详细查明低水位范围)。西侧增加钻孔ZKJ12(ZKJ2、ZKJ3之间,详细查明低水位范围)、ZKJ13(ZKJ4、ZKJ5之间,详细查明低水位范围)ZKJ14(位于ZKJ4外侧,弥补ZKJ4未在分水岭的不足)。
(6)成果分析
对新的钻孔水位观测,西侧ZKJ12(1386.5m)、ZKJ13(1388.3m);东侧ZKJ9(1368.8m)、ZKJ10(1378.6m)、ZKJ11(1373.7m)。
增加钻孔后,钻孔的间距缩短在200~400m,对分水岭地下水位的推测可精确在100~200m范围内。观测成果合理,不存在与水文地质测绘分析成果矛盾的现象,且对渗漏的位置已经查明。没有进一步增加钻孔的必要。
通过本次勘察,验证前文提出可能的补给方向和渗漏位置。工程区南侧为地下水补给区,修建后,东西两侧可能存在渗漏的区段。东侧黄家塘处地下水位低于湖水位10m以上,且岩体极破碎,距离低邻谷近,山脊单薄,溶蚀风化强烈,见图4、5。
图4 东侧分水岭钻孔ZKJ7岩芯照(30.3~40.7m)
图5 西侧分水岭钻孔ZKJ13、ZKJ14岩芯照(30.3~40.7m)
西侧分水岭地下水位变化在5~8m,岩层平缓,岩体较完整,见图4,岩芯表部见溶孔。钻孔ZKJ3施工中发生1m的掉钻,但高程在设计水位以上。地表未见落水洞等岩溶现象,渗漏途径应以裂隙性溶蚀通道为主。
(7)结论
湖区位于北、西侧深切河谷-东侧深邻谷-南侧营盘山、金海湖水文地质单元内,南侧地下水位高,且高于设计的蓄水位,是补给区;东西两侧是可能产生渗漏的方向,通过钻孔查明了渗漏的具体位置。采取工程措施,湖区成库在技术上可行。
对于岩溶地区湖、库工程防渗思路可以分为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该工程除降雨外没有地面补给,且不接受市政补水,景观工程本身要求是“活水”。水平防渗思路是不可取的。垂直防渗是该类工程防渗的主要选择。
根据勘察成果,东侧黄家塘处地下水位低,且该区钻孔岩芯极其破碎,是防渗重点,建议2~3排灌浆孔,长度约700m。西侧地下水位差距相对较小,岩芯完整性较好,建议采用单排灌浆孔,长度约600m。治理后效果见图6。
图6 治理后蓄水照
通过对本工程的勘察,主要有两点体会:
(1)认识到水文地质测绘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性。在水文地质测绘成果上,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明确边界条件,分析可能渗漏的位置,有针对性性的进行钻孔。避免盲目和过剩的勘探。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2)勘察必须要有阶段性。勘察密度必须是由粗到密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及时分析成果,调整或加密钻孔位置,不仅能及时调整勘察的方向,而且还节约时间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