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 刘秋根
编者按: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技术具有增加带宽、提高可靠性、可负载分担以及可动态配置等优点,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笔者单位实际网络环境为例,探讨手工、静态和动态聚合模式,二、三层聚合以及跨交换机端口聚合的实践,供大家参考。
笔者单位的网络拓扑图如图一所示,核心路由器型号为H3C SR6608 (Comware V7),核心交换机型号为H3C S7506E-X(Comware V7),楼层交换机为H3C S2626(Comware V5)和迈普MyPower S3120(MyPower os V6)两种型号。由于2 台核心交换机采用IRF 虚拟化技术进行堆叠形成一台逻辑交换机SW_COR_IRF,能够实现跨交换机端口链路聚合,使得核心路由器、楼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连接能够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其中2 台核心路由器分别与两台核心交换机联接,采用三层链路聚合技术;各楼层交换机均分别与两台核心交换机联接,采用二层链路聚合技术。
二层聚合(bridge-aggre gation)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图1 中楼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的联接,采用二层链路聚合技术。其中又根据交换机的型号和系统版本不同分别采用了动态、静态和手工聚合模式。2 台核心交换机采用IRF 虚拟化技术堆叠形成一台逻辑交换机后,其端口名称发生相应的改变,其中核心交换机1 的GE0/0/1端口变为GE1/0/0/1,核心交换机2 的GE0/0/1 端口变为GE2/0/0/1,其他端口名称改变类似。
图1 网络拓扑图
动态链路聚合通过LACP 协议决定将那些链路聚合。LACP 根据设备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基本配置、管理Key)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聚合链路形成后,LACP 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从而使两端设备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汇聚组达成一致。动态聚合模式下的成员端口可根据对端相应成员端口的状态自动调整本端的选中状态,灵活性较高,一般情况下优先配置动态聚合模式。H3C Comware V5 和V7 版本提供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2 种模式,图1 中H3C S2266 型号楼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连接采用动态链路聚合模式。
(1)楼层交换机S1 配置
创建聚合接口1,设置接口模式为TRUNK,允许所有Vlan 通过,并配置动态聚合模式。
(2)核心交换机配置
核心交换机配置和楼层交换机S1 配置类似,配置如下:
手工聚合和静态LACP聚合都是人为配置的聚合组,汇聚组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完全由手工来配置,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手工或静态聚合端口。静态聚合模式下的成员端口选中状态不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高,但也可能出现本端配置了汇聚,对端没有配置,从而流量导致环路等问题。图1 中迈普MyPower S3120(MyPower os V6) 交换机只有manual(手工)和lacp 两种模式,而核心交换机则只提供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模式。
经过反复调试,我们发现迈普交换机采用手工聚合模式,而核心交换机采用静态聚合模式,两端聚合链路能够建立成功。
(1)楼层交换机S2 配置
创建手工聚合模式接口1,设置接口模式为TRUNK,允许所有VLAN 通过,并设置pvid 为VLAN 1。
(2)核心交换机配置
核心交换机配置和链路聚合配置(2)类似,不同的是采用默认的静态聚合模式,配置如下:
三层聚合(route-aggre gation)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三层以太网接口。图1 中核心路由器与核心交换机的联接,采用三层链路聚合技术。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并配置动态聚合模式。
et4/0/2 加入到聚合组1中。缺省情况下,设备的以太网端口的链路模式均为二层模式,要将端口加入三层聚合组,需要使用port link-mode route 命令将以太网端口的链路模式切换到三层模式。
图2 交换机链路聚合信息
核心交换机配置和核心路由器配置类似如下: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并配置动态聚合模式
通过dis link-arregatio n summary 和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等命令来显示聚合组的相关信息,以验证配置是否成功。
以楼层交换机S1 动态链路聚合为例,结果如图2所示,本端和对端设备上聚合组内成员端口都处于Selected 状态,链路聚合配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