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玉晨
财政的钱,最终是怎么花的?日前,北京市级部门集中公开2019年度部门决算。此番晒“账本”,除涉密外继续实现全覆盖,而且“账本”内容更加丰富,绩效导向更加明确,公开格式更加直观,公开内容更加易读易懂,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确保公众把政府“账本”看得全面、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从公开的市级部门财政决算报告看,报表的经济分类科目归类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展示,更清晰地反映了部门基本支出构成情况,令公众对政府部门效能一目了然。各部门对报表都有解释说明,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表述,对专业名词较多、公众理解困难的内容,还特别附录了名词解释。
政府“賬单”不是“功劳簿”,而是“公告牌”。为了更好接受公众监督,此次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增加了《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各部门针对所涉及的民生项目的目标、进展、效果等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这一评价公之于众。此举不仅能进一步督促政府部门保质保量完成民生保障任务,更是将项目推进全过程展示于公众面前,让政府自我评价与公众切身感受对标对表,以提升各部门成本控制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网上“晒账本”,推进预算决算公开,让公众知晓政府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当然,仍有一些地方的“晒账本”,只是拿出一沓财务报表,数据套着数据,术语连着术语,让普通公众如坠云里雾里,读懂尚且不易,更不用说监督了。这些都亟待纠正和改进。
经济社会发展千头万绪,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主事者的角色,权力必须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为公众监督财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既是政府部门为民情怀的一种体现,也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为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提供正向支撑。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只有更加便捷、通俗、亲民,才能保护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创造人人参与监督的社会氛围,让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更好落在实处,为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