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湖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拥有在校大学生130万。近年来,湖北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正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湖北省审计厅高度重视教育审计工作,在连续5年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了中职中专资助政策、重点高中收费政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情况和学前教育发展政策落实等政策跟踪审计,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审计监督的全链条全覆盖。
(一)提升站位抓谋划。兴国必先兴教,兴鄂必先兴教。教育是基础民生工程。省审计厅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保障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将教育审计作为全省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厅党组提出,要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对各项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工作力度,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公共资金“守护者”,为推进湖北从教育大省建成教育强省贡献审计力量。
(二)精准布局抓谋划。紧紧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审计全覆盖实施管理办法》,规定实行审计对象重点部门一年一审,领导干部任期内必审,其他部门、资金三年一轮审,一审审三年。在《湖北省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审计要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更加关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更加关注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享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民生专项资金审计。
(三)专题推进抓谋划。从2016年起,省审计厅按照审计工作“十三五”规划,在审计项目安排上紧扣民生热点,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优先安排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年确定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专题,全覆盖+专题,循序推进,确保教育审计地域、审计内容、审计对象五年内实现全面覆盖。如2016年重点突出对中职中专,2017年突出对全省重点高中、2018年突出对义务教育、2019年突出对学前教育的审计,同步结合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四)三级联动抓谋划。省厅统筹,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动。省厅对全省教育审计工作负总责,统筹审计计划、人员调配、组织管理、审计质量检查、审计整改督导,形成了“一把手”总指挥、分管领导专门抓、行政事业审计处牵头负责具体事务的工作机制,实行部门负责人统筹、审计组长跟踪、操作规程规范的一体化质量控制和审计实施方式。采取省厅“上审下”、市州县“交叉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三级联动的格局。
针对教育领域审计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参与人多的特点,省审计厅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突出教育审计监督的重点方向和重点内容。
(一)“六个统一”统领审计理念。为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创新审计理念的要求,省厅切实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上下功夫。厅党组提出树立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依法审计与文明审计、坚持原则与客观求实、移送问责与容错免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维护规范与促进发展“六个统一”审计理念,制定了《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审慎评判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20种情形,这些新理念新举措贯穿于全省教育审计全过程。近年来,省厅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各类案件线索91件,涉案人员167人,涉案金额1.71亿元。截至目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追责问责600多人次。
(二)周密部署,明确审计重点。树立精细思维,实现“粗放审计”向“精准审计”转变。每确定一个审计项目,都会在试审的基础上,明确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实行精细化、集约化作业,着力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实施精准审计。
(三)创新方法,拓展审计范围。坚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改变过去就账查账的方式,实行开放全方位审计。如2017年实施全省20所省级重点高中收费政策执行及财务管理情况行业审计时,在对随州市A重点高中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组发现紧邻A校食堂外还有一所H中学,与A校有一校门互通。经了解,H校为民办学校,租用A校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等,两校签有租赁协议,生源、师资等相互没有瓜葛。审计组调阅到了H中学的财务资料、教职工花名册、课表、学籍信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等资料,与A高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一是法人代表不独立,H中学的近2任校长均是A高中的正式编制教职工;二是H中学没有独立的校园校舍;三是财务核算没有完全独立,H中学财务账经常列支A高中支出;四是教学资源共享,两校部分教师混用混聘、公办教师在民办学校授课,H中学招收的普招生、复读生部分在A高中借读,民办高中学生在公办高中借读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收取的培养费两校分成;五是招生未完全独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单独给H中学下达招生计划,注册H中学学籍,实际招生时,两所学校共同赴各乡镇招生,H中学的招生有借助A高中的“省级示范重点高中”以及优质师资的“金字招牌”之嫌。上述问题,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民办学校应做到招生、办学、法定代表人、财务核算、校园校舍“五独立”的规定。进一步审查发现,两校借助这种“混乱”的管理模式,规避主管部门检查,存在账外收取学生补课费、资料费现象,两年金额达2300多万元;违规向复学、转学、外校借读学生收取培养费112万元等问题。
在教育审计中,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审计项目、审计方式“两统筹”要求,创新发力,推动全覆盖实现路径由单打独斗向集团作战转变。
(一)通过融合审计项目推进统筹。制定全省教育审计计划,统筹安排教育领域专项审计,将学校收费政策执行、“改薄”专项资金、“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幼儿资助资金、教育系统及学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教育领域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在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成果上充分利用。
(二)通过聚合审计资源推进统筹。对教育领域政策执行和重大专项资金审计中,整合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力量,采取“大兵团”“多兵种”作战,实现“各自为战”向“整体作战”的转变。
(三)通过优化审计管理推进统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所有审计组采取“统一指挥、整体联动、总体作战”的组织管理模式。依托省厅OA、AO统一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审计实施中或结束后,每个审计组上传的现场资料存放在对应的项目资料库中,便于管理者查阅。
(四)共享审计成果推进统筹。为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省厅出台了《湖北省审计机关审计成果共享管理办法》,明确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可相互运用已有审计成果,地方审计机关派人参加“上审下”或“交叉审”项目后形成的相应成果可作为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向人大报告。着力推进审计成果在各个层面和领域广泛利用。五年来,全省审计机关报送的教育领域重要审计情况和审计信息被批示采用200多篇(次),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500多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0多项。
针对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增长的突出矛盾,省厅坚持科技强审,向大数据要效率,建立了“一体化指挥平台、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审计保障”的大数据审计体系,采取集中分析、重点核查的审计模式,推动审计重点把握更加深入,靶向定位更加精准。在教育审计中,坚持将“数据先行、问题导向”贯穿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在实际实践中不断拓展大数据审计思路,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
拓宽视野,明确大数据审计思路。以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具体指标和条款为标准,制定大数据审计的目标任务、明确需要采集的数据,并结合民生和扶贫领域,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贫困家庭幼儿入学情况。同时,与教育、公安、财政、编制、人社、民政、扶贫、残联等相关行业数据相结合,关注学前教育资助资金使用情况,严厉打击侵占幼儿利益等违纪违规行为,揭示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拓展大数据审计思路,将大数据应用场景由解决微观具体问题深化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实现了大数据审计思路的转变和升华。
充分调研,拓展大数据审计范围。实施全省86个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行业审计前,经过充分调研,以省教育厅为重点,积极对接与项目相关的省直各部门,了解情况、听取建议;开展试审,摸清基层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更精准掌握审计对象情况,拓展审计范围的广度,对全省86个市、县、区进行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疑点核查,将政府承办和社会承办的幼儿园一并纳入审计范围,基本实现审计范围全覆盖。
纵横结合,广泛采集审计数据。如中职中专资助政策审计过程中,一是坚持教育、财政、人社、银行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一站式”“一条龙”操作程序,通过多方比对、核实和抽查,做到财务表、花名册、人头“三对口”。二是坚持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电话抽查、网上核查、实地调查等方式,锁定各项证据。三是重点抓住“三大信息闭环系统”,查深查透问题:通过“申报助学金学生信息闭环系统”,核实学校实有人数,查实虚报人数,查实套取总金额数;通过“部门网络管理信息闭环系统”,查实重复注册人数、重复申领助学金数额、冒领(或骗取)助学金数额;通过“部门财务管理信息闭环系统”,查实资金去向,揭露多层面滞留资金、超范围拨付、截留挪用、转移、回抵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
集中分析,精准定位审计疑点。在数据分析阶段,省厅从各县市抽调多名审计业务和分析技术“两精”的业务骨干组队进行数据集中分析,结合传统技术方法与新型分析手段,不断丰富大数据审计方法。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适龄儿童入学、出生人口分布,城乡师资配置、各地区财政投入等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现,直观准确反映了全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异大、学前教育资源缺口大等问题。
五年来,围绕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经费使用等改革中的重大事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审计专报、综合报告、审计调研报告等10余篇(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部分调研材料被审计署批示、省委省政府核心刊物采用,成为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被审计单位采纳建议500余条,促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0多项。
——组织对23个贫困县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落实及保障机制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后,报送《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有待解决》审计专报,反映了城乡学校学生“城镇挤、乡村空”、城乡学校教师“城镇强、乡村弱”、城乡学校资金资产使用“城镇高、乡村低”以及部分县市在资助政策落实、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到位、不规范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完善教育管理和保障、加强义务教育资金监管的建议。
——组织对20所省级示范高中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后,报送《我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违规收费问题突出》审计专报,反映自立项目和超标准收费、违反政策招生收费、合作办学不规范收费问题,分析原因在于部分学校纪律观念淡薄、谋取不正当利益,教育职工超编、学校负担沉重,地方财力保障不足等,提出进一步强化纪律法规意识、严格执行招生和收费政策,进一步强化学校编制和办学监管,加快推行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等审计建议。省领导批示:“抓紧整改,落实到位。”
——组织对86个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后,报送《我省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计专报,反映了规划建设存短板、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违规收费、侵占幼儿利益行为较为普遍,监督管理有缺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多发,办园资格不规范、办园行为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等四大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落实、规范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等审计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6位领导均作出批示。
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能否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省厅高度重视教育领域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始终将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作为完成“审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强化审计监督、强化整改指导、强化督办回访、强化部门联动,促进整改落实到实处。五年来,共整改各类教育领域违规问题资金近8亿元,促进了问题解决,维护了民生利益。
如2019年的学前教育审计后,全省各地各部门采纳审计建议组织全面整改,特别是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瓶颈问题,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规范发展。从指导性机制入手,省教育厅经过充分调研起草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明确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从资源供给、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日常监管、保教质量、组织领导6大方面,提出了23项具体措施。从管理性机制着眼,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各省直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强化监管。教育、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应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不得办成营利性机构。完善公办园保教费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督促指导各地各幼儿园建立完善财务收支、资金管理、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实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从保障性机制发力,进一步扩大幼教资源供给,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稳定投入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比例逐步提高。截至2020年6月,全省统筹使用学前教育专项资金7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39所,为653所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奖补普惠性民办园79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