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捷, 谢雪峰
(1.乌海市公路工程质量鉴定站,内蒙古 乌海 016000;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92)
城市道路的跨线桥、立交、高架中常使用独柱式桥墩,以往设计中,比较重视结构的承载能力,容易忽略偏心超载作用对桥梁安全的影响。我国车辆超限超载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超载高达200%~300%[1~2]。超载导致桥梁处于设计荷载工作状态之外,其支撑体系可能发生改变。独柱墩单支点桥梁属于抗倾覆不利的支撑体系,超载下容易出现倾覆危险。
早期桥梁抗倾覆分析,一般假设梁体为刚体,进而分析其抗倾覆能力。在此假设下,选取支点断面进行抗倾覆分析[3]。实际情况梁体与刚体假设不符,在未达到刚体扭转荷载时,边支座已经脱空,其支撑体系发生改变。
施颖等[4]认为:桥梁倾覆是支座逐个脱空的过程,以最外侧未脱空支座的连线为倾覆轴,桥梁以此轴线发生倾覆。李攀等[2]认为:独柱墩匝道桥事故有两种破坏机理,倾覆失稳和支座失效;倾覆是结构体系倾覆力矩大于抗倾覆力矩导致的失稳状态;支座失效则是扭矩是由两端的双支座承受,当其中一个支座脱空时,另外支座的反力迅速增大,若支座承载力不足,则发生压溃破坏,导致倾覆。杜磊[5]则以实际工程为例,考虑梁的弯扭效应并比较了抗倾覆轴算法与空间有限元算法的差异,结果表明空间有限元算法计算结果更安全,与实际情况更贴合。相宏伟[6]则考虑弯扭效应,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下桥梁的抗倾覆性能,结论是对于中墩采用独柱单支座的桥梁,均应重点考虑倾覆稳定问题;此类支撑恒载较小的钢箱梁、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等结构尤其需要重视抗倾覆问题。孙全胜等[7]认为桥梁倾覆的过程开始于桥台或连接墩支座脱空,与此同时结构支撑体系及荷载分配发生改变,因此在车载下不应发生支座脱空,得出曲线桥采用单支座支撑容易在桥台处出现脱空的结论,因此建议采用双支座支撑改善曲线桥梁受力。汪海涛[8]根据实际工程,建立Midas空间梁单元模型,分析了一座减隔布置单支点的匝道桥,结果表明在规范荷载下均未出现负反力,满足抗倾覆性能要求,在1.3倍规范荷载下,各支座最小反力均出现负的拉力,结构体系会随之改变。
以上研究表明,桥梁的抗倾覆认识逐步加深,已经从刚体分析转变为考虑弯扭的弹性体分析。
2007年以来,内蒙古、天津、浙江、黑龙江、广东、江苏等地相继发生匝道桥梁体横桥向倾覆失稳垮塌的事故。见表1。
表1 2007年以来超载倾覆桥梁统计[1~3,8]
续表1
事故的直接原因均是严重超载,但事故桥梁均为相似的单支点支撑方式,因此研究提升桥梁抗倾覆能力的方法,对以后桥梁设计和现有桥梁管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方案一:在独柱墩横桥向两侧增设墩柱。在原墩柱两侧各增设一根墩柱,新增墩柱通过植筋与原承台连接,见图1。此方法有可能需要增大既有承台尺寸[1~2,5]。
图1 增设墩柱加固法
新增墩柱材质一般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拆除原墩柱上的支座,在新增墩柱顶部增设支座,才能保证新支座起到作用。通过增加抗扭支承约束,理论上减小了全桥的活载扭矩设计值,降低了桥台或连接墩位置出现负反力的可能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
2)方案二:增设混凝土盖梁或钢盖梁。通过在原墩柱支撑端增设盖梁,把独柱单支座支撑体系改变为双支座支承体系,见图2。新增盖梁通过植筋或套箍的方式与原墩柱进行连接[1~2,5]。
新增混凝土盖梁一般设置后张预应力改善盖梁受力状态。新增钢结构盖梁通过植栓和套箍的方式与原墩柱相连接。无论是新增混凝土盖梁还是钢筋钩盖梁,均需保证后加支座与原有支座协同受力,一般采用顶升法放置后设支座。适当加大后设支座的承载力,撤去原支座,受力更加明确,抗倾覆性能提升更高。
3)方案三:在横向增加墩柱尺寸,将单支座改为双支座,见图3。多用于原墩柱为矩形墩[5,9]。
图3 墩柱加宽加固法
利用原有墩柱下部的承台,将现有的墩柱加粗,主要加粗横桥向。在加宽后墩柱的顶面,通过顶升撤去原有单支座,新设双支座,改单支座支撑体系为双支座抗扭支撑体系,提高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
1)桥梁倾覆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超载,但从设计角度,可以改进设计、加大抗倾覆安全储备、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抗倾覆分析需从弹性体角度出发,以扭心倾覆轴为依据进行分析,才能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具指导意义。
3)既有单支点桥梁加固设计方案3种方式需保证新增支座与既有支座协同受力,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撤去原有支座对抗倾覆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