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东, 朱秋硕, 徐鸿喆
(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天津 300000)
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对工程实施监控,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开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化需要,也是加强对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1]。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针对公路、水运建设中质量安全保障信息化、业务处理的需求,介绍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以提高公路水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公路、水运事业的大发展,建设项目一般都有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地域分散,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流程复杂、文档多、数据量大等特点[2]。作为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水平,促进交通质监工作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升交通质监的行业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的手段;全面推进交通质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顺应新形势下质量安全监督的必由之路[3~4]。部分省市已完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市在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还不够,各单位之间协同效率较低,监督管理缺少数据支撑,缺乏一套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来支撑交通工程智慧质监业务。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通过整合交通工程行业数据,建设统一行业数据资源库,可以为交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质量安全动态现状、分析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精准把控风险提供依据;提高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等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行业治理能力;规范天津市相关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各项目工作有序、规范、合法的开展与进行。
通过对交通运输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业务的梳理和分析,明确系统的业务需求并设计完整的业务系统架构。业务架构的设计是重新优化业务的过程,形成合理有效的业务结构,为数据架构的确定、应用架构的划分以及技术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的确定奠定基础。
从业务需求出发要求系统满足以下几点:
1)满足监督机构对市场、行业、监督检查、项目资料、单位、人员的管理需要,必须紧密融合到监督机构各项业务中,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能够为监督人员提供移动端办公,实现项目信息查询验证,单位人员信息验证,项目现场检查图片、视频上传;
3)满足各级领导对工程信息、质量动态、安全动态、项目进度、造价情况、交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统计分析;
4)实现项目人员线上填报信息,监督人员线上审批,增加电子办公,提高相关审批与备案效率,同时实现监督机构对各项目原始数据的采集与监控。
通过梳理分析,系统的业务架构设计见图1。
图1 业务架构
按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发展目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体框架按照数据资源层、数据存储层、业务系统层、系统展示层进行设计,见图2。
图2 系统总体框架
包含项目监督子系统和项目管理子系统。
1)项目监督子系统。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监理行业管理、试验检测行业管理、工程交(竣)工验收、综合统计分析及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实现市、区两级联网与信息共享。见图3。
图3 项目监督系统架构
以项目为主线,梳理并打通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各环节业务流程,实现“报监登记—监督交底—监督检查—台账(监督检查—意见反馈—复查)—交工验收—竣工鉴定—鉴定证书签发”等各个环节业务和管理要素的系统预设。通过建立行业管理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等数据库资源,实现各项业务功能,服务于市交通运输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区(县)质监机构等,同时系统通过质监信息门户网站完成相关信息的发布管理。
2)项目管理子系统。以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为主线,施工过程进行质量安全情况管控,实现对工程项目信息开工到验收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建设信息管理、业务管理、综合管理等,通过各项目单位填报的项目信息统一管理,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日常文档作业的管理,完成对项目建设数据的录入并根据建设各方的管理需求,对数据进行传输、分析、整理,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直观的大数据基础。见图4。
图4 项目管理系统架构
通过建立行业管理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等数据库资源,实现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过程质量和安全管控、数据采集等功能。在建项目管理系统在采集内业文档资料信息的同时,实现业务用表、行业规范与任务节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工程数据进行采集和全过程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交通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为主线,全方位、全覆盖的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快变革现有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模式,深化信息化技术在质监行业的应用,全面提升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信息智能分析研判,提升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能力,实现移动监督和远程研判,推动指挥调度与应急处理,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