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利国利民工程项目,其工程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当今水利工程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这一背景下,随之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逐渐日益扩大,而针对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成为现阶段工程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和探讨话题。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3S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测绘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测量;现代3S技术;应用对策
一、 引言
3S这一新型测绘技术主要是由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这三部分组成,有着较高的测量精确度,通过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以充分发挥出其利用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详细分析了现代3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重要性,并针对3S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和指导。
二、 水利工程测量中现代3S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一)实现了对河道水文信息的获取
针对河道的水文信息,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如:水量季节变化、流程长短以及泥沙含量和水量大小等。从以往传统的工程测量中我们可以看到,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主要以人工为主,利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察,深入到每一个河流地方,并通过乘船来进行水量大小和河床高低的测量,然后再利用公式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的工一年需要重复多次。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往传统的人工测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同时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3S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善和解决统水利工程测量中所存在的弊端,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到所测河道的水文信息。
(二)实现对水流变化的动态监测
在水利工程的测量过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水流变化的实时监测。这主要是因为水位变化很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就以往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来说,无法实现对水流变化的动态监测,导致数据时效性的大大降低。而在3S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对水流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而且还能够保证数据测量的精确度,以此来为未来河道发展情况的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前制订好相关有效防治措施,以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 水利工程测量中现代3S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分析GIS技术的应用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水资源的合理管控,在进行实际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这一过程中,作为施工单位先要进行有关河道区域水文环境信息的采集,这时就可以利用3S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达到这一理想目的,其中包括:河道的宽度、河堤的高度以及河道的长度等方面信息。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制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另外还可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提前预测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水利灾害,然后制订好相应解决措施,将水利灾害对施工过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另外,通过3S技术的合理应用,还可以进行河道应用模型的构建,然后在专家系统和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来预测河道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对后续水利工程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二)分析Gps定位系统的应用
针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来说,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在与水资源相近的地点来进行建设,这样做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衔接装置建设成本的节约。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监测点的测量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际测量的这一过程需要对检测结果的计量单位进行统一,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水利工程测量图纸的合理绘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其次,在3S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有效缩小误差范围。对于3S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其测量的精确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所以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将所出现的测量误差降到最小,避免由于误差而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在进行水流变化的测量这一过程中,作为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目标信息的动态监测,以此来及时获取精准的水流变化数据。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在当今水利工程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这一背景下,现代3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如此的重要,但是由于3S技术的发展时间较晚,并且其推出时间也相对较短,就目前来看,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实際应用还未能达到成熟态,所以这就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此来将3S技术的应用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郝爽.现代3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19,5(22):180-181.
[2]赵海全,姜敬德.工程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当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2956.
[3]党水云,王霞.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150-151,157.
作者简介:温树生,德信东源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