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东舸
北京“最大的宅子”,指定非故宫莫属!
自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它一直像一方巨大的朱红印章,钤刻在京城最中心的地方。
尽管帝王以天子自居,但咱都明白,他们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都有趋利避害的向往,24个住过紫禁城的皇上,无一例外。所以,在今天保护完好的故宫里面,“吉祥符号”随处可见。
小时候爹妈带着逛故宫,说实在的没什么感觉,尽是些屋子房子,才几岁大的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明白?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整座院子里散落各处的那些大怪物——“大怪物”,是我当时对它们的称呼,因为它们一个个长得确实奇怪,好多还都是我根本没见过的东西,蹲在石头台子上面,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我对那些“怪物”没什么好印象,它们总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味道。
长大后才弄清楚,那些曾经被我归在鬼怪之类的“怪物”们,全都来头不小大有背景。更主要的是,它们并非鬼怪,也不是怪物,而都是象征着吉祥与福瑞的祥瑞神兽。
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那些瑞兽们,像是沉默的伙伴,在故宫这方天地间,构筑起一道写满祥瑞的风景线,同时把最好的祝福,送给每一个见到他们的来客。
所有瑞兽造像里面,最常见的就是狮子。
乾清门前母狮子
穿过被称作“五凤楼”的午门,金水桥北面,一对青铜巨狮牢牢扼守住皇家的脉门。
太和门的狮子气宇轩昂,这是整座故宫当中最雄伟的一对儿。它们脑后的九五四十五枚螺髻,暗喻皇帝九五之尊的身份不允许任何人有所僭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狮子代表了吉祥与富贵,并且能够祛除邪祟。
中国人从很早就有把一对狮子雕塑摆放在院门两旁的风俗,取寓意“双狮护(富)门”。两只狮子一公一母,公的踩着绣球,母的踩着一只幼狮,分别指代着“平步青云”和“母慈子孝”。
可狮子是外来户,它们怎么就能在门岗位置上领了千年风骚呢?同是兽中之王,为什么没见过有人放两只老虎雕塑在门口?话还得从很久之前说起。
狮子在东汉的时候才进入中国。《后汉书·列传·西域传》中提起过: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王派遣特使进献狮子、符拔。
这是狮子首次进入中国。但它们是皇宫里的私宠,民间绝对见不到。
老百姓第一次直观见到狮子的尊荣,应该是在庙堂殿宇之中。
佛教在中国广泛流传,许多佛菩萨的传说逐渐为世人所了解。文殊菩萨摩诃萨的坐骑,那只青狮,很快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威猛与祥瑞的化身。
权力的推崇,信仰的指引,人们开始对这只神秘的大猫充满了近乎崇敬的好感。这时,人们早已把本土的兽中王者老虎放在了一边。
于是狮子开始转换各种姿态,出现在各个地方。它们的任务很统一,就是为它们所守护的主人祛除污秽邪祟,带来平安吉祥。
太和殿前的仙鶴
由太和门北行,行至太和殿,昔日紫禁城的最高点,最贴近天的地方。
太和殿的汉白玉基座宽广高耸,几只铜铸的仙鹤与龙龟每天在这里迎来朝霞旭日,守候黄昏斜阳。
仙鹤,自古以来就象征着长寿、吉祥和灵瑞。中国人相信,有仙鹤相伴,人也必然会高雅、圣洁和清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仙鹤一直被公认成一等文禽。《鹤经》记载: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千六百年,形定,饮而不食,与鸾凤同群,胎化而产,为仙人之骐骥矣。
明清两朝的时候,仙鹤是仅次于龙凤这种皇家专用纹饰的重要标志。在那时,一品文官的补服,也就是胸前那一块图案,绣的就是仙鹤,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一品鸟”。
人们相信,仙鹤本身自带高光,充满了仙气,有它们的地方必然会上风上水,是洞天福地。所以,在当年的紫禁城里,最核心的太和殿前,有仙鹤的造像出现,合情合理。
在仙鹤的身边,一只别致的铜龟显得安静淡然。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其他吉祥神龟不太一样。差别就在它那颗华丽中透着威严的龙头。
龙是帝王家专用的吉祥纹饰。有着一颗龙头的乌龟,当然也不可以用在皇权的樾荫之外。在古时,龙头龟只在皇宫或是皇家园林当中方可得见。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
龟与龙、凤、麒麟共同位列“四灵”,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神奇、祥瑞的神兽。在风水当中,人们把乌龟定义为化煞、添寿、纳福的象征。长着龙头的乌龟,自然也不例外。据说它可以保佑主人家的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
把仙鹤与龙龟安放在太和殿前,无非是帝王的期望, 期望它们能够护佑自己的家国天下,万世永昌。
既然太和殿的规格非同凡响,那么这里被赋予的祥瑞内容,必定会有别于其他地方。仅从辟邪镇宅的檐角兽数量来看,放眼全中国,就绝对是最高等级,有10个之多。
慈宁门前麒麟
檐角一排瑞兽里,站在最后的那位,颇有特色。
一只长着翅膀的猴,手里拄着一根金刚宝杵,传说那猴有大神通,那宝杵能够降妖除魔。它是屋脊上的压尾兽,特别像神话里的雷公。但它却不是雷公,有自己的名字,叫行什。
最开始,这只神猴的名字写作“行拾”,意思就是排行第十。和其他神兽那些讲究颇多的名字相比,确实显得随意了一些。这听起来可能比较不靠谱,而真实情况据说确实是因为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好了,所以才起了个“排行第十”。
乾隆元年编纂完成并颁布施行的《九卿议定物料价值则例》中载有太和殿檐角走兽名称:“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拾”等,当时行什写作“行拾”,排行第拾。
直到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的《钦定大清会典则例》里,原来的“行拾”才改写作现在的“行什”。以后嘉庆朝和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都写作行什。
28年,才得来现在这个看上去不那么闹着玩儿的名字。
全世界我们唯一能见到行什的地方,就是故宫太和殿的檐角。
清朝初期康熙年间对太和殿的那次重修,房檐屋脊比之前多出来了一块,空着肯定不像话,得安排个神兽在那里站着。谁合适呢?
康熙是个很敬仰雷公的人,有事没事还经常到神殿里去拜拜。当大臣来问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把雷公放在檐角,能防雷防灾,能祈福纳祥。毕竟太和殿是木质架构,还是需要对防雷防火给予足够重视的。
可是直接让雷公在房顶上给自己站岗,显得这皇帝过于造作,绝对是大不敬的行为。所以为了避讳,同时又起到防雷、防煞、辟邪、驱灾的功效,就把雷公的名字隐去,换成了行什。
西六宫西南,一处宽大的院子显得安静清素,入住过不少位过了气儿上了年纪的女眷,使得这里始终透出来一股日暮江山的萧索。这个院子,就是慈宁宫。慈宁宫宽敞的大门慈宁门前,两只黄铜麒麟分立两侧。
在中国的传统神话当中,麒麟能活两千年并且性情温和、谦逊高雅、德才兼备。古人深信,麒麟出现的地方,一定会有祥瑞降临。
麒麟的长相可以说是一个大融合的面貌,它长着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结合了八种动物的特征,所以古时候也有人管麒麟叫“八不像”。
《拾遗记·周灵王》中记载过: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口衔玉书送至阙里孔母颜徵在手中,书上写着:“水精的儿子,将继衰弱的周朝之后成为有帝王之德而不在其位的素王。”
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之人,是中国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圣人。在他出生之前有麒麟出现。所以人们相信,只要麒麟现身,必有圣人出世或者将有祥瑞发生。
古人不仅相信麒麟的存在,还给它们找到了起源。《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而且,麒麟还被区分出了雌雄。《宋书·符瑞志》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
几千年下来,人们形成了深刻的认识:麒麟可以主太平、长寿,它们的现身,预示着人们的幸福就要来临。所以,两只铜铸的麒麟,守候着慈宁宫内的各位中老年女士,也是合理。
略显幽深的太和殿里,在龙椅两边摆放着两只奇怪的动物香薰,圆乎乎的脑袋和身子,头顶中间长着一个带弯儿的犄角,透着憨态可掬忠厚仁义。别看长得软萌讨喜,但其实人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神兽里的一员,叫甪(lù)端。
据说甪端的速度飞快、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知识渊博、精通四方语言,是少有的体育文化全能奇才,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的皇帝传书护驾。
把甪端摆在身边,当然是皇帝在告诉臣下,朕是最英明的君王。只是当年紫禁城里住过的二十四位君王,真正的有道明君,掐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在民间人们的心里,对甪端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认为它们预示着国泰民安、生活富足。
关于甪端的出现,有这样一个传说。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咸阳城外建了一座动物园,专门养殖珍禽异兽。可始皇帝总觉得动物园里的那些飞禽走兽还不够奇怪,就命臣下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最奇怪的动物。
终于一天,动物园里的一头野牛产下了两只绝对怪异的幼崽,一雄一雌,而且是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怎么看也是怪到了极致。
始皇帝大喜,亲自赐名给这两个小怪物,叫它们甪端。
后来这两只小甪端飞到民间,有它们在的地方都是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这也就是后世开始流传,甪端可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未见史书记载,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是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关于甪端的线索,看上一看也无伤大雅。
有明确记载甪端的史料,可以在《元史·耶律楚材传》里见到。
甲申年,成吉思汗带兵攻打东印度。驻兵在铁门关的时候,见到一只绿色的独角怪兽出现在河里,长着鹿的身子和马尾巴,还能说人话。怪兽对成吉思汗和身边的人们说:“奉劝你们的首领,早日退兵吧!”成吉思汗转身问随行的耶律楚材:“这怪物是什么?”耶律楚材答道:“这是一种瑞兽叫作甪端,能讲四方语言,能护卫明君。这一定是上天在给大汗提示:您贵为天子之尊,天下人都是您的子民,还望您能感念上天好生之德,少做杀戮!”成吉思汗觉得甚是有理,即刻撤兵班师。
獬豸,一个挺特别的名字,这两个字不好念,读作xièzhì,也是神话中存在的动物。它长得和麒麟可能有几分相似,但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麒麟的头上生着两只角,而獬豸只有一只。
在别的地方我没太见过这位神兽,印象里只有故宫的天一门前有这么两只,显得相当威武神圣。
獬豸能听懂人话而且熟悉人的性情,能分辨是非曲直和善恶忠奸,所以它就成为了勇猛、公正的象征,有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寓意。
东汉学者杨孚在其著作《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
大概意思就是说,獬豸能辨别是非曲直,见到有人争斗了,它会挺身而出,用独角去顶那个理亏的人。而听到有人吵嘴或是发生诉讼了呢,它会上嘴去咬那个挑起是非的一方。
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一件事情。被后人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就曾经依靠獬豸来断那些疑难杂案。
皋陶断案如神,执法公正。遇到是非难辨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獬豸,看它会不会用角去顶那个有待裁判的人,从而来确定这个人是否有罪。可见,在中国远古的司法界,獬豸绝对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慢慢又为獬豸赋予了耿直、勇敢、诚实、辟邪和驱魔等一系列特性。在吉祥瑞兽的仙班当中,独角神兽獬豸算是立稳了根基。
这些一个个似乎有生命的瑞兽,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化的主角,它们在世人的心目里粉墨登场,迎来送往。每次在心底想起它們,哪怕正走在寂静的夹道,同墙后飘落的树叶偶遇,都能知觉出这座城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