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执着不办护照、又说不出为什么对高原情有独钟的人来说,一旦有机会出逃,首选地必定是西藏。
西部开阔之地,或苍茫辽阔、或空气稀薄、或“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听上去都是莫名的淡淡忧伤。
为什么独爱西部?多年前,一位算命大师拈着他稀疏发黄的长须告诫我:“妹儿,你不宜往东。”
当时无来由觉得醍醐灌顶,便执拗地往地理意义上的西方靠近。现在想来,只怪天真无邪。我也是人到中年才了解,其实何须刻意追求地理意义上的西方。
大师果然是大师,所言滴水不漏。
可惜我中毒太深,每每纠结于所谓的生之意义、人之道义,甚至心生倦怠,就不管不顾,执意一路向西。
这次是裸辞去西藏,也是第三次进藏。
短暂停留一周,现在回想起来,都成了零星碎片。
假如非要从记忆里搜寻些什么,不过是:山还是那些山,云还是那些云,它们当然有过千变万化,但我又何曾有幸听懂云山之语?
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水昼夜不歇,默默无语流淌。它们流经的每一寸土地,都自有哀伤,也有着不为人类所知的大地的疯狂。
至于山南之旅,寺庙里长眠灯犹如佛的眼睛,也昼夜不歇。
朝圣旅人对佛的贪念千千种,各佛能否雨露均沾,也不得不令人持怀疑态度。
我倒是珍惜膝盖一个头都没磕,只是进不同寺庙打量壁画去了。
在青朴转山三个半小时后,我才找回一点点所谓的文艺女青年该有的派头:不发一言,只为洗洗疲惫身心。
哪知这一路长途跋涉,回到拉萨,腰疾加重,不得不在七夕当晚和贺松、小俊等友人病急乱投医,去了一家四川人开的盲人按摩店,遭受师傅们话多技拙的非人折磨。
总而言之,寡人有疾,在于作。
作为自封的女浪子,这次又去一趟西藏,并没有治好我的疾病。
即便如此,走过的路、看过的云、发过的呆、遇见过的人,以及聊过的天,都还略可一记。
捡几个重点简单言说,聊以自慰。
若干年以后,或许自己在养老院里戴着老花镜,默默感慨:你看,那時老娘多任性,一言不合就去西藏,高反算个什么!
桑耶寺镇后山有一个孤独小寺庙,至今我不记得它的名字。没有游客造访,它是整个桑耶寺镇几乎被人遗忘的存在。
那天我百无聊赖独自上山,在快累死之际,被几个本地藏族姑娘拖了上去。
同行的一位老藏民是寺庙守护人,他拿出锈迹斑斑的大锁,打开了这扇神秘之门。
我在里面静坐二十分钟,拍下了此行最满意的随手照片——门外远处的远处,是平坦宽阔的雅鲁藏布江和略显荒凉的山脊线。
生拖硬拽带我爬上孤独寺庙的几位姑娘,大都十八九岁,在山脚的桑耶寺修复工地干体力活。
她们追问我从哪里来?为什么来?为什么一个人来?连环炮问得我措手不及。
下得山脚,一胖妹姑娘突然问我:“你带了香水吗?”
我拿出香水,她们伸过双手,嬉笑着涂抹,胡乱往耳朵后、脖子上擦拭,又互相推攘着互闻。
有位姑娘说:“姐姐你干脆别回去了,嫁给我们藏族人吧。”
嗯,那时我已经三天没洗澡了。
虽然是第三次进藏,但山南地区是首次涉足。据说山南是藏文化的起源地,我个人倒不以为然。
话说回来,西藏遍地可寻写满柔软文字的玛尼石,那些看不懂的文字,未尝不是别有天地。而每一座你叫不出名字的山,都可能留下不为人知的故事。
山南昌珠寺,藏人朝圣必去之地。
寺庙里的镇寺之宝是珍珠唐卡——用数千颗珍珠绣出一个千娇百媚的观音休憩图,价值连城。
老实说,看过那么多观音菩萨的画像、雕像,这张观音唐卡是我见过最美的观音菩萨:江湖儿女气息和美貌并存,坐姿豪放又散发千种风情和娇媚。
其实在它旁边,还有文成公主亲自刺绣的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昏暗的大殿中,被观音菩萨抢走了锋芒。
西藏此行最难忘,大约在青朴。
一车藏人中竟只得我一个汉人。车到山脚,人群开始沿山而行。
那天下过淅沥小雨,我跟在一名在青朴山中修行的女尼身后,随手拍下她负重而上的背影。
起初云在山脚,后来云追至山腰。有时无需抬头看,低头走就好,云会散,路自然显。
野花遍地、野鸟声声,云雾缭绕如入幻境。到最高点俯瞰来时路,九曲回肠弯弯绕。
三个半小时的行走,才是真的不发一言。哪敢发言呢,一张嘴就缺氧。
青朴山中用来修行的山洞里,以女尼居多。要我说点男人们不太乐意听的话——苦居于此,女人的韧性恐怕真的要高出男人许多。
山中清苦,不知山外有山,还有灯红酒绿。寂然数日倒也新鲜,数月至数年呢?一盏青灯熬尽青丝,失眠之夜闻野鸟啼叫。
数个山洞里都有女尼居住,人们蜂拥进入,女尼从矿泉水瓶中给每人倒出几滴水,接的人宝贝般迅速吞下,又涂抹头发及额头。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后来拗不过,也接过来吞下。每至一处,皆照办。至今不知我喝下的水,有无保质期。
西藏或许变了,我何尝没变?
时光或许变了,人生何尝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