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的最后窗口期

2020-11-11 03:15黄湘
第一财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摄氏度

黄湘

《我们的最后警告:气候紧急状态的六度》

作者:[英]马克·林纳斯(Mark Lynas)

出版社:Fourth Estate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27.99美元

本书讲述了地球平均气温相比工业革命之前每升高1摄氏度的确切后果,揭示了遏阻全球变暖何其紧迫。

马克·林纳斯是英国作家和环保活动家。

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2015年,联合国195个成员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以前高出2摄氏度之内,并尽可能接近1.5摄氏度。该协定对各国并没有强制约束力,由各国自主推动。2017年6月,一贯否认全球变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19年11月,美国正式启动退出程序。

即使作为碳排放大国的美国没有退出《巴黎协定》,并且各国都能切实履行针对协定作出的相关承诺,科学家发现,把各国的方案——减少排放、建设可再生能源、拯救森林等等——累加起来输入电脑模拟的结果,是本世纪地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3.5摄氏度。而在美国退出协定的情况下,非营利智库“气候互动”(Climate Interaetive)通过电脑模拟预测,本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将达到4.1摄氏度。

几摄氏度的升温在很多人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地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的确切后果。英国作家、环保活动家林纳斯(Mark Lynas)的著作《我们的最后警告:气候紧急状态的六度》填补了这一空白。林纳斯曾在2007年出版《六度:我们在一个更热星球上的未来》一书,预测全球变暖的前景。现在他表示自己当年的预测过于保守,全球变暖的速度远比之前想象的要快,灾难也会更快到来。

2015年,也就是各国签订《巴黎协定》的那一年,全球平均气温越过了比工业革命之前高出1摄氏度的门槛。显而易见的后果是,格陵兰岛的冰层正在变成湖泊和溪流,一半的北极海冰消失了'南极洲的冰川正在加速滑人海中,全球各地的高山冰川也在萎缩。

容易被忽视的后果是:全球森林火灾季节的持续时间增加了1/5。全球最长最大的珊瑚礁群,位于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的繁殖成功率下降了90%。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使海洋更加酸化,带有碳酸钙外壳的海洋生物将会被酸性海水溶解,许多种类的浮游生物将被消灭,而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从鲭鱼到须鲸等高等生物赖以生存的关键。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超过工业革命之前2摄氏度,可以肯定,北冰洋在夏天会没有冰,并因此改变整个北半球的天气系统。40%的永久冻土地区将会融化,释放出600亿到700億吨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南极西部的冰原开始滑入海洋,由此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即使保守估计,也能推算出有7900万人将流离失所。蚊子传播的疾病,例如登革热,会从热带和亚热带蔓延到温带地区。过量的二氧化碳使谷物的营养价值降低,全球粮食供应遭遇危机。

位于南美洲的秘鲁,其首都利马处在沙漠环抱之中,几乎从不下雨,当地居民只能依赖来自安第斯山脉冰川的水。然而,比工业革命之前高出2摄氏度的气温会让安第斯山脉的冰川完全消失,导致利马供水枯竭。在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不再有积雪,将使得洛杉矶等城市在夏季越来越热。地中海南部将失去1/5的降雨量,引发水资源危机。

升温2摄氏度仍然可以让大多数人类存活,但是现存物种的1/3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消灭了它们的栖息地而灭绝,99%的珊瑚礁将会死亡。

然而,所有这些都比不上亚马逊河流域绵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有可能爆发火灾带来的灾难。电脑预测模型显示,由于热带雨林没有进化出抗火能力,一旦干旱恶化超过临界点,任何火星都可能点燃大火,从而摧毁几乎整个雨林生态系统。一旦树木消失,沙漠就会在干旱的气候中出现,而森林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1.5摄氏度,直接将地球带入升温4摄氏度的世界。

《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以前高出2摄氏度之内,科学家估计,要实现这一目标,人类社会最多还有10年时间来降低全球碳排放。否则,地球将注定进入比工业革命之前升温3摄氏度的世界。

这个世界意味着人类从未经历过的全球高温水平,超过10亿人只能在人工降温的室内生存,待在室外即使是阴凉地也会中暑。要在历史上寻找类似的高温,必须把时间至少倒退到300万年前的更新世,也就是冰河世纪之前。海平面上升将会超过15米,数以亿计的民众被迫迁移到更高的地方。此前将阳光反射到太空的茫茫白冰被蓝色的海洋或棕色的陆地取代,后者吸收了阳光,让气候更热。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将会位于常规降雨带之外。在南部非洲以博茨瓦纳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耕地将会成为沙丘,农业被摧毁。在巴基斯坦,由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消融,印度河的水位下降到涓涓细流,粮食供应将崩溃,而且很可能因为印度河支流上的水坝问题与邻国印度爆发冲突。美国将会出现特大干旱,加拿大可能会修筑边境墙阻止美国难民涌入。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里,全球粮食短缺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文明崩溃,数以亿计的气候难民流离失所。而且,人类将不再有能力控制全球变暖进程,地球的平均温度将无可遏阻地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4摄氏度。

在这个时刻到来之际,锁在北极和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的数千亿吨碳将进入融化区,释放出加速全球变暖的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会以多快的速度发生,也没有人知道它对全球气温的影响。整个北冰洋的冰盖将会消失,使北极至少300万年来首次成为开放水域。北极熊和其他以冰为生的物种的灭绝将成为必然。

南极冰盖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南极西部的冰层可能会从基岩上松动,并随着变暖的海水蚕食其底部而坍塌,这将最终使全球海平面再增高5米。随着海平面上升的加速,海岸线不断变化,许多地区,尤其是许多岛屿,都将被淹没。

撒哈拉沙漠在吞并了整个北非之后,将北上进入欧洲,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土耳其蔓延。撒哈拉将有效地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在瑞士,夏季气温可能达到48℃,比起巴塞尔,更让人想起巴格达。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将不复存在。中国华北平原的夏季最高温度将超过60摄氏度。美国西部发生超大火灾的概率将增加6倍,印度发生洪水的风险将上升20倍。一条“无法居住的地带”将贯穿中东、印度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中国东部。极端气候所引发的风暴,在全球各地将真菌孢子从尘埃中掀起,使人群遭受致命的真菌感染。海洋温度将超过许多热带海洋生态区的所有物种的热耐受阈值。陆地和海洋的生物灭绝肯定会是自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灭绝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正反馈,一个升温4摄氏度的世界,会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永久冻土融化所释放的甲烷,继续升温到比工业革命之前高出5摄氏度。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复杂的人类社会早已度过了崩溃点。要想知道地球此时是什么样子,就必须放弃模型,在地质学上追溯到一个被称为始新世的时期。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的鳄鱼、海龟等亚热带物种的化石,其年代都是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当时地球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变暖。这些化石显示,格陵兰岛海岸上生长着面包树,而北冰洋距离北极200公里范围内的水温高达20℃。北极和南极都没有冰。

科学家猜测,始新世的全球变暖是因为甲烷水合物。这种不太可能存在的物质,是一种甲烷和水的冰状组合,只有在低温高压下才会稳定。它可能在一次巨大的海洋“打嗝”中从海底喷发,进入大气层,作为温室气体引发全球气温飙升。今天,大量的这种甲烷水合物仍然存在于海底大陆架上。随着海洋变暖,它们可能会再次释放出来,与5500万年前的甲烷喷发遥相呼应。不过,始新世早期的全球温室效应至少需要1万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今天的地球则可以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同样的进程。

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6摄氏度的世界,会非常类似于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多达95%的物种都在那段时期中灭绝了。沉积层显示,当时地球上大部分植物覆盖层都随着土壤被风暴冲刷侵蚀而消失殆尽,岩石显示出真菌繁殖的高峰,因为植物和动物都在原地腐烂。还有更多的尸体被冲入海洋,使海洋缺少氧气。沙漠入侵欧洲中部,甚至可能已经到达北极圈附近。

虽然确切的原因还不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叠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与一次超级温室效应有关。当时岩石中的氧同位素表明,全球温度上升了6摄氏度,也许是因为比2亿年后的始新世早期发生了更大规模的甲烷喷发。

从升温1摄氏度到升温6摄氏度,并非匀速的线性增长,而是不断加速的指数增长。如果人类社会继续按照现在的规模向大气层进行碳排放,到了2100年,排放总量将足以使地球比工业革命之前升温6摄氏度。二叠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将会在地球上重演。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人类社会有何对策呢?

林纳斯指出,工程师们已经着手工作,而且做得很好。大约1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开始暴跌,现在跌速还在不断加快。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每千瓦小时的价格已经下降了82%,风力发电的价格同样大幅下降。现在,电池的价格也在以同样的曲线下滑。在许多地方,建造新的太阳能阵列实际上比继续运行已有的天然气和燃煤发电厂更便宜,因为太阳免费提供能量。加之环保活动人士针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宣传攻势,很多投资者已经开始果断地转向可再生能源。环保运动也开始削弱化石燃料行業的政治影响力,过去30年来,化石燃料行业一直在阻挠各国政府向新能源过渡。

然而阻力依然非常巨大。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意味着目前支撑化石燃料公司——以及像公司一样行事的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价值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将要被留在地下,管道和发电厂这样的基础设施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都将被关闭。虽然这个转型过程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减少工作岗位——化石燃料往往是资本密集型的,可再生能源则是劳动密集型的——政治制度更多的是回应目前的工作岗位持有者,而不是回应潜在的替代者。因此,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阻挠不仅来自化石燃料行业的大资本,也来自这一行业数以亿计的就业人群。

为了遏阻全球变暖,碳排放量高的富裕国家理应比贫穷国家付出更多努力。然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却出现了特朗普这样否认全球变暖的领导人。他抨击《巴黎协定》“不公平、无效且非常昂贵”,批评任何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降低程度都落后于美国,宣称美国不必牺牲自己来领导世界。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起而效尤。号称“热带特朗普”的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鼓励砍伐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引发了2019年持续3周的森林大火,如果其政策持续下去,全球升温的速度会骤增。

林纳斯在本书结尾写道:“现在还不算太晚,事实上永远也不会太晚。正如1.5摄氏度比2摄氏度好,2摄氏度比2.5摄氏度好,3摄氏度比3.5摄氏度好,以此类推。我们决不应该放弃。”然而,正如他在书中所揭示的,如果越过了升温2摄氏度的临界点,就会引发正反馈,使地球温度不受控制地继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2018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社会需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能源系统的根本转型,让碳排放量下降50%,否则就不可能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解读/延伸阅读

《气候正义:希望、复原力和争取可持续未来的斗争》

作者:[美]玛丽·鲁滨逊(Mary Robinson)

出版社:Bloomsbury Publishing

本书讲述了遏阻全球变暖和消除经济社会不平等的共通性。

《无法居住的地球:气候变暖后的生活》

作者:[美]大卫·华莱士-威尔斯(David Wallace-Wells)

出版社:Tim Duggan Books

本书揭示了全球变暖将会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创造怎样的未来。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摄氏度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跟踪导练(二)(2)
北京打出117摄氏度高温自流地热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