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珈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既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这是最为关键的五年,是形势最为错综复杂的五年,是最需要形成系统合力、出成效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谋划“十四五”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我市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从“百年看五年”——百年未遇大变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五年,从“一年看五年”——疫情爆发的今年来看待未来五年,立足长远、科学编制“十四五”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信息化發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信息化加速迈向全面互联、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国际看,“十四五”时期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期。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加剧全球动荡,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发展壮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迅速崛起,中美经贸冲突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贸易脱钩、技术脱钩、经济脱钩甚嚣尘上,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产业链区域化发展加速。信息化已成为构筑综合竞争优势,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从国内看,“十四五”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轨道,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资源环境制约趋紧,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以信息化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质增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选择。从技术演进看,信息化技术处于发展瓶颈与突破转折期。传输、感知、计算、存储、显示等关键技术逐阶演进创新,性能在未来仍将延续指数级增长,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另一方面,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生物芯片、集成电路等颠覆性技术创新面临突破,一旦走向成熟应用,必将重塑传统产业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谁掌握了信息化发展先机,谁就赢得未来发展主动。从我市发展看,信息化是加速弯道超车的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重要指示,部署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发展战略,推动重庆建设“两中心两地”。既赋予重庆重大使命,又带给西部重大机遇,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发展动力。坚持信息化创新驱动,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是重庆把握发展机遇、加速弯道超车,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市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差距: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网信龙头企业少、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体制机制、政策保障需进一步完善创新。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工作,坚持战略思维、问题导向,统筹协调、科学编制“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抓住机遇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十四五”期间,全球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持续深化,即依托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数据将超越资本、土地,与劳动力资本结合成为最活跃要素。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不仅将成为中国“十四五”期间重要经济增长点、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也将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谋划好我市“十四五”信息化发展,就是要努力把握新工业革命历史机遇,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等关键领域抢占创新制高点,把未来全市的发展放在更加广阔的空间,放在国家的大格局和区域功能定位中作出科学谋划。一是要科学确定发展目标。要以“网络强国”战略为指引,紧扣国家发展规划目标,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抓住、用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机遇,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各环节联动,构建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将信息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重要支撑产业,打造信息化技术领先、信息化产业生态完整、信息化产业蓬勃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全国信息化产业发展高地。二是要着力突出项目支撑。在“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要深入研究项目,有项目支撑才能确保规划不“空”。要结合网信工作实际,集中精力谋划储备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例如,合理布局区块链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培育国家级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要坚持安全和发展双轮驱动,以项目为支撑做大做强网络安全产业,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同共进。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广泛开展调研、意见征求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严控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速度。要利用大数据资源及手段,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监测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研判形势、制定重大政策提供支持。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借助科研院所等外部专业力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或在网络媒体开设专栏等方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信息化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作者单位:市委网信办信息化协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