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蓉
湖南省澧县澧澹中学长庆小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特有的载体。它诞生于远古时期,用一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方式阐述着中国古代文明。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不仅有助于掌握和运用汉语言的基础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然而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较大的差别,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引导起来也有些吃力。下面就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几点建议: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做到情趣兼得,学生自然会乐学,从而达到易学、善学的效果。
(一)有趣多样的导入。仔细观摩各种公开示范课,我们会发现授课老师都会精心设计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迁移到文本学习中来,文言文的教学更应如此。如赵文老师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先创设情境,出示一张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的田地图,告诉学生田边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故事,由此导入课题。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勾起了,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文言文的学习中。
(二)抑扬顿挫的朗读示范。在朗读教学中,抑扬顿挫的范读能快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当老师进行范读时,总会有学生不自觉地跟着诵读起来。如果能加上动画视频范读,学生的精神会更集中。听完范读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读,古文的节奏美便在这教与学的过程中水到渠来。
(三)捕捉资源,模拟表演。表演,是再现文本内容方法中的“宠儿”,深受学生的喜爱。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有一定的情节性,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创造性表演,既加深了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有趣。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进入孔君平与杨氏子交谈的场景中,这样学生在反复的模拟表演与诵读中理解了字句的含义,体会了文章的中心,更乐于学习文言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重在诵读,小学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可以说是进入文言文学习最为重要的途径。朱熹云:“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文言教学理应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
(一)师生共读,读出“语言”味。这里的“语言”,主要指文言文本的语言形式。文言文字句简练,读起来顿挫抑扬、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别于白话文的韵味。新课标指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在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正确诵读文本。如:教会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断句、停顿、轻重音、朗读语气、语速等,教师可进行范读,指导在朗读中加入动作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言文的音韵。如:“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借助注释,读懂大意。文言文在行文、用词等方式上有些不同于现代白话文,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往往代表一个词的意思。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再读文本,尝试理解文意,目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过于晦涩难懂的小古文,老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析,无需逐句串讲,只需要在文章紧要或疑难处加以点拨便足够了。
(三)抓字品词,读懂文境。抓字品词,即抓住文言文的词眼反复品读品出文境。例如《伯牙绝弦》中,抓住“知音”进行品读:(1)问何为知音,引导抓住文本“伯牙鼓琴……钟子期必得之。”进行理解感悟,懂得“知音”的含义。(2)拓展语言,进一步感悟“知音”的真谛,从而让学生感悟文本的主题。
(四)吟咏诵读。在教学中,可采用配乐读,分角色演读等方式,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得更为深入、记忆会更深刻。像陈琴老师的诗词诵读,非常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听者也能跟着吟诵。若将之吟诵方法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中,不仅是课堂上一个闪光点,学生势必也能将所学文言文熟读于心。
常言“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的古文功底和文化底蕴,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教师具备扎实的古文功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丰厚的学识,对文本的解读更为深刻到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大量阅读积累。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文言文积淀,自然,这种积淀来源于阅读。曾有人对数千名中小学语文老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全部通读过《论语》《史记》和四大名著的老师很少。文学作品具有系统性,流传下来的文言文作品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蕴含着历史、民俗、思想文化等丰富信息,是教师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前,可先阅读《吕氏春秋》《列子》等文,以此积累重要的背景,为解读文本教学提供帮助。
(二)改变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经典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常读常新是文言文作品的一个特质。对于穿越时空而来的文言作品,我们难以推测其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心境,是故在有些无法确定的文言文理解上,我们不必追寻一个“标准答案”。只要是自己有所体会、有所收获,并能言之有理,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理解,不应把自己的观点硬灌输给学生。把每次教与学当成思想的撞击,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相信都会有更多的收获,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内容,作为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形式、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孩子种下一颗传承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