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我家里

2020-11-11 12:52邹开歧
剑南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团年饭老幺二弟

邹开歧

“给你拜年啦!”

“年在你家里!”

我们家乡过年有个传统习俗:从大年初一开始,街邻乡里、亲朋好友对面相见,都会两手抱拳:“给你拜年啦!”对方照样两手抱拳:“年在你家里!”

如果年快过完了,礼节依旧,只是问候的词儿变了:“年过得闹热?”对方的回答依然是:“年在你家里!”

这个“你”字,是放在强音上的。

我在人生的路上,已经历经了八十多个春秋冬夏,什么样的年都过过,唯有这2020年,在自己家里过了一个正而八经的闹热年,真正品味到了年在家里的味道。

“兵临城下”,年关吃紧

1月20日下午3点正,在成都工作的老二发来一条微信,非常扎眼的黑体大标题:“武汉两天新增病例136例,死亡1例,深圳确珍1例,北京大兴确診2例。”内文是:“据武汉市卫健委1月20日2:42通报:1月18日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9例,1月19日新认定确诊病例77例,两日共新确诊病例136例……”

我立即将这条消息传给一位好友,他告诉我,已经收到同样的微信。

这天是腊月二十六,已不是“年关将近”,而是“年关迫近”。有点儿紧张,但是,又觉得武汉离我们还远,我的三亲六戚和儿孙都没人在那边工作或读书,也就没当回事。

只是感觉到,武汉,正在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城市。

1月23日,已是腊月二十九,从微信上得知,27个省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9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新增治愈出院6例,19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680例。

还有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消息:武汉今天封诚!

本地大佛寺,大年三十夜烧子时香的传统活动停止,庙门关闭!

还得到消息:我家老大、老二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特别提示:都在家里住,陪老爸老妈过年。

情况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往年过年,眼睛都望穿了,儿女们还是要等到大年三十夜才回来得齐。他们长期在国际大酒店办了卡,不在家里住,为的是不让老妈洗床单被子。今年不但提前回家,并且还要齐蓬蓬地回家住。

我们就有一种“兵临城下”的感觉。武汉“封城”,本地大佛寺关闭,我的这个家,却要“城门”大开。我和老伴的“两人世界”,一下子热闹起来。

可是,今年不同于往年!

大儿子一进门,拥抱了我一下,非常认真地说:“爸,形势严峻!”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还有两个孙儿,全部到齐。

团年饭怎么吃?这几天怎么玩?是大家最关心的事。

这本来不是个事,今年却成了让人烦心的大事。

我们家的春节活动流程,已形成惯例,坚持十来年了:大年三十夜,在家吃团年饭,初一天全家耍农家乐,晚上亲情宴会。初二回老家,邹氏家族大聚会,这是我家过年的高潮。从初三开始,老伴娘家的三姐妹、两弟兄,一家一天。接下来才是文友圈、同学圈、同事朋友麻友圈,整个正月间,都是早出晚归地吃、喝、搓。

但是,今年这个流程行不通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在无声地进行着。

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聚会就意味着同危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和碰撞。肉眼看不见的死神,暗藏在亲朋好友的队伍中,正在向我们靠拢,包围圈正在缩小,“兵临城下”的态势已非常明显。

各个击破,解除重围

唯一的办法,就是取消这一次次聚会。取消一次次聚会,就是解除一层层重围,给危险做减法,为安全做加法。

但取消聚会,又谈何容易!

值得庆幸的是,连续四年去同一处农家乐过大年初一,大家觉得没有新鲜感,今年都想“灵活”一下。没曾想,这一“灵活”,还少了个事儿。

正月初一晚上的亲情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和二弟居住县城,各自都有三个儿女,天南海北干着各自的事业。为了让咱们邹家的亲情代代相传,弟兄俩及其儿孙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共进晚餐,由两家的儿女轮流举办,称为“亲情宴”,还有人戏称“奥运宴”。今年轮到二弟的大女儿。

我知道,刚过了国庆节,二弟就交了订金,把国际大酒店的大豪包订下了。

考虑再三,我还是拨通了二弟的电话。我家二弟,为人低调,很有涵养,与人相交,真诚相待。事事处处为别人考虑,口碑只有那么好了。我在电话里问他,儿女们都回来了吗?

二弟说,最远的今晚上就可到家。

我提说起疫情,他说他正在看微信。

我刚说起初一晚上的事,二弟很敏感:“大哥,你定,我们听你的!”这就是我的二兄弟!

正月初二的聚会,是我们家过年的重头戏。

老爸老妈生养了我们三弟兄四姊妹,每个家庭都已是祖孙三代。我爷爷是老大,我爸也是老大,近几年又把我的二叔、三叔、幺叔及二爷爷、三爷爷、幺爷爷的后辈儿孙拉了进来。好在我幺兄弟家房子宽,摆得下。

每年正月初二聚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去祖坟上祭奠。因坟台容不下那么多人,大家就按辈分依次进行。

我说过,去老祖先人坟上祭奠,不是走过场,是去接受老祖先人检阅。过去的一年,如果谁做了对不起老祖先人的事,到了祖坟上,腿肚子会打闪闪,心头会发虚。每年一聚,不是为了吃喝一顿,是本家族的兄弟姊妹一年一次的相互交流,对后辈儿孙也是一种激励,是传承家风的一种仪式。

武汉的事情一出,我一想到初二的聚会,脑壳皮子就发麻。近百号人,大多是在全国各地打工、上班或读书上学,是否与患者接触过,身上带没带病毒,谁也说不清楚!

我知道,老幺把该买的已经买好,我一句话,说不办就不办,后面的一大堆事情咋个了?

想来想去,也顾不了那么多,我还是拨通了老幺的电话。

我刚说了“初二的事……”老幺就接过了话头:“大哥,你只管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和二哥早点来!”

老幺担任了多年的村主任和支部书记,已退下来好些年了。我们的家族娶会,都是他带领着儿媳们一手操办。

老幺的一串连珠炮,把我给打哑了,但我又觉得不说不行,就还是说了:“老幺,武汉的那个冠状病,你晓得不?”

“晓得,在微信上看到了!“

听那口气,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我说:“武汉都封城了,我们还是注意一下!初二的事,我和你二哥考虑再三,是不是……就不办了!”

大概过了30秒钟,老幺才说:“你是大哥,听你的!”

不管怎么说,总算把正月初二这件事给摆平了。

但是,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买好了的鸡、鸭、鱼、肉、菜,还有那么多家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孙子辈,都要逐户通知,真是难为了我家幺兄弟啊!

客厅里的说话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好像一下子提高了八度。是老伴推开卧室门,向我走过来了。

她知道我在干什么,有点儿担忧:“我说你呀,这回子要把几个兄弟姊妹得罪完!”

我知道,就算把老弟们得罪了,也就是怄气一阵子。万一沾上了那背时的冠状病毒,要的就是命,将会后悔一辈子!

老伴问我:“初三的事说了吗?”

我笑了笑:“正准备说哩!”

“你好好跟他们商量!”老伴甩下这句话,就带上门出了卧室。

初三的事,也不是小事。

老伴的幺妹,是她们兄弟姊妹中发展得最好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老大两口子在一家大医院当医生,老二两口子在省城做房产,老两口在一个镇上开了40多年药店。她家老大从医十年,第二胎生了个儿子满周岁,在市里买了一套位置好又宽绰的房子搬新家。老二结婚没请客,已经恩恩爱爱三周年。他们订于正月初三,在当地一家大酒店宴请宾客,一个月前就发了邀请,还特别说了,给我们家安排了一个豪包。

我硬着头皮把电话打给了我的连襟老弟,电话接通,我还没说,对方就说开了:“邹哥,初三早点来哈!”

我只好随口应答:“要得!”接着我就说了武汉冠状病毒的事,没承想,我这位连襟老弟已知道了我的心思:“邹哥,能来就来,不能来也没得关系。我就顺便给你们全家拜年了!”

电话停了,松了一口大气,也多了几分忧虑:我们一大家子,说不去就不去,人家订好了的宴席,能说退就退吗?

走出卧室,回到客厅,我把承载着满腹心事的自己,丢进了浓浓的年味中。

平时的方桌已经拉开,成了长方形的大桌子,摆满了杯盘碗盏,准备开饭。

大孙儿说:“爷爷还躲在卧室里写作吗?”

老大说了一句又风趣又耐人寻味的话:“爷爷在学诸葛亮,上演《空城计》!”

二孙儿问:“战果如何?”

姑姑说:“爷爷出马,肯定是各个击破,解除重围,大获全胜!”

大孙儿看着我:“爷爷,你该不会率领我们出城远征吧?”

老大非常严肃地说:“从现在开始,城门关闭,我们独守孤城!”

一家人顿时严肃起来,但年味还是浓浓的!

阻击疫情,年在家里

往年的团年饭,老伴当主厨,我打下手,做好了摆在桌子上,就等着儿孙们回来。

今年的团年饭改版了,不集中在一顿吃,分成若干个单元。比如大年三十,以鸡、鱼为原料的烧菜为主,初一以猪肉为主料的炒菜当家,初二吃烧鸡公和炖猪蹄,初三炖羊肉外加烧三鲜。每天都配有下酒的腊肉香肠凉拌菜。

大年三十团年饭,烧鸡一盆,烧鱼一盆,凉拌莱一盆,香肠腊肉几大盘,样数不多分量重。都夸老二烧的鱼不错,老大烧的鸡很有持色,点赞最多的是薄饼夹凉拌三丝。

三十多年前,我家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归我指挥,现在我已经被免去拿指挥棍的资格。因为我那套“煮熟切烂,记着放盐”的烹调技术,早已吊不起全家人的胃口了,炒菜的锅铲无条件地移交给了老伴。

都说今年的团年饭,比坐在大酒店的豪包里吃得巴适。受到点赞的两个儿子,都把功劳推给了团年饭总顾问——邹家老妈。

邹家老妈高兴了,把大年三十夜的红包提前到中午发。除了给两个孙儿发“压岁钱”,还给两个儿媳妇和一个女婿各发了一个大红包。

团年饭进入高潮,全家老小,沉浸在幸福、祥和的气氛中。

“欢欢喜喜过大年”这句吉言说了好多年,唯有今年多了几分忧虑和牵挂。

交通运输部已发出通告,暂停进入武汉的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暂停进入武汉的省际、市际包车客运业务,严格管控营运车船驶离武汉。武汉封城的反响强烈,形势越来越紧张!

大年三十夜,儿孙们陪着我和老伴看春晚,免不了记挂着武汉的疫情。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口号。

有人敲门!

老伴的幺兄弟一家三代五口,拜年来了!他们都戴着口罩,只顾着把几箱水果往门里传递,就是不进门。说了很多祝福的话,最后反复叮嘱:“就在家里別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挥手告别走了。

老伴和儿媳们都赶忙着要给他家小孙儿发红包,结果,他们只收了大儿媳的。

老伴深感遗憾:“送了这么多水果,门都没进……”

老大说,这就叫素质!

这家人,老两口是退休教师,女儿在成都教小学,女婿是公务员,对当前面临的疫情,当然心中有数。

往年大年初一,等到一大家人聚齐,已是上午10点过,到达提前预定的农家乐大包间,酒莱都已摆好了。全家人入席就座,吃呀喝呀,满满一大桌子的菜,不知该吃什么,也不知哪样好吃,剩下的比吃进嘴里的多。吃了喝了,打牌搓麻将,接着再吃喝,然后用车子把人拉回城。

今年的大年初一,就在家里,按照预定的食谱,老大主厨。嗨,真没想到,老大炒的回锅肉只有那么好吃了。

吃的是自己做的菜,喝的是家乡窖藏了多年的高粱酒,菜好吃,酒好喝,一家大小聚在一起,热闹、温馨。

但是,武汉和整个湖北的情况,还是一个让全国人民揪心的话题。

2020年1月23日,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一场大疫情,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之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在用自己的行动,填写着这份沉甸甸的“人生考卷”。

这份“人生考卷”,也将考量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全家人已经坐齐,开始庚子鼠年的第一顿午餐,大孙儿忽然起身要去超市买米买面。大家都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有预感!”

超市就在小区大门旁边,大孙儿这一去就买了两袋米、两箱面。小孙儿听他大爸说,炒回锅肉把豆瓣用完了,居然也去超市提了一桶5斤重的郫县豆瓣回来。两个小家伙的行为,本来惹人笑话,却怎么也让我们笑不起来!

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煮了吃,吃了煮。两个孙儿都在网上选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各自求学于网上。老伴和儿媳们,有龙门阵可摆。虽然他们都“常回家看看”,也就是“擦火柴”似地“闪”那么一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平日里,虽然常打电话问候,也只能是“隔靴搔痒”。往年过年虽然聚在一起,因为忙着吃耍,一家人龙门阵都没摆伸展,年就过完了。

这场疫情,让大家窝在家里,开始觉得这年过得不热闹,慢慢地又体会到,这才叫“回家过年”。

今年过了一个非常特珠的年。正如我在一首顺口溜中写的:今年过年很特别,不去打堆凑闹热。家人相聚在一起,方知亲情浓如血。

过完年,儿子们都陆陆续续地走了,他们有他们的事业,带走了父母对儿女的思念,留下了儿女们对父母的牵挂。他们在走时都说了:“今年的年在家里过得特好!”

虽然儿女们不在一起,但家在他们心里装着。我们的家庭微信群“开瑞纳福”,可以随时交流。每天晚上6点50分,是我家的视频家庭会,一个都不能缺,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相互知道大家在干什么。

这是庚子鼠年我们家的最大收获!

今年我也才真正搞懂了,为什么在我家乡,最好的新年祝词是:“年在你家里!”

猜你喜欢
团年饭老幺二弟
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圆满举行“喜迎2022”团年饭
一条草鱼
红红的中国年
二弟
七楼的“麻雀”
老幺与我
大象
辞旧迎新礼美意诚2015武汉万达嘉华喜福巨献
那场和私奔有关的阴谋
迁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