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珍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092
在中医护理领域,中医护理技术是核心组成,对有效解决患者在护理方面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操作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思路引导,以经络学、脏腑学为研究主体及基础,对人体某些特定部位产生刺激,对气血进行调和,并促进相应器官自身功能得以激发,进而发挥扶正祛邪作用,在疾病预防及治疗、康复及健康保健中所起作用均较为显著。那中医护理技术有哪些,您知道吗?
1 中药泡洗护理技术
分析中药泡洗护理技术原理,即依托在泡洗过程中,中药药液自身所具有的功效,以及温热效应,对局部皮肤,或是全身进行适度的浸洗,进而发挥活血、祛瘀、镇痛等多重效果。此项技术在关节炎、外感发热、皮肤感染、糖尿病诱发的足部皲裂等患者中均较为适用。
2 刮痧护理技术
分析刮痧护理技术的原理,即取经特殊制作的刮痧器具,对介质适度蘸取,反复于体表相应区域展开刮擦操作,至出痧,以发挥排毒祛邪、疏通经络之效。此项护理技术,在外感性疾病诱导的多项不适症状,如腹部疼痛、腹泻、头痛、高热等患者中均较为适用;也可用于不同类型的骨关节病导致的疼痛,如肩关节、腰部、腿部疼痛等。在对经穴进行选择时,可选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少阳胆经为基础,并由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等辅助,以发挥对肝胆火热清泻之效。
3 穴位敷贴护理技术
所谓穴位敷贴,即以辨证论治理论为操作基础,对药膏予以调配,在对腧穴确定后,取药膏贴敷的方案。可同时发挥药物药效与穴位刺激功效,进而对经络气血予以疏通,使脏腑机能得以有效调节,最终对疾病展开有效治疗。其中最为常用的为神阙穴敷贴方案,在慢性功能性便秘、肠蠕动无力患者中较为适用;其次为夏季三伏贴方案,多在肺系疾病治疗中适用,如慢性支氣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其中在对神阙穴位进行选取时,为脐窝正中区域;而对于肺系疾病经络穴位而言,较为繁多,如膈腧、天突、肾俞、膏肓等。
4 灸法护理技术
所谓灸法,在操作时,主要材料包括药物和艾绒,经点燃,针对腧穴,或体表某部位展开适度的温熨、烧灼操作,在药物药效及灸火产生的温热刺激共同作用下,由人体经络予以输布传导,可发挥扶正祛邪,对经络温通,同时对疾病进行预防的功效。临床常用的此类别的护理技术包括隔物灸、麦粒灸等。灸法在外感表证患者中较为常用,如对咽喉痒痛、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进行治疗;也可用于虚寒性疾病,如促使哮喘、寒咳等症状缓解;促使由脾胃虚弱原因引发的泄泻、纳差症状好转;同时,在由风寒湿痹诱导的痿软无力、晨僵等症状治疗中,作用也十分突出。临床在对麦粒灸进行操作时,可对足三里、关元、中脘等具强壮保健作用的穴位选取,在运用隔物灸时,通常于病痛处操作,或对神阙穴进行选取来操作。
5 耳穴贴压护理技术
所谓耳穴贴压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全息及经络理论为操作基础,取莱菔籽、王不留行籽等较为特殊的丸状物应用,在耳廓反应点或穴位进行贴压操作,经对耳部反应点产生刺激,以发挥对经络进行疏通,使气血功能有效调整,并促机体阴阳平衡得以调节的操作方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多种疾病引发的症状中较为适用,也可用于对术后不适进行缓解,如疼痛、眩晕、失眠、哮喘等。若出于对疼痛缓解的目的应用此法,可对胃、交感、神门等处经络选取;若出于对缓解紧张的目的应用此法,可对垂前、神门、心等经络选取;如出于促抑郁缓解的目的进行选穴,可对小肠、胆、肝等经络进行选取;若因感冒应用此法,可对内鼻等经络选取。
6 经穴推拿护理技术
分析经穴推拿概念,是采取叩击法、点法等推拿手法,有效将特殊的机械能向热能进行转化,以促于机体局部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使机体血液循环加速,并促组织中分布的血运最大程度增强。临床常用的有引阳入阴推拿疗法,是以中医所具有的经络、脏腑、气血理论为操作基础,经对一些腧穴产生刺激,促使机体所具有的阴阳两气发生较为顺畅的自然流转,进而起到促使气血得以畅通,并对经络疏通,使阴阳得以有效协调,并安神助眠之效。临床常将经穴推拿方案在由急慢性疾病诱导的痛症中应用,如痛经、高血压性头痛、腰腿痛等。在对头面部应用此法时,可对印堂、四白穴、太阳、丝竹空等穴位进行选取;在对颈项部应用此法时,可对大椎穴、风池、天柱、风府等穴位进行选取;在胸腹部应用此法时,可对天突、天枢、膻中、关元等穴位予以选取;在腰背部应用此法时,可对腰阳关、肺俞、命门、肾俞等穴位进行选取;针对肩及上肢部应用此法时,可对合谷、肩髃、内关、肩贞等穴位予以选取;针对臀及双下肢应用此法时,可对可膝眼、穴环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选取。
7 拔罐护理技术
在对拔罐护理技术运用时,其以罐为具体的操作工具,通过采用蒸汽、抽‘吸、燃烧等法,来促罐内负压有效形成,使罐体于体表相应部位或腧穴等处贴敷,促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样改变,进而发挥吸毒排脓、温通经络等效果。临床在采用此护理技术展开治疗时,除拔火罐方案外,还包括拔药罐等。竹罐、玻璃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拔罐罐具。
拔罐护理技术,适用于风寒感冒疾病所致的头痛、咳嗽;湿痹所致的肢体麻木、僵硬;各种顽固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针对颈项性眩晕患者,可对风池、大椎等穴位进行选取;针对罹患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可对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血海等穴位进行选取;针对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治疗时,可对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进行选取;针对罹患咳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肺俞、中府穴、脾俞等穴位予以选取。
此外,中药换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活血散调制成的膏药对急性期骨折、软组织损伤所致气滞血瘀等消肿去瘀效果显著;复方黄连液湿敷对各种感染伤口去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明显。
总之,对于中医护理技术而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医领域内的瑰丽宝藏,具操作简便,效果理想,价格低廉等优势,目前在慢病管理中所起作用较为突出,人们有较高的接受度。现阶段,临床除将上述中医护理技术在针对各类常见疾病所展开的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运用外,还同时展开了更为细致探索,发现其于疑难病症中,作用也较为突出。将传统极具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融入于现代化的医疗护理技术中,二者有机结合,展开更为深入地运用,可促其效果更为理想的发挥,使广大人民群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