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熊本娇 罗文春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国大力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扶助。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省份,其乡村发展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乡村经济发展差距。立足陕西省特殊的乡村发展实际,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指示,参考借鉴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对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矛盾所采用的方针,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依照国家和地区基本发展原则,在5个一级指标下,详细划分了具有陕西乡村突出性评价代表的22个二级指标,用以补充阐释国家战略下的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测评体系。
[关键词]陕西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短板仍在“三农”,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发展,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陕西省切实践行“五个扎实”的要求,它符合三秦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故而,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陕西省的全面落实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施乡村振兴具有坚强的制度保障、扎实的工作基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陕西省各界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使得乡村经济社会体系相比于以前而言,发生了跨时代的巨大变化。但陕西省的“三农”发展与对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和生活发展有明确高指标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率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教育水平仍有差异,造成人口结构两极化明显,连带影响乡风文明建设发展;更有秦岭违章别墅建筑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现象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未落实;乡村振兴宣传力度尚未能让全体村民真正融入,村集体的融资难度依旧存在。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且陕西省乡村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发展差异。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水平原以及陕南秦巴山地,受地理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建设方向也应各有针对性,以确保发展的合理有效。故而,本文通过对全省农业发展、农村和农民生活等基础情况的分析和梳理,查找“三农”发展的短板,发挥专属优势、主动作为,搭建起适合于陕西省乡村特色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为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做出青年担当,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2现实意义
2.1解决产业融合度低,经营主体的创新造血能力不足问题
目前陕西省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各项效益水平发展程度低,乡村产业多方面发展挖掘度不够,雷同率高;另一方面是寻求推进乡村产业特色化改革,促进乡村产业得以形成品牌化效益服务不足。陕西省合理构建适宜乡村发展的产业融合体系,对乡村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大量人才回乡进行创业就业,同时,不断引导培养起农民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创新发展的思维能力,不断调动农户关于其他延伸行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加大关注适宜扩展的农业经济体系,延长乡村发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地位、完善相关利益链,推动发展农村创新行业、特色产业、文旅娱乐业等新型经济体系。陕西咸阳礼泉县的袁家村通过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并进实现特色化产业发展。在原有局限的发展空间下,袁家村的农民现在每年人均纯收入高于陕西省人均平均水平,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达到了50多m2,这样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多是依赖于袁家村对自身产业发展的明晰定位。
2.2解决生态环境单薄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
陕北地处黄土平原植被覆盖率低且水资源短缺,处于秦巴山区的陕南坡地多过度开垦生态环境脆弱,關中铜川地区矿资源的开采使得环境大面积污染。三个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措施使得陕西农村地区农民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推动了经济发展,有效保障了人口的居住稳定性,降低流动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健的社会后援。
2.3解决人口素质下降,乡风文明亟需快速提升的问题
日前陕西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且年龄集中在中年以上。在乡村人口结构呈现两极化不平衡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文化活动单一枯燥的问题也逐步显露。陕西省各级政府机构积极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带动农民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改变陋习。同时,最大程度的尊重优秀的传统习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陕西省白马滩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其结合当地各方面实际情况讨论制定村规民约,编写出方便村民理解记忆的俗语,利于村庄文化建设。白马滩镇的7个基层行政村村民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成为陕西省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领头羊。
2.4解决社会治理困难,村集体融资难度加大的问题
土地被农民认为是自己手中效用最高的资源。对于融资难的这一问题,陕西省镇安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进行,将目前现有的空置土地进行盘活处理。依法征收该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村集体土地,针对不同村镇所实施的征收方法和补偿政策有一定的差异,实现有效治理。各乡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凭借其自身丰富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养业,结合当地风情文化特色,吸引游客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感受当地老百姓淳朴的民风,从旅游业中吸收精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由此达到扩大融资规模的发展目的。
3指标体系构建
3.1基本构建原则
3.1.1战略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根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乡关系的发展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所做出的具有前瞻性决策。党中央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将原本的“三农问题”中顽固性的难题做了进一步规划,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乡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陕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相关战略实施。
3.1.2适用性。陕西省地理信息复杂,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受自身地理条件影响,其乡村发展水平状况各不相同,陕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关中地区地处平原粮食产量丰富;陕南地区位于山地,工业基础较差,林木资源丰富。因此在制定战略指标的时候,不能照抄照搬国家宏观规划,必须在深入把握陕西省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下,因地制宜,结合中央的总要求,提出符合陕西省的发展路线、工作重点。
3.1.3科学性。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明晰每个指标的内涵,使其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所要反映的客观对象,使乡村发展能够更加客观具体,有规律可行,得到最优指标体系。
3.2具体指标构建
3.2.1产业兴旺。提升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各级产业的兴旺发展,根据陕西省的地理位置特点,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贯彻落实产业兴旺指标要求,推动不同层级的农业发展,充分利用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不同的优势,保证下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具体的不同特征,在产业兴旺一级指标下分设了五个二级指标(见表1)。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能够体现一定时期内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陕西省通过不断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陕西全省农业现阶段呈现出来总量增加、速度稳定、占比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陕西全省在过去的2018年粮食总产量为1226.31万t,对比2017年有小额提升。
(2)农业机械化比重。农业机械化比重能够体现生产技术和工具与现代化的发展现状,该比率与生产效率成正相关关系。据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陕西全省农业生产使用机器总动力约达到了2312万千瓦,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84万台,达到了一个新高水平。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比率达到了70.2%,乡村农业机械化覆盖率提升明显。
(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农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状况说明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据统计数据而言,2018年陕西全省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438.32亿元,增加值为1830.19亿元,较之去年的21898.81亿元,同比增长值达到3.2%,仅农业增长占比就达到陕西省生产总值比重的7.5%。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占比。该指标是农村经营方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到2018年年底,陕西省内99.6%的村集体完成了财产物资的清算与核对,其中58.6%的村集体完成了将股权量化的任务,69.7%的村集体成立了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吸引社会资本达到38.5亿元,实现村集体成员分红4.9亿元,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不断迸发释放;陕西省内农民合作社发展达到5.9万个,家庭农场1.4万家,这些新型发展出的经营主体,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指标。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层面上,接待游客的人次数量大幅增长,乡村旅游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2018年,陕西注重基层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发了多达100余个旅游专线特色小镇和1000余家具有当地特色风貌的乡村民宿。另外,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在2018年陕西省的乡村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共计达到2.48亿人次,同比往年增长超20%,旅游收入可观,不完全收录已达348.9亿元。
3.2.2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指标处于乡村振兴战略指标中的关键地位,必须响应国家政策指引,通过实施相关具体措施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快速发展的坚实后盾,推动乡村自然环境资本的增值,有利于为陕西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为促进乡村产业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持改善,特在一级生态宜居指标下,另外又设置了八个二级关键性指标,以求推动其发展的细节完善性(见表2)。
(1)乡村无害清洁卫生厕所普及率。根据中央文件部署下发的实施农村人文居住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开展践行以乡村清洁厕所改革为重点的城乡卫生整治行动以来,乡村地区的厕所整改相较以往而言,取得了很大进步。据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乡村厕所粪便资源化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转化利用的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了44.2%,乡村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也有同比例增长。
(2)村庄绿化覆盖率。陕西省2018年统计年鉴中表明,陕西省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已达到43.06%,森林覆盖绿化种植面积提升至886.84万hm2,农村农业的种植结构也在这一阶段产生明显优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以农业为主要发展种植地位的种植比例状况,逐渐发展成为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均衡发展。
(3)对生活垃圾按规处理的行政村比例。陕西省有序开展了人文居住环境整治工作,其中包括了处理乡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空气净化等。现阶段开展乡村垃圾清洁行动的基层行政村数量已经达到了17290个,大比例实现了垃圾清洁处理的全覆盖局面。到2018年底,整体环境整改效果明显。
(4)对生活污水去污化处理的行政村比例。陕西省统计年鉴截止2018年底的数据统计,乡村生活污水胡乱排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行政村比例仅为12.49%,其中93.9%的基层行政村按规完成了乡庄污水规划排放处理的任务。
(5)农户饮用清洁水比率。伴随基层行政村清洁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基层行政村清洁饮水的安全性工作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提升改善。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的数据显示,陕西省已有约270万户的农村家庭能够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其数量占据全部村户比重超40%,且目前该数据仍处于攀升阶段,村户可以饮用清洁好质的水的比例持续上涨。
(6)绿色生态农产品比率。陕西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种植,突出陕西本省的鲜明特色,不断加大当地特色果蔬行业的发展规模,加大樱桃、柑橘、草莓、石榴等时令特色水果的种植面积。据陕西省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的陕西全省果业增加值达到了432.5亿元,占整个陕西省内种植业增加值比重的33.1%。
(7)乡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陕西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总目标、对落后地区集中发展力量,持续性不间歇加大改善陕西全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力度。截止目前,陕西全省基本已经顺利实现村村通电、村村可通电话等基础性的设备。乡村网络体系的搭建完成为促进乡村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18年底,陕西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自来水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4.07%,基础公路修建总里程达到了55km。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的公路占到总里程比重的76%,基本实现了全面乡镇化和全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8)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率。从三农普查结果数据来看,陕西省内约合72%的行政村都已基本安装了有线电视,74.4%的行政乡村接通了互联网宽带服务,为全面实现数字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从不同方面都有着进步,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有体育休闲场所的基层行政村比重达到近60%,乡村里修建幼儿园、托儿所等基础性教育机构的基层行政村占全部乡村数量比重的22.9%,有卫生室、医疗所等医护机构的基层行政村占比为84.49%,有图书管理室、电影放映队等乡村综合文化站的基层行政村比重为62.9%。
3.2.3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体系构建内涵不止于物质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必不可少,构建新时代的乡风文明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精神层面改变旧风貌影响下农民思维的局限性,使农民从精神层面上焕发新生。在这个一级指标下设立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二级指标(见表3)。
(1)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是乡镇一级政府设立的集各类文娱活动为一体,为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在宣传法制、开展文娱活动、组织观看具有指导意义的电影、举办文艺活动、培训文艺骨干、举行特色文化活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陕西省对此高度重视,陕西省文化厅在2018年10月16日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部分疑难性问题提出切合目标实际的具体解决措施,明确组织鼓励相关文化工作人员部署下达有关任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均根据省厅领导要求开展落实工作,陕西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取得了相关进步和发展,共计1536个文化站,其不仅发挥了政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功能,还为人们展现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娱乐文化,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诉求,提升了农村农民的精神力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业任职教师本科以上的比例。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合理规划配置社会公共教育资源,部分教育资源要重点向农村、贫困、边远、少数民族等发展特殊的行政地区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基础义务教育方面差距。教育差距的存在不仅是空间地域上的差距,其中也包括了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其中,师资力量对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其质量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放眼陕西各乡村来说,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义务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本科以上。
(3)农户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后,陕西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212.84元。2018年陕西全省的农村人均消费支出额达到约22529元,同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每人平均支出达2979.4元。陕西农村文娱支出的增加从侧面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对陕西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影响,引导着农民从增加经济收入到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只有农民主力军从精神层面改善,才有可能彻彻底底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3.2.4治理有效。治理有效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陕西省各级行政机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性作用,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发挥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明确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实现双向互动,真正意义上构建完成现代乡村社会基本治理体制,最大程度保障乡村社会健康稳步发展。
有效开展扶贫专项治理更是体现了陕西省政府机构勇于改革创新的决心。陕西省深入贯彻治理扶贫等相关领域腐败和作风领域,2018年全省检查和处理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786起,其中受党纪政务处分的人数达到5994人,同往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0.7%、78.8%。加大力度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使陕西省政治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廉政政府,为人民服务,做让人民放心的政府(见表4)。
3.2.5生活富裕。生活富裕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性要求所在,同时也是实现全体广大人民共同富裕愿景,提升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故而在这个指标下延伸出四个二级指标(见表5)。
(1)城乡居民收入比率。陕西省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过去一年增加值达到2509元,其明显增长幅度达8.1%。相对应的是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相比其去年人均收入,普遍每人增加了948元,已经达到了11213元,增长幅度提升明显,为9.2%。根据指标计算结果可知,陕西省内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呈现出2.97:1的比例,这一比例值相比于去年缩小了3%,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弱化。
(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陕西省的主要水利供水工程在2018年总供水量达到了93.72亿m3,其中向农业供水量占据总供水量58%左右的比率,乡村居民正常生活用水量为7.65亿m3。在当年年底,陕西省内各行政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超过94%,大比例的基层农村均已通上了自来水。为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能够用上自来水,陕西省政府努力完善自来水管道体系的搭建,为提高陕西省农村自来水的覆盖速度而做好基础工作。
(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过去陕西省内农村的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了25.6%,经过农村村民不断增收,农村恩格尔系数也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不断降低的优良态势。农村居民不断增收,居民消费中非食物支出比例在逐步上升,对消费商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不断提出在消费方面的其它要求。
(4)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占总里程比重。乡村建设能得到基础性发展是基层政府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最终目的,要致富先修路,陕西省加大对农村地区公路的修建,完善的总里程已达到了15.5万km.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水泥(沥青)路的愿景,陕西农村逐步实现省内互通的发展状况。
4结论
本文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政策指引,在五个大指标的指引下,延伸出二十二个小指标,结合陕西本地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近一年来,陕西省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中取得巨大成果,如袁家村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经济产业;在生态治理上也跟着上级部门的政策走,河长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铜川市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成为环境治理示范区;农村地区始终坚持教育发展理念,义务教育不断使更多农村孩子接触到知识,乡村文化站使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为实现脱贫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陕西省要彻底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布的各项政策,各级岗位政府和基层群众紧密相连,采取相关措施调动主体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追趕时代潮流,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实现各乡各村邻里之间和睦和谐,形成现代乡村社会的基本治理机制,保障农村社会在各个方面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往年增加幅度变大,恩格尔系数降低。方方面面的变化都足以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对陕西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指标体系来印证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乡村振兴战略会不断巩固陕西农村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人公地位,不断使农村地区的经济保持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参考文献]
[1]周栋良,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6(03):60-64.
[2]郭豪杰,唐世乔,张德亮.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3):244-246.
[3]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组,谷建全,刘云,郜俊玲,等.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04):24-35.
[收稿日期]2020-06-05
[作者简介]胡玲(1997-),女,陕西安康人,在读本科生;熊本娇(2000-),女,陕西汉中人,在读本科生;罗文春(1992-),女,陕西宝鸡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社会保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