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远 黄嵩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分辨率的微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中,传统显示接口难以满足其高速率传输、低功耗、抗干扰、兼容性高等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IPI DSI协议,并应用于高分辨率微显示芯片的显示驱动接口的设计。
关键词:微显示;MIPI协议;显示驱动接口
0引言
微显示芯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显示器,其物理尺寸小,功耗较低,分辨率高,目前主要应用的产品形态有:LCOS微显示器,OLED微显示器,LCD微显示器等。也可以通过光学系统产生大屏幕系统,常用于投影系统和近眼显示系统中。其应用领域广泛,如VR眼镜、AR智慧眼镜、军用头盔、微型投影仪、车载抬头显示等电子设备。
随着消费级电子设备的发展,微显示芯片应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显示的分辨率不断增强,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和速率也越来越大,同时还要求设备保持高性能和低功耗,传统的显示接口已满足不了诸多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分辨率微显示芯片的MIPI DSI显示驱动接口。
1MIPl DSl协议介绍
MIPI DSI是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移动业处理器接口)联盟为了对移动设备的外设接口标准进行统一,以提高系统兼容性、设计性能和效率,而提出的一种显示接口标隹。DSI接口是一种高速的串行显示接口,可实现高分辨率显示,而且有功耗低、抗干扰强的特点。
图1所示是简化的DSI接口示意图,主机可以发送高速像素数据和低速命令给从机,并可以从从机设备中读取状态或像素信息。主机和从机之间的通信一般是配置1对差分时钟通道,1-4对数据通道。
M1PI DSl支持两种基本操作模式,分别为命令模式(Command Mode)和视频模式(Video Mode)。命令模式是指主机端向从机设备发送命令和数据,转换为DBI格式,对显示设备进行读写操作,以此来间接控制从机端的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另外从机端会通过双向的数据通道0返回相关数据,主机端因此也可以读取到从机设备的状态信息和缓存内容。视频模式主要是通过数据通道在高速传输模式下,由主机单向传输给从机以图像显示或视频数据,从机接收到进行解码后,最终将其转为DPI时序格式直接传送给显示设备,进行实时显示。
DSI接口支持两种传输模式,分别为高速数据传输模式(High-Speed Mode)和低功耗模式(Low-PowerMode)。其中所有的數据通道都可以用于单向的高速数据传输,如传输图片和视频数据。低功耗模式下的传输只通过双向的laneO进行,如低速数据和控制命令,速率可达10Mbit/s。时钟通道传输高速传输过程中的同步时钟信号,采用高速DDRB寸钟,速率可达到1Gbit/s。
MIPI DSI协议中规定数据是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根据包的长度不同,分为长包和短包。短包固定4个字节长度,由标识符DI、dataO、datal、ECc校验码组成,如图2所示。长包是由包头、包数据、包尾组成,如图3所示。包头是由DI、指定数据包中数据个数的WC、ECC码组成,包尾是16bit的校验和,长包的总长度范围为6-65541字节。
2DSl接口工作原理
本文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基于MIPI协议的显示接口的设计,支持4路通道的高速数据传输,包括图片或视频,通道0实现Escape模式下的低功耗传输模式,用以传输低速控制命令或数据,且支持laneO双向数据传输,时钟通道传输高速同步时钟信号,支持RGB888格式的数据输出,具有ECC校验、CRC校验功能等。
高速模式下,通道上有两种状态:Hs-O、HS-1。在低功耗模式下,laneO上有四种状态:LP-00、LP-0l、LP-10、LP-11。根据总线上检测到不同的电平序列后,分别进入或退出相应的模式,如图4所示为从机通道工作的状态转移图,可在高速模式、Escape模式、TA(Tumarotmd)模式之间切换。
所有的数据通道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模式,从机接收来自主机的高速串行数据进行编解码。在空闲的时间段,通道处于LP-11状态。当从机端接收到发自主机端的序列:LP-11→LP-01→LP-00,即高速请求序列,之后便准备进入高速数据传输模式接收高速数据。如需退出高速模式,则发送EOT→LP-11。图5为高速传输时序图,定义了整个高速传输过程的方式和时序。当从机端接收到高速模式下传输的数据后,会将数据包中的像素数据解析出来,生成RGB格式数据、同步信息、有效信息等,通过DPI接口输出给显示端进行显示成像。
当从机检测到主机发送序列:LP-11→LP-10→LP-00→LP-O1→LP-00,进入Escape模式。之后等待主机发送8bit的命令,可进入其中的三种模式:ULPs超低功耗模式、LPDT低功耗数据传输模式、Trigger模式。除了laneO都支持外,其他数据通道只支持其中的超低功耗模式。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低速数据传输模式,laneO通过此模式可传输控制命令或数据。退出Escape模式主机需发送序列:LP-10→LP-11。
进入TA模式需要发送请求序列:LP-11→LP-10→LP-00→LP-10→LP-00,之后主机会释放总线控制权,由从机获得总线控制权,通过lane0发送低速数据返回给主机,数据内容一般是响应信息、错误报告、结束包等,发送完毕后从机会发送TA模式的序列请求,将总线控制权交还给主机。退出TA模式发送序列LP-00→LP-10→LP-11即可。
3MIPI DSl电路设计
依据MIPI DSI协议的层次划分,将DSI接口电路分为物理传输层模块、底层协议层模块、通道管理层模块、应用层模块4个主要模块,系统设计方案如图6所示。
1)物理传输层:本层只要由时钟通道控制模块、数据通道控制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通道控制模块又分为数据通道0控制模块和其他数据通道控制模块。时钟通道控制模块,主要实现了检测时钟通道LP→HS和HS→LP的模式切换。数据通道控制模块,主要完成了4个数据通道的高速模式和低功耗模式相互之间的切换检测,数据通道0的Escape模式和TA模式的检测。将接收到的高速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下的串行输入数据转为并行数据,并传输给通道管理层。将TA模式的返回数据进行并串转化,再通过laneO传输给主机。
2)通道管理层:主要分为高速数据接收模块、低功耗模式数据接收模块,以及时钟切换模块。完成4个数据通道的高速模式的SOT序列检测,接收物理传输层发送过来的低功耗模式命令和数据。实现数据融合功能,将多通道的数据恢复原有字节顺序,并整合起来。时钟切换模块实现高速时钟、低功耗下时钟,以及TA模式下的不同时钟的切换。
3)底层协议层:主要完成高速模式和低功耗接收模式的数据包的解码和编码,及ECC、CRC检测。当接收来自物理传输层的数据时,对高速和低功耗模式的数据包进行解码,检测数据包的类型,根据长短包分别进行处理,并对ECC码进行检测校验、纠错,以及CRC校验。对接收到的低速返回数据包编码打包,主动生成对应的ECC校验码、CRC校验码,以返回主机以响应(ACK)和错误报告(Error Report)另外需要处理来自物理层的错误信号和Trigger信号,以及本层内检测出的ECC校验错误和CRC校验错误。
4)应用层:这部分直接与显示端连接,将接收到的数据和命令进行译码,分别可以进入视频模式和命令模式,最后转换成显示端能识别的DBI格式或DPI格式。进入视频模式后,将接收到的高速像素数据转为符合显示端兼容的DPI时序的数据,然后进行显示。当进入命令模式,将低功耗接收的数据包解码,之后转成DBI格式数据写到相应寄存器中。有时还需要从显示端读到的DBI格式,然后将其编码转为DSI接口数据,最后通过lane0发送给主机。
另外还有12C配置模块,用于对各模块进行参数配置,确保设计的成功实现,也可方便验证和芯片调试,提高该设计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4DSl接口仿真与测试
4.1仿真平台及方案
图7所示为此接口设计的仿真策略图,模拟MIPI主机发送机制,通过数据通道发送高速数据,通过数据通道0发送低功耗数据,该设计作为MIPI從机,接收数据后进行编解码,最终将相应的数据和命令输出,通过观察验证端口的仿真波形或数据比对,来确定设计是否完成对应的功能要求。
4.2仿真结果及分析
运行仿真后得到如图8所示的波形图,可以看出4个通道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模式,能将接收到串行数据转为并行数据,从数据包中解码出图像数据信息,如RGB数据、数据有效信号、行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等,符合设计的功能要求,高速功能通过验证。其他功能也是同理进行验证,不再赘述。
4.3FPGA原型验证
在芯片流片前需要进行FPGA原型验证,将ASIC代码移植到FPGA上,进行硬件上的验证,这样更接近芯片实际情况,本质上模拟芯片的实际性能和应用,通过FPGA快速实现硬件模块,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开发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流片的风险和成本,所以也是芯片设计中的重要流程。如图9为FPGA言行验证的平台,由MIPI主机、转接板、连接线、FPGA开发板等组成,验证通过后进行流片。
5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IPI协议,且应用于高分辨率微显示驱动的接口设计,该接口设计采用了四通道的数据差分数据通道和1对高速差分时钟通道。首先介绍了微显示和MIPI接口的研究必要性,接着介绍了MIPI DSI协议,之后着重讲述了MIPI DSI接口设计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的系统方案、主要模块的工作流程,最后介绍了仿真和FPGA验证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支持高速传输模式、Escape模式、TA反向传输模式,在低功耗模式下传输速率10 MbiI/s,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900 Mbit/s。目前已完成设计,并经过反复的仿真和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已完成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