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从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夯实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基础,持续增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能力和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江苏省南通市农村人才规模、素质和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强农;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为破解城乡发展困局,中央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详细部署,其中专门谈到了人才问题,强调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2019年市南通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也着重提出:推进全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平衡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1.1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懂技术、爱农村的农村人才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1.2 现代化新型三農是乡村振兴的标志
“三农”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乡村振兴的标志不仅表现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了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农村人才了解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在推动现代化新型“三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更能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1.3 乡村振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习近平总书记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充分说明了粮食安全向来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使农业大发展、粮食大丰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人才强农战略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最终落脚点都在人,人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因。农村农业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人才强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农村农业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仓禀实、天下安”,乡村振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使农业大发展,实现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农村人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南通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5.2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村级经营性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35万-50万元村293个,占总村数18.0%;50万-70万元村410个,占25.1%;70万元以上村928个,占56.9%。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017年实现经营性收入5072.46万元,村均55.1万元,增幅超过l6%,高出面上6.5个百分点。虽然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向好趋势,但通过对数据的结构性分析,也不难看出,在全市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土地整治收入占42.1%,占比最高的启东市达65.1%;全市村级债务5.34亿元,村均32.7万元,其中主要是多年来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配套所致,占比达73.1%。土地整治收入高、村级支出负担高、在外学生返乡少、造血功能弱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农村发展活力不强,老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依然突出,无一不指向农村人才问题,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1 农村农业人才数量少且素质偏低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在农业支持工业的进程中,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集聚,为城市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的人口转移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逐渐显露:常驻农村的人口相对偏少且以老弱妇孺为主、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层次不高且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慢。
绝大多数农村农业人才都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自我学习积累经验,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专门技能教育,导致了这些农业农村人才知识面窄,发展后劲不足,人才队伍层次偏低;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大部分优质的教育和生活资源都集聚在城市,使得很多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导致了农村农业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由于人才建设资金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如城市,带来农村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困难,就算引进了人才,也同样存在培养难和留住难的问题。
3.2 农业科学研究研发推广能力弱
农业科学研究研发推广水平的提升与推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科学研发推广和应用能力较弱,明显落后于其他产业。同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等因素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但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维持在75%左右,最高达90%以上。说明目前我们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总体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推广覆盖面不大,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
3.3 人才培养回流机制不健全
农村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培养的农业人才更愿意选择留在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大城市发展,这也导致了农村人才的缺失。同时,农村现有人才也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知识更新慢,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很多人才从农村走出去,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选择在城市扎根,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回流机制不健全,二是农村人才引进力度不够,三是挖掘本土人才的力度不够。要使农村成为发展的沃土,就要把有经验和知识的当地农村人才没有被吸引到农村人才队伍中来,把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才吸引回来。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强农战略实施路径
4.1 牢固树立人才强农意识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4.2 构建层次分明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新时代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切实健全培育本土人才与吸引外来人才相结合的农业农村人才政策体系,强化统筹规划,凝聚各方力量,搭建更多的人才成长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能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等队伍建设。使有技术、有理想、有视野的务工返乡农民、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丰富经验的农民领先强农,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3 发挥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优势.助力三农发展
科研院所尤其是涉农高校要发挥人才優势,在涉及水果、蔬菜、特色作物、草食畜牧业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要搭建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畅通技术成果信息在供需之间的传递渠道。同时,鼓励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助力三农发展。
4.4 探索农民培训方式,有效推广农业技术
对农业生产发展而言,农业技术是重要的内在动力,在提高产量、降低劳动力、提高生产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探索农民培训方式,使热爱农村、农业的人扎根于热爱的土地,变农民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农民,成为农村农业的生力军。探索和推行富有成效的农民培训方式才能使先进的农业技术落地生根,产生更大的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
4.5 完善创新农业农村人才成长发展机制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例如:鼓励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社会化服务的,给予学费补助;二是通过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等平台的设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业支持;三是对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农机等农业补助和信贷支持;五是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职业农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家族农场,优先申报承担涉农项目。同时,在现有农村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对人才的持续培养,使新型职业农民感受到农业的希望、农民的体面、农村的伟大,才能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金林.从小岗村改革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新西部,2019(01).
[2]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
[3]胡永万.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聚力乡村人才振兴[J].农民科技培训,2018(12).
[4]王正喜.新型城镇化对乡村空间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8.
[5]陈金艳.公共万花服务均等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