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向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城市旅游作为旅游的重要模块,在国家和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正是鉴于城市旅游的重要性,各城市旅游目的地都想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希望通过旅游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因此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将十分利于区域内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塑造等[2].
国外对旅游竞争力问题已有较多研究.斯坦费尔德最早对城市旅游开展研究,并提出城市旅游业重要性的理论[3].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开始大量研究城市旅游相关问题.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Word Economic Forum)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IMD,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建立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4].威廉姆斯和绍从表意、组织上(时间序列)和感知上三个视角对城市旅游吸引力的三个层次进行分析[5].N.leiper首次开展对旅游系统发展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旅游系统发展状况包括4个决定性因素: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6].沃波(K.Wober)、D Fodness&W.Schertler通过选取指标来直接测度城市旅游竞争力[7];同时,还有学者是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如Cibinskiene,Akvile和Snieskiene,Gabriele借助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模型,计算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数[8];Ye Li和Yushe Liang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造一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9].
国内对旅游竞争力相关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陈兆坤从“软”“硬”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1];王新勇通过调查摸底方法,整合旅游资源并提出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建议[10];屈海林、邱汉琴解剖了影响香港都市旅游的因素[12];王韬、甘颍进等从竞争与合作的视角研究古都旅游[13].随着城市旅游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部分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问题开始大量研究.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14,17];定量比较法和Spearmen秩相关分析方法[15];因素分析法[16];结构预测模型系统动力学(SD,system dynamics)方法[18];因子分子法[19];生态位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20].也有学者从范式的视角认真梳理分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创新性地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人的维度3个层面提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范式[21],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范式基础.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的空间尺度往往都局限在地级市以上的行政区域范围.近年来有学者创造性地首次提出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县级尺度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22].更有学者研究了智慧型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23].
综上所述,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数研究者在选取指标时常常会受到其评价方法和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导致部分相对重要的指标信息被摒弃,从而无法得出科学又真实的评价结果.因此,本文选取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比较河南省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对促进河南省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8》和河南省各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部分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和互联网.同时,对于部分指标的数据直接获取性不大,所以只能采取二次计算间接获取.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单纯指的是城市旅游领域,而是经济领域、城市环境、城市交通等各个方面综合的表现.基于此,本文参考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指标框架和借鉴以往学者研究中选取的指标,依据代表性、科学性、易获得性和系统性原则,从旅游业绩贡献力、旅游设施支撑力、旅游设施支持力3个维度15个原始指标构建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检验因子分析的满足条件,最后对数据分析处理后得出相关系数矩阵,从中可以看出多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强,并且能够从中可以提取出公因子,进而说明能够进行因子分析.随后在KMO检验中,可知KMO值等于0.728,比较接近1,可以接受,而且巴特利特检验值为380.061,显著性水平为0.000低于0.001,由此可知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故用因子分析法合理有效.
在满足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条件下,方才可以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从表2可以得出提取的3个主因子(F1、F2、F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811%,说明这3个主因子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各地市的旅游竞争力.
表2 总方差解释
表3是因子分析法过程中通过旋转得到的成分系数矩阵.旋转后的成分系数矩阵表征的是变量与主因子的相关系数,当某一原始变量在某一主因子上的载荷绝对值越大,表明该变量与该主因子的相关性更密切,即该主因子能够充分包含该变量的信息.从表3中可以得出,星级饭店数、国内旅游收入、世界文化遗产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DP和旅行社数6个指标在第一主成分F1上占据较大载荷,载荷系数大部分在0.8以上,说明第一主成分能够基本全面地反映这些指标的信息,其贡献率为36.395%.从社会统计分析角度来看,这些指标相关并且联系紧密,主要衡量了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和相关服务设施,可以解释为旅游设施支撑因子;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和人均旅游支出在第二主成分F2上占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了城市旅游的营收效益,可以把其定义为旅游业绩贡献因子;公路里程数、旅游景区数、年客运总量在第三主成分F3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说明第三主成分可以基本包含指标的信息,可以命名为旅游环境支持因子.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用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值与主成分因子得分相乘并相加,即可得出河南省18地市的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值F和排名(如表4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代表某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其值大小反映了该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F1、F2、F3分别代表的是三个公因子得分.
表4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表
根据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从水平差异和空间分布2个维度对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
河南省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见表4),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且受旅游的经济作用和旅游资源禀赋两个主要因素影响较大.郑州、洛阳、南阳、开封和焦作5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位于全省前五,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同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列的郑州和洛阳综合得分均大于1,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这充分说明郑州、洛阳两地在经济基础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上相较于其他城市具有绝对的优势.驻马店、三门峡、安阳、信阳、新乡、平顶山、周口、许昌、鹤壁、商丘、济源、漯河和濮阳这13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小于0,旅游竞争力处在低水平.
从各公因子得分来看:第一公因子F1是衡量旅游资源禀赋和相关配套设施[24],郑州在公因子F1上得分最高,表明其能够依靠强大的省会优势和经济能力将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又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所需配备的服务设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洛阳、焦作、许昌以及濮阳虽然在旅游资源禀赋和服务设施方面不及郑州,但也在平均水平之上;其余13个城市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均小于0,说明旅游业绩贡献力较低.第二公因子F2代表的是旅游业绩,洛阳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具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26个、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星级饭店54家、旅行社92家,其能够创造首屈一指的旅游业绩也是理所当然.同样,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境内也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旅游外汇收入以及国内旅游收入等方面上都不及洛阳暂居第二.濮阳、商丘、许昌、漯河、周口由于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和经济基础较差,致使这几个城市旅游发展滞后,进而形成它们在旅游业绩贡献方面的因子具有较低的得分.通过分析前两个主因子可以得出,综合排名不太靠前的城市要么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而没有充足的旅游资源;要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表明经济实力和旅游资源禀赋这两个条件是一个地方发展旅游的两架马车.主因子F3表征的是社会经济环境,南阳、驻马店得分都大于1,主要是因为两地区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具有良好的旅游市场需求.信阳、郑州、洛阳、周口、商丘、新乡和平顶山这7个城市在第三主成分旅游环境支持因子得分上都在0-1之间,表明有相对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人口.值得注意的是,开封、焦作两市在旅游环境支持因子上具有较低得分.
表5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层级分类
图1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分布图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对分析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如表5将河南省18地市的旅游竞争力分成4种类型区:强势区、较强势区、较弱势区、弱势区.同时,再借助聚类分析结果制作出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分布图(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Ⅰ(强势区)郑州、洛阳和Ⅱ(较强势区)南阳、开封、焦作5个城市共同构成了一个“C”形分布的空间格局,Ⅰ(强势区)包括郑州、洛阳两个城市,郑州、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双核经济增长极,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又是中原地区唯一国家中心城市,境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具有首屈一指的旅游竞争力,而洛阳政府致力于建设旅游强市,再加上洛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基础雄厚,能够充分开发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理所当然具有强大的旅游竞争力;Ⅱ(较强势区)包括南阳、开封和焦作3市,虽然南阳偏居河南西南一隅,远离省内中心地带,但南阳具有位居河南第三的城市规模,经济实力相对较高,再加上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旅游竞争力也在情理当中;开封和焦作都是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开封依据自身特色发展古都旅游,焦作借助境内风景秀丽的云台山景区成功地由矿业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Ⅲ(较弱势区)所涵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的西部、北部和南部,尤其南部区域成连片集中分布格局.Ⅲ(较弱势区)包括驻马店、三门峡、安阳、新乡、信阳、平顶山以及周口7市.位于较弱势区的城市综合得分均小于0,表明这7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即使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禀赋,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能够用来开发旅游资源财力后劲不足致使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Ⅳ(弱势区)分布区域是全省经济的洼地,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旅游资源禀赋薄弱.Ⅳ(弱势区)包括许昌、商丘、济源、鹤壁、漯河、濮阳6个城市,除了许昌和商丘以外其余4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小于-0.5,表明其不仅经济基础较差,而且境内旅游禀赋也较差,故形成了弱的旅游竞争力.
本文研究视角并不是简单地揭示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结果,而是试图发掘其背后存在差异化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由一个城市在旅游业绩贡献、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环境营建、旅游产业升级、旅游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共同凝合而成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合成力.文章从旅游业绩贡献力、旅游设施支撑力、旅游环境支持力3个维度选取15项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地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依据河南省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可以将18个城市划分为强势区、较强势区、较弱势区、弱势区4个层级,以明确不同类型的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Ⅰ(强势区)——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全域性旅游示范区
类属于强势区的城市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正处于旅游发展换挡升级的阶段期.首先应当继续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郑州和洛阳位于我国两条重大交通大动脉即陇海线和京广线的交汇点,同时依托国家级航空港优势,来提高来自全国甚至世界游客的可达性;其次要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基础优势,郑州和洛阳在省内经济发展水平高,应充分开发利用好境内如少林寺、黄帝陵、龙门石窟、鸡冠洞等知名度高的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今后在维持现在状况的基础上应当注重互联网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以期形成全域性的智慧旅游示范区.
Ⅱ(较强势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点知名度
类属于较强势区的城市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讲,虽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和旅游资源禀赋,但区域内交通的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无法吸引较远的客源,因此加强交通规划,提升区域内旅游目的地与外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是当前一段时间首要解决的问题,以期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服务范围;除此之外,焦作、开封和南阳境内虽有许多自然和人文的旅游景点,例如焦作云台山、陈家沟;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南阳卧龙岗、医圣祠,但是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究其原因旅游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政府和企业双方应该加大在各大平台尤其是互联网上宣传旅游景点,提升知名度.
Ⅲ(较弱势区)——积极发展经济,充分挖掘境内旅游资源
类属于较弱势区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普遍较差,而且形成原因趋同即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开发境内赋存的旅游资源.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属于这一等级的城市,一方面应当主动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经济,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之后,才能建设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充分挖掘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而打造良好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景区建设,优先打造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景点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Ⅳ(弱势区)——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类属于弱势区的城市,经济实力薄弱,旅游资源禀赋较差.因此该区域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策支持,首先要重点挖掘开发具有典型代表的旅游景区,比如商丘的芒砀山汉文化、鹤壁的云梦山风景区、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等.其次政府应该重视旅游智库的建设.旅游智库具备专业的水平和独特的开发视角,能够为地方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最后应当充分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兴建打造高水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