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燕玉 耿桂灵 蒋海燕 顾玉慧 黄伟文 成海婷 瞿丹丹
(1南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老年慢病急性发作是慢病加重的表现,该类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再入院、死亡的风险较高,随着疾病谱的转变,慢病成为老年健康的主要威胁者,且人口的不断老化导致我国慢性负担急剧加重〔1,2〕。研究显示,老年慢病患者心理健康有待提高,老年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不仅罹患慢性病,且诸多患者存在多种慢性病共存现状,特别是疾病发作时,也给老年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生理、心理及经济多重负担〔3,4〕。社会支持是改善老年慢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确保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5〕。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的治疗决策中,且被视为医护质量良好的标志,但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做最后决策时,患者面对现有的综合信息仍会存在决策冲突的问题〔6〕。如何有效平衡社会支持与社会决策,为患者分配合理的卫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支持和决策冲突两者单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慢病急性发作患者社会支持与决策冲突之间的相关性。
1.1纳入对象 本次研究涉及内容均严格遵循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且均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整理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采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因慢性病收治入院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需满足如下入选条件: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慢性病诊断满足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7〕中相关标准;③无传染性疾病;④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顺利配合研究;②精神疾病患者;③病情较重,处于临终状态;④研究过程中因疾病进展导致死亡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10例,根据患者病情状态进行分组,将其中慢病急性发作的100例老年患者纳入急性发作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2±6.42)岁;慢病类型:循环系统疾病75例,消化系统疾病79例,呼吸系统疾病82例(诸多患者合并多种类型慢性);医保支付:是83例,否1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8例,大专及以上22例。将慢病稳定期的110例老年患者纳入稳定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05±6.87)岁;慢病类型:循环系统疾病83例,消化系统疾病87例,呼吸系统疾病90例(诸多患者合并多种类型慢性);医保支付:是91例,否1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6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慢病类型、性别、文化程度等羞我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社会支持 所有患者接受社会支持量表〔8〕测评,该量表主要包括客观支持(客观存在的有效的支持)、主观支持(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情绪上的支持,包括被理解、支持、尊重)、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可获得社会支持的真正利用程度),一共10个条目,各条目计分方法细则:①第5条目从无到全力支持采用1~4计分;②第6、7条目在条目下问题中,若无任何来源计0分,若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③其他条目均采用1~4分等级计分。量表满分66分,总分≤22分为低水平社会支持,23~44分为中水平社会支持,≥45分为高水平社会支持。
1.2.2决策冲突 所有患者接受中文版简易决策冲突量表(DCS)〔9〕测评,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适用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或者老年人群,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不确定感、信息告知、价值观明确、外界支持)共10个条目,各条目计分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即是、否、不确定分别给予0、2、4分赋分制,量表总分=各条目分总和/条目数×25,总分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决策冲突水平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Spearman相关检验。
2.1两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比较 与急性发作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均P<0.001)。见表1。
表1 两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2两组决策冲突各维度得分比较 急性发作组不确定感、信息告知、价值观明确、外界支持及决策冲突总分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均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决策冲突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3老年慢病患者社会支持与决策冲突相关性分析 得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决策冲突各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均P<0.001)。见表3。
表3 老年慢病患者社会支持与决策冲突相关性(r值)
随着老年人慢病发生率的增加,随之而来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医疗资源的影响〔10〕。现阶段,医疗资源相对紧张,急诊拥挤现象已成为急诊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急诊滞留时间延长会导致患者获得专科治疗时间延长,同时也会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与纠纷,其中老年患者是造成急诊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稳定组相比,急性发作组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为:①社会支持是老年患者应对疾病的基础,老年慢病患者因年龄不断增加,各器官、系统功能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继而对其日常活动能力造成影响,导致老年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或严重障碍,该类患者常缺乏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自身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较差〔12,13〕。②慢病病程较长,且根治难度较大,慢病常诱发或加重单种或多种不良并发症,这些症状又反作用于机体,加重慢性病,两者形成负反馈,造成机体损伤不断加重,给患者生理与心理造成双重重击,致使老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消极应对生活〔14,15〕。③诸多老年患者认为,因自身疾病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长此以往,负性心理更加严重,因此诸多患者不愿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造成社会支持低下〔16〕。④当今社会留守老人与空巢老人较多,该类人群因缺乏子女照顾,再加上身体的限制,造成对社会现有资源的利用度低下,社会支持水平不高。鉴于此,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人员应注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据此制定治疗措施与健康教育内容,旨在提高患者健康素养状况。本研究还显示,与稳定组老年患者相比,急性发作组患者不确定感、信息告知、价值观明确、外界支持及决策冲突总分均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为:可供老年慢性患者选择的决策方案存在两面性,而老年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往往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与价值观,无法清楚的感知来自他人的意见,决策时感觉压力大,而又无法得到家庭有效的支持与建议;老年患者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病情、信仰、价值观等;上述种种原因导致老年慢病患者在做决策时,决策冲突明显〔17,18〕。本研究表明临床通过提高老年慢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来改善老年慢性患者急性发作时的决策冲突状况。但临床缺乏社会支持和决策冲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此外,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纳入的样本数量单一,研究的可信度还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加以佐证。
综上,老年慢性患者社会支持与决策冲突密切相关,可通过提高老年慢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降低老年慢性患者急性发作时的决策冲突,以确保患者急性发作时能够迅速得到系统的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