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好民族的精神家园

2020-11-10 03:00张锦秋
西部大开发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殿黄帝大院

文/张锦秋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以超人的仁爱、智慧、魄力,通过征战、统一、融合,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率领先民种五谷、制衣冠、养蚕桑、造舟车、创文字、制甲子、定律吕、行典章,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文明杰出的代表和象征。其恩泽遍及华夏大地,故四海之内多处建有祭祀黄帝的纪念地。其中“黄帝崩,葬桥山”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黄帝本纪》。汉武帝北巡朔方,来此建台祭拜。唐代宗于此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此后历朝历代均定此为年年岁岁顶礼膜拜的圣地。及至近代,1935年4月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派员致祭轩辕黄帝陵,并确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每年举行仪式。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期间,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在黄帝陵前举行了共祭仪式。毛泽东于1937年手书祭黄帝陵文稿,与1942年冬蒋中正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均铭刻于轩辕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公布轩辕黄帝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由此号称“天下第一陵”。公祭黄帝陵的活动自1955年始,除受“文革”影响一度中断以外,岁岁都隆重举行,并形成了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惯例。

黄帝陵

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李瑞环在陕西视察工作时提出:“一定要把黄帝陵整修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对黄帝陵基金会成立的祝词中他说:“黄帝是我们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共同敬仰的圣地。做好黄帝陵的整修和保护工作,对弘扬中华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增添民族凝聚力,促进‘四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日益扩大的祭陵活动的需要,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对黄帝陵进行了空前的大规模整修工作。在此期间,黄帝陵基金会受理了海内外各种形式捐赠,广泛宣传黄帝文化和整修黄帝陵的意义,组织开展了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绩斐然。经过在省内开展规划设计竞赛,在《建筑学报》上公布各竞赛方案及综合方案,广泛吸纳海内外华人意见,并举办海峡两岸黄帝陵整修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峡两岸建筑专家共同研讨整修方案。经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的以两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为首的国家级专家组多次评审规划,并对以后的建设工程进行指导。《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大纲》于1994年由陕西省政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审定批准。根据规划,1992-1998年实施了一期工程,2002-2006年实施了二期工程。此后,继续进行了周边绿化综合治理。

黄帝陵规划明确了把黄帝陵建设成为具有崇高、肃穆、庄严、古朴的气氛和“圣地感”的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了保护好陵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桥山柏林,改善陵区环境质量,保护好桥山及其周围山水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并满足较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及旅游要求的规划目标和措施。这一规划成为整修黄帝陵的技术指导要目,为一期、二期工程的实施及今后黄帝陵区的保护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修黄帝陵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陵园区、庙前区。陵园区整修着眼于保护好黄帝陵冢,改善陵园空间环境。庙前区通过疏竣沮水,扩建出占地300余亩的印池,再现了黄帝陵八景之一的“沮水月夜”人文景观;建设了1万平方米以黄河天然卵石铺就、气势壮阔的入口广场。由此通过古朴浑厚石质的轩辕桥、登龙尾道直达距河岸高达18米的庙门广场;新庙门位于原轩辕庙的中轴线上,建筑以汉风为基调,外观全部为石造,显得古朴洗练,并与原庙区内大殿相协调;庙前区设有必备的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庙前区的绿化充分注意了桥山南立面形象的完整与和谐。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在庙区增建祭祀大殿、大院(广场),在保护的基础上整治完善原有之古柏院,完善庙区周边交通系统,优化庙区周边环境以及陵区防火及大环境整治等配套工程。祭祀大殿、大院(广场)的特点,可总结为“山川形胜、一脉相承、天圆地方、大象无形”这四句话。为突出炎黄子孙精神故乡的圣地感,规划设计从宏观上处理好与大环境山川形胜的关系,格局上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风格上与祖国建筑优秀传统一脉相承而又具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大殿大院沿原轩辕庙中线向北延伸直抵凤凰山麓。出古柏院通过过渡性的中院登上4米高的大型石阶到达祭祀大院(广场)。石阶下部两侧分列着8个青铜鸿叔簋,上部两侧耸立三出石阙,大院(广场)中轴两侧分列9对2米多高的青铜牛鼎。这些都为10000平方米的大院(广场)空间平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庄严的纪念性。40米见方的祭祀大殿坐落在大院(广场)北端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建筑风格古于汉风,多所提炼,不施装饰。由石柱围合的大殿内部无柱,四面无墙,完全通透,既原始又现代,殿中周围起伏环绕的山峦与葱笼苍翠的林木尽收眼底。屋顶中央直径14米圆形天光将蓝天、白云、阳光、雨露都直接引入殿内。大殿地面采用五种彩石按传统方位铺砌,以隐喻“五色土”,象征黄帝恩泽华夏大地。殿内上位坐落着7米高的花岗石碑,上面铭刻着源自山东武梁祠石刻的黄帝雕像。每当午间阳光通过圆形天光投射到黄帝像上,更增添了神圣感。简洁的大殿、大院凭借山川地貌和翠柏构成的大自然环境,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黄帝陵祭祀大殿大院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黄帝陵一、二期工程完工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到黄帝陵谒陵祭祖和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近几年每年都逾百万人。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寻根祭祖的人明显逐年增加。清明公祭黄帝典礼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民族盛典,祭陵活动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圣坛。对民族始祖的认同,深刻地反映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魂魄。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曾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应该看到,在保护和建设黄帝陵环境方面,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黄帝文化园区规划即将完成。按此规划,还将进一步严格保护陵区,继续清除各种违章建筑,优化美化环境以增强圣地感;配合城际铁路和动车铁道的建设,建好园区西南和东北两个主出入口,进一步完善园区的交通组织;修建游客服务中心等必要的服务设施;陵区以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兴建文化旅游项目。黄陵县城按照其总体规划,行政中心正在西迁,县城向西发展新区。对老城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文化园区的组成部分。

把黄帝陵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实际行动在黄帝陵耕耘好这座民族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大殿黄帝大院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完璧归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松涛吟唱的诗行
中国经典古建筑
黄帝是个养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