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出镜记者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技巧

2020-11-09 03:18陈婉婷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摘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当前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虽然具有真实性强、现场感强、参与性强等优势,但同时也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探究出镜记者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技巧,以期能够为出镜记者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技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当前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报道形式。它不但具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真实性强、参与性强等优势,同时也最能够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个性。因此,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各大电视台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然而,现场报道离不开出镜记者的介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履行着多重功能,出镜记者报道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场报道的质量。由此可见,出镜记者必须掌握精湛的报道技巧才能够做好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进行的,因此现场报道要时刻强调“我在新闻现场”。“我”是事件的报道者、目击者和参与者,“我”在现场的目的是为了向观众讲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在观众眼前展开。而“位置”正是给出镜记者的报道者、参与者和目击者身份提供了“存在”的外在表现。纵观大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案例,可以發现,出镜记者的开场语往往都是对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交代,例如:“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清晰明确地说明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能够有效地证明“我在新闻现场”,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报道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当然,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不只是说明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更要具体地说明地理位置。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发生的现场,出镜记者不仅要说明自己在某某市某某区,更要说明在某某街道某某段,或者以一些标志性建筑作为自己的位置参考,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对于“位置”的介绍越具体、越细致,提供给观众的位置越准确,新闻信息失实的可能性则会越小。

出镜记者的报道行为必须依托于演播室之外的现场背景,因此,出镜记者在报道前要事先明确自己在什么地方进行现场报道,在这个地方报道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能反映什么问题,要突出什么主题,可见,出镜背景的选择十分重要。

出镜背景一方面是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有形证明,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传达“映像信息”的载体,因为观众不但可以通过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接收信息,也可以通过出镜记者身后的场景观察到现场的情形、环境和氛围等。因此,出镜背景往往需要选择一个与新闻内容相关的,能够传递新闻现场信息的场景。

2019年7月18日,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发生纵火事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记者王翔在案发12小时后的现场发来报道。由于现场被封锁,记者不能进入案发地点内进行拍摄,但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对现场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者选择了离案发建筑50米处的空地上进行报道。在报道中,我们通过画面可以看到在案发建筑内有消防人员在搜救,也可以通过建筑上烧黑的墙体、破损的玻璃看出大火激烈燃烧过的痕迹,观众对于此次大火的残酷性可谓一目了然。而这一传播目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出镜记者出镜背景中蕴含的画面信息。同样,出镜记者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现场,除了有声语言传达信息外,一望无际的泽国景象,其无声的表现力更可以映衬出灾情的严重性。由此可见,出镜背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时候要远远大于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观众能够直接看到现场的状况,再结合记者的解说和补充说明,更加清晰地掌握新闻信息的动态,这样的新闻现场无疑是真实的、有吸引力的。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分为两种,有声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有声语言表达是现场报道的根基,决定着现场报道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尤为重要。首先,“口语化”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表达的最大特点。与新闻主播的书面语特征相比,出镜记者的报道语言句式简单、书面语少、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生活化,在保障叙事流畅、层次清晰的情况下,让观众毫不费劲地听明白新闻事实的脉络和层次。其次,出镜记者要注重有声语言表达的交流感。交流感的缺失、交流意识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收视情绪,因此,在现场报道时,出镜记者对句式的使用、语气的把握与体现、受众心理需求的预设等方面皆要表现出强烈的给予感和交流意识,这样才能够拉近出镜记者与观众的距离。

除了有声语言表达以外,非语言表达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语言表达注重对非语言符号的活用,而非语言符号主要由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和服饰语言组成。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无声的信息是语言或文字所不能取代的,而且对有声语言也可以起到强化或削弱的作用。首先,从表情语言来看,有的时候,出镜记者还未开口,观众就可以通过出镜记者的面部表情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面部表情中,眼神最为重要,无论是质疑、关切、兴奋、无奈,一系列复杂的情绪都可以通过眼神传达。其次,从体态语言和手势语言来看,出镜记者的站姿以及肢体动作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在体验说明型现场报道中,记者的体态语言运用得越是自然、丰富、恰当,报道效果也越明显。第三,从服饰语言来看,出镜记者的着装也要符合新闻的主题与现场的环境,例如在时政新闻的报道现场,出镜记者需要着正装,而在一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现场,出镜记者则有可能要穿雨衣、佩戴安全帽等。除了服装以外,出镜记者的发型和妆容也要符合现场气氛。由此可见,服饰语言同样会影响到出镜记者的报道效果。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都更倾向于有声语言的表达而较少关注非语言表达。如果出镜记者仅仅凭借有声语言完成现场报道,那么信息传播的渠道难免过于狭窄。因此,将非语言符号较好地融入在有声语言表达之中,可以充分调动传、受双方的多种感官参与传播,有效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

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除了要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对现场的情况进行描述、解说,更要以报道者的身份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简单的评论。然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背景資料作为支撑,仅仅凭借现场信息,出镜记者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现场报道的。因此,为了使报道内容丰富、充实,避免出现信息低谷的情况,出镜记者在报道前必须充分收集事件的背景资料,理清前因后果,把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梳理好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试想,如果2010年江西抚州唱凯大堤合龙的现场直播报道仅仅是“倒了一车石头,又倒了一车石头”,观众便会很快失去收视的兴趣。而这时出镜记者就需要在这些现场信息低谷的时段里,及时运用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历史典故、知识介绍等,将它们与现场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现场信息增值,让观众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让现场报道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电视新闻以画面形象展示于人,对于出镜记者来说,其身在新闻现场的任务就是把事实信息点以“视听化”形式在画面上予以表现,而巧妙地利用新闻实物,则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迎来了第六次大提速,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根据此主题播出了各地方电视出镜记者发来的现场报道。其中一则现场报道来自位于广州火车站的出镜记者王涵,她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向观众解释火车票最新的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信息点就是广州车站采用了国际车票惯例,改过去“当日当次有效”为“当日依次有效”。为了证明火车票上出现的变化,她购买了一张火车票,作为该现场报道中的重要实物来使用。而她手中这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不但使得整个报道主题更加集中、鲜明,同时也让观众对火车票上的变化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出镜记者对于新闻实物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说明问题的目的,也可以将信息传播的方式处理得更加具象化、人性化、亲身体验化。

总而言之,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极为严格。身为出镜记者,应该不断地在以往的报道经验中发现、总结现场报道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报道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质量,获得观众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74.

[2]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195.

[3]韩晓宇.浅析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及报道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9(04):189

[4]刘玲华.论出镜记者及其报道技巧[D].南昌:南昌大学,2011:14.

[5]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117.

作者简介:

陈婉婷(1990-),甘肃兰州人,助教,艺术学硕士。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谈现场报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发展历程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新闻现场报道中细节的捕捉及运用
简论电视新闻的记者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