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杰 王彬 陈圣韬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意识深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更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互联网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创新现有的阅读推广模式,最大化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出发,针对推广的创新路径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197-02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明与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其阅读水平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应朝着普及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优化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大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阅读特点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是当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重心所在。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
(一)由纸质向屏幕转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传播、获取信息的途径。高校图书馆服务也实现了由纸质向屏幕的转变。大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平板、智能手机等设备登陆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平台,针对性查阅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弊端,使得学生的阅读方式更为多元化、全面化。
(二)阅读缺乏深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获取阅读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通过在相关网站平台上获得权限,便可以在关键词的索引下找出所需的文献资料。但是,网站平台的文献资料大都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大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跳到另一个链接中。虽然这种方式较为便捷,但是学生实际上并未实现深度阅读,且专注度也不够,从而使得大学生的阅读行为较为随意,这对于他们阅读知识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三)阅读较为泛泛
阅读归根究底是读者理解—探索—领悟—吸收的过程。深度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于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采用关键词或链接的形式进行阅读,这种实时变换阅读内容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读者的专注度,致使他们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看图”“读题”的不良阅读习惯,阅读效果较为浅显且泛泛,这种娱乐倾向的阅读方式难以提升大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阅读流程,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
阅读推广模式的创新需要以高校为主要阵地,融合多校联合模式,并与媒体行业进行合作,着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效果。在此过程中,应完善阅读流程,首先,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登记管理,将学生参与阅读讨论的次数作为硬性标准,不得低于8次,阅读时间最好不多于1个小时,且以校内阅读为核心。其次,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应提前进行登记,并制定条理清晰的阅读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为学生分享阅读技巧,基于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种读书小组的建立真正将阅读流程化,实现了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的融合,有效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连贯性与系统化。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应以提交阅读计划书为前提,这样也能够促使各平台对阅读主题进行优化,为读者提供更为多样化、专题化的阅读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内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二)完善信息维度,解决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矛盾
对于传统高校阅读推广模式来说,其阅读内容较为宏观,基本采用打包营销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推广内容的质量,但是相较于专业的杂志报刊和书评,只是了解到一些表面知识,未能实现阅读行为的内涵式转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能够接收到高密度的信息,有助于信息接收维度的完善,有效解决碎片化与系统化学习的矛盾。经调查可知,一些在高校普及的阅读和教育类App,主要采用签到的形式,为读者发布“专题小课堂”“每日一读”“名言导读”等专题内容。大学生也会在新闻类阅读器、微信订阅号等途径中接收有限长度的信息,这种阅读方式体现了碎片化与系统化,一方面提升了读者阅读的完成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线教学模式与MOOC教學形式的推出,衍生出“知识点切分”的学习理念,其应用于“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而根据他们的阅读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阅读方案,有效实现了传统阅读模式与移动阅读模式的有机结合。因此,高校在创新阅读推广模式的过程中,应从大学生阅读思维习惯的转变出发,基于他们的阅读需求,完善阅读维度。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阅读形式的系统化,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从多样化的信息点中进行抽绎,经过加工组织成较为碎片的知识,这样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推送量,提升大学生的阅读满意度。
(三)纳入互联网技术,提供即时性与周期性服务
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即时性的反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服务的诞生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质量。传统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获取知识框架的方式已逐步与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相脱离,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目录、关键词、推荐、评价等方式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大学生这一需求的转变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的创新提供给了思路。为了增强大学生阅读的专业性,高校应将互联网技术纳入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做好框架的延展与梳理工作,让学生在跨领域、跨学科的阅读活动中,实现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的纳入,实现了对信息的加工与筛选,将更多学习资源聚合在一起。如掌上国图、超星移动图书馆,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连接口,实现了数据资源移动检索的优化,也使得定期专题推送服务更为规范化。由于人的记忆受曲线的束缚,需要反复提醒才能确保碎片化知识的稳定,那么周期性学习也变得更为重要。基于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中逐渐诞生出新闻客户端个人专栏、单词背诵软件、新闻追踪等方式,采用标签化、收藏式的手段,实现了读写平台的相互协作。移动阅读软件可以标记书签、做批注等,一方面传承了传统阅读方式,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专注度。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推广型知识服务,促使他们阅读体系更为系统化。
(四)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增强大学生的阅读体验
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更趋向于采用移动阅读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打破传统阅读场景的限制,适用于多场景开展阅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路径的优化,核心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质量,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资源,真正将图像、文字与视频融为一体。从现如今高校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与订阅号来看,其中融入了微视频、群语音讲座、直播等形式,实现了读者之间的多向互动,满足了读者即时共享的情感需求。为了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质量,学校也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阅读的双向与多向互动,加大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超文本的重构,从热点内容出发,实现对富媒体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互联网+阅读”的阅读体验。
(五)推广网络社交平台,关注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当今时代,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一部分,微信群、QQ群、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平台是大学生的标配。但是关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QQ群、短视频运营号的开发与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一般商用开发与利用相去甚远。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着手于开通并完善微信公众平台,个别高校还拥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抖音号、快手号等,但是这些大都较为形式化,功能还停留在发布公告与信息上,或是解答学生的问题等常规性的工作,没有真正融入新媒体这一浪潮中,也没能意识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被赋予的新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现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发挥网络平台的推广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质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推动下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以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为例,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发挥直播平台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直播阅读的形式,将更多精彩的内容呈献给读者,也以这种较为新颖化的阅读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有效提升阅读推广效果,以此来传播积极的阅读理念,实现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着实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积极融入新媒体的浪潮是当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关注的重要议题。高校通过完善阅读流程,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完善信息维度,解决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矛盾;纳入互联网技术,提供即时性与周期性服务;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增强大学生的阅读体验;推广网络社交平台,关注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实现图书馆内部阅读资源整合的同时,促使大学生网络阅读知识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阅读”模式在高校的推广,为大学生带来了普适性、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实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对于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斯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湖南邮电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106-109.
[2]木特力甫·马木提.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1):156-157.
[3]官辉.探究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