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
摘 要:电视节目一直是受众获得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些年受网络媒体等冲击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开始下滑。为了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影响力,电视节目制作方开始追随时代发展步伐,通过深度研究受众群体实际需求、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进行运用、大胆组织创新及优化活动,促使电视节目结合时代技术及特征,开启了互动形态。因此,本文将对电视节目互动形态与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互动形态;互动特征;互动优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50-02
“社会互动”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齐美尔提出,即“多种因素彼此发生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社会互动也可看做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标志。”因此,电视节目互动属于社会互动的一种,其中人是电视节目的主体,通过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人和人的基本关系信息进行了传播,这种互动使受众清晰、精准地掌握了特定事物及概念,推动了时代发展。另外,电视节目互动主要由直接互动与间接互动两种形式组成,在新媒体技术发达的新时代,电视节目通过借助各种科学技术、信息途径展开互动的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单向传输信息的不足,激发了受众观看的兴趣、提高了节目收视率。
一、网络媒体产生的冲击和电视节目互动的产生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交互模式产生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媒体主要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由于智能手机在社会中的广泛推广、运用,促使大众观看信息的渠道已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新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完善了传统媒体业务,帮助其开拓了全新业务,除使节目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外,也使发出源、接收源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另外,受交互成本减少、交互途径增加等影响,致使和受众的交流互动效果得到了传统电视媒体及新媒体的高度重视。[1]
(二)兴起的新媒体提高了观众发言权
媒体行业受新媒体冲击、影响,内部竞争趋势愈演愈烈,在观众争夺方面,传统媒介开始对自身和受众的关系进行深度研究,认为有必要将信息传播与接受中受众的地位提高,致使传媒行业由传播者中心跨向了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同时,新时代下受众成为了接收、制造、传播信息的三重身份叠加者。受此影响,以年轻受眾为代表,已经实现了由被动接收信息到按需主动搜集信息、主动发声、制造自主信息传播源形式的转变,该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受众地位,促使电视节目开始加速发展互动形态。
(三)电视媒体行业工作者的互动意识、开放观念显著提升
最近几年,电视节目行业的工作者、管理者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借助不断地学习,更新了储备的知识与理念,并通过顺应新时代传媒形式变化特点的方式,主动创新运行方式、提高数字电视产业规范化水平等行为,为传统电视媒体行业节目的互动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二、电视节目互动优点分析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通过融入互动元素,可拉近节目与观众距离,丰富节目形态。通过将互动元素融入电视节目,可以让节目形态得到完善,还可借助互动发掘节目本身的要素,增加节目活跃性,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受。通过与观众互动,使信息传递突破了单向传播壁垒,电视节目和观众通过双向交流,能在建设文化中融入群众力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建设。同时,电视节目通过运用数字互动技术,提高了整合资源效率及节目内容多样性、编排灵活性。[2]电视节目和观众关系紧密,加入互动环节,能让观众融入媒体的要求得到满足。另外,要将个性化服务理念引入互动环节在电视节目添加环节中运用,才能使受众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获得节目的忠实粉丝。
三、电视节目直接互动表现形态与特征
(一)现场互动
在电视节目发展期间,最早的互动形式以游戏为主,当前常在访谈类节目中使用。现场互动通常由主持人和嘉宾、嘉宾和观众、观众和主持人三种互动形式。现场互动能对节目现场气氛进行及时、精准反应,对观众话语权十分尊重,模糊了节目与观众的主被动界限,实现了良性互动目标。
(二)室外互动
电视节目在吸引观众时,还会通过街头民意调查、场外宣传活动等实现预期目的;这样可对主持人和观众的互动进行彰显,还可体现电视节目影响力,获得了观众的尊重与认可,激发了观众观看节目的兴趣。
一般在服务或教育类节目中采用直接互动,观察直接互动电视节目可知,其特征表现为“为观众在节目中提供了较大空间,打破了传和受的边界,实现了节目和观众沟通、共鸣、体验的互动目标,让观众在节目中获得了参与感与尊重感。”该方式使主持人和来宾、观众和主持人、来宾和观众彼此间的互动更加简便、通常,对节目传播的稳定性、长期性具有帮助,并且也提高了电视节目在竞争严峻环境下的生存力,实现了自我品牌打造。[3]
直播互动形式即便单调,不过依旧获得了一大批专一的、忠诚的受众群体,且受众对节目忠诚度不断提升,因此各地电视台纷纷推陈出新、完善互动模式、精心布置舞台效果,以此改善观众参与直接互动体验感、赋予节目多元化特征,由此吸引观众目光。
四、电视节目间接互动表现形态与特征分析
(一)传统互动模式形态与特征
1.信件
电视节目原始互动方式的一种,以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慢为主要特征。其中节目主持人、传播媒介、信件内容构成互动方式主要内容;信件中提到的问题影响着电视节目传播效果,不过投递速度慢、数量庞大、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统计、反馈,加之周期太长对交流、互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2.电话
在通讯技术影响下,电话互动形态快速形成,其中热线观众、主持人、传播媒介是电话互动形态组成元素,电视台等可利用电话与受众展开互动交流。
3.电报
电报的出现改善了信息传递速度,其中发报者、主持人、传播媒体构成了电报互动节目主要元素,但存在成本高、普及面小等缺点。
(二)数字互动模式的形态与特征
1.短信互动形态分析
在传统媒体行业里面,受众非常喜欢短信互动形式。短信互动中短信内容至关重要,一般结合节目形态,可将短信互动内容分成短信投票、短信竞猜与竞答、短信评论、短信留言四类。播出电视节目时,节目制作方会利用短信滚动条、显示内容等方式对受众注意力进行吸引,由此实现节目互动。受手机被广泛普及、运用影响,短信互动方式得到了推广、运用,由于手机体积小、使用方便,所以短信互动的反馈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得以迅速发挥。同时,也为电视节目和受众的互动搭建了良好的桥梁,逐步发展成了具备人文精神的固化形式,有效地维护了受众话语权。
比如,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通过短信互动的方式让短信互动形式一时间响彻中华大地,无数观众纷纷利用手机为心爱的竞选者投票,这使电视台、通信运营商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可谓是一箭三雕。不过短信互动收费模糊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若处理不当会使媒体声誉受到损伤。
2.网络介入互动节目形态分析
一是论坛。论坛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受众可在论坛中发表对时事热点的个人见解,或借助平台征求他人支持。论坛由以自由、主题性突出、自发为特点,电视节目制作方可挑选讨论面广泛的话题,吸引受众讨论,探知民意民心。比如,电视节目可按时制作新闻事件相关帖子,采用文字直播方式和受众在网络中跟帖互动,并实施播放论坛讨论内容,和观众完成互动,该方法能让电视观众了解网络受众心理想法,获得大众观点。但是论坛交流现场互动真实性差,不过确可发挥辅助作用,為节目增添全新效果,从而吸引观众目光。另外,自由表达需要实时监管论坛发言内容,更要做好互动气氛维护,否则会产生问题,影响电视节目互动形态发展效果。
二是特定栏目讨论区互动。电视栏目可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存在评论、交流等功能的节目讨论区,该模式提高了电视节目与受众互动的针对性,有效发挥了互联网利用价值,实现了受众和受众、节目彼此互动的目的。电视媒体利用此类互动模式可了解电视栏目在社会中开展的实际反响,可结合反馈信息整理受众喜好、调整节目内容及方法,从而吸引受众目光、增加收视率。
三是微博互动。即利用微博软件在互联网中发表评论展开交流。近些年国内微博用户数量激增,诸多电视节目都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和观众互动。而且观众可结合自我喜好加入、组建圈子展开讨论,形成了信息自发性聚合现象,借助信息载体实现了直接或间接互动。同时,媒体和受众利用微博可提高互动效果、拓展人际关系圈、增加传播信息的范围。
四是电视社交运用。借助智能手机终端展开的电视互动形式。如电视节目线上线下活动经常使用;通过发挥智能手机方便的特点,采用新媒体技术,使节目互动时间得到增加,从而有效吸引受众目光。如湖南卫视的《呼啦》节目,采用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连接的方式,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打造了节目互动新通道。由于智能手机社交功能强,用户可查询添加更多好友、边看电视便讨论等,增加了互动的真实性、趣味性。
五是数字电视机顶盒互动节目形态。这是基于先进科学技术基础制造的智能电视产品,数字电视存在诸多特色功能,如互动点拨功能,用户通过点拨和电视产生互动。点拨功能的出现使受众需求得到了满足,受众可合理安排时间、结合自我需求点拨想看的电视节目,还能通过快进、快退等方式加快浏览速度、节省浏览时间。所以,数字电视全新的功能使受众和传播者平等的需求得到了满足。[4]
五、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中,强化电视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效果依旧是电视节目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不断完善电视节目互动形态、模式、内容,才有助于增加节目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吴静.中国电视节目形态演进的“五个层次”与深层动因[J].视听,2019(3):17-18.
[2]赵静,何双.浅析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8(19):123.
[3]周爱.浅析电视节目形态发展中的融合现象[J].西部广播电视,2019(6):24-25.
[4]刘真.从“我播你看”到交流互动: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互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