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平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班级内的学生不仅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也有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困生。而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那么学困生成绩不能稳定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课堂并不能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主要围绕如何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兴趣;探究
一般而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所以学习成绩暂时跟不上其他成绩好的同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找寻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下将从趣味元素、师生互动、提问方式、学习形式四个方面说明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增添趣味元素
在新课改的应召下,需要鼓励学困生自主学习数学,以及将培养学困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融入数学教学教案中。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编写每一课教案时,可以在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趣味色彩。
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因为书面的内容处于二维平面,虽然大多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通过粉笔手画直线和虚线组成的圆柱,但是对于有些空间理解能力较差的学困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平面、直线的关系定理。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积木、灯管、一次性易拉罐等可简易拆卸的工具,然后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发放到学困生手中,让学困生可以在听讲时,让学困生通过笔画观摩圆柱或圆锥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困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应以学困生作为师生互动的主体
在新课改的应召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以学困生为主体,不应以教师自我观念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班级内的学困生,然后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从而真正领悟师生互动的含义。
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教师不应先划定思考范围,而是先要让学困生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想象可以衡量的物体,然后让学困生举手说明自己想到的可衡量物体。而这时教师再随机选择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并且让其他同学在该名同学回答完问题后,给予掌声鼓励。最后,让学困生自行翻开教科书,并对比自己刚才所述的物体质量,这样就使得学困生自行形成克与千克的抽象理解。
由此可见,这样的互动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困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本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利用学困生的兴趣爱好改变提问方式
目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多数学困生会渐渐地对数学教材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是由于一方面课本教材的趣味性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不能调动现代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从学困生的课余生活中观察,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的都是些活泼有趣的动画片,而在这些动画片中有很多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如大耳朵图图、猪猪侠等人物,这些可以强烈地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那么,数学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这些人物带入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环境,进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问题“8+2×8-2=?”然后利用学困生喜欢的猪猪侠人物做运算元素,并且提问:“同学们,一个猪猪侠吃了8个面包,然后又有两个猪猪侠各自吃了8个面包,最后一个猪猪侠还扔掉了2个面包,那么请问最后所有猪猪侠一共吃掉了几个面包呢?”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学困生不禁在脑海中浮现猪猪侠可爱有趣的人物形象,这样就可以迅速将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道题目上,并且经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让学困生逐渐理解这道题目的数学逻辑,从而提高学困生的解题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丰富小学数学的学习形式
通常小学数学学习都是以个人为学习单位,这样容易导致学困生钻进数学问题的牛角尖,因此可以引导学困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学困生进入问题困境而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困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困生的全面素养发展。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分数的除法”时,大多数学困生就经常在分子和分母交换中陷入纠结。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前后桌四人一组,然后在黑板上列出两个分数的除式,如接着要求在十分鐘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计算,并且最后选派一名同学说明解题过程。由此可见,这样的学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困生更好地解开困惑。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交流,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四种方式,一方面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增加趣味元素,并将学困生的爱好融入课堂提问,从而可以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及师生互动,从而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莉亚.沟通心灵,激发兴趣: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3(36):36-37.
[2]林良相.沟通心灵,激发兴趣: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4).
[3]李常春.沟通心灵,激发兴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