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莹莹
【摘 要】目的:探讨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将我院32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应激源量表以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对死亡的态度以及面对患者死亡时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32例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源调查总评分为53.67±21.59分,死亡态度总评分为15.23±3.50分。工作应激源6个分量表相关因素调查中,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平均评分最高,与接触濒死病人有关得分最低。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死亡态度5个维度中以“趋近接受”评分最高,其次为逃离接受、死亡恐惧,自然接受的评分最低。结论:急诊科护士压力来源与护理工作性质因素对死亡态度影响最大,应支持、鼓励急诊科护士参加死亡相关的心理辅导或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护士的负性死亡态度。
【关键词】患者死亡;急诊科;心理状况;合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1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科患者大多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对护理要求高[1]。了解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的影响对于其工作状态及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患者出现死亡时,可对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护士进行即使的心理干预,稳定护理队伍。本文主要探讨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将我院32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实习、进修护士,排除可能存在精神抑郁倾向的护士以及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护士。32例急诊科护士中包括男性3例(9.38%)、女性29例(90.62%),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34±3.46)岁。大专学历11人(34.38%)、本科及以上学历21人(65.62%),护龄2~10年,平均护龄(4.21±0.25)年。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共60个条目。量表评分结果越高提示调查者的应激源水平越高,该量表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等信效度指标良好。(2)护士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32个条目。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同质性信度高[2]。且护士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符合我国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适用于调查急诊科护士对死亡态度。
1.2.2 调查方法 由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到科室,单独对急诊科护士逐个进行调查,说明调查目的、方法等,在30分钟内调查完毕,当场检查填写的完整性并收回。采用逻辑检查法、计算检查法对问卷内容逐条进行整理以及核对,检查无误后将数据转录入分析软件上数据库。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即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的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工作应激源量表调查结果
32例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源调查总评分为(53.67±21.59)分。6个分量表相关因素调查中,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平均评分最高为(9.85±3.66)分;与接触濒死病人有关得分最低为(7.32±3.20)分。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2.84±0.54)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方式(2.26±0.71)分。
2.2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调查结果
32例急诊科护士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调查结果总评分为(15.23±3.50)分。5个维度中以“趋近接受”评分最高为(3.30±1.06)分,其次为逃离接受、死亡恐惧,自然接受的评分最低为(2.18±0.79)分。详情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护理存在护理操作复杂、压力大、风险高的特点,有研究表明急诊科护士大多存在一定的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不仅会对护理人员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可能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急诊科是最常面对死亡患者的科室,有学者指出大多数急诊科护士在面对死亡患者时会出现自我效能感降低,或出现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等负面情绪,甚至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均是急诊科护士,但是不同护士之间也存在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化的差异,因此不同急诊科护士之间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4]。不同的护士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多个量表的量性研究结合的合众化研究方法,探讨了探讨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本次研究表明,32例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源调查总评分为53.67±21.59分,死亡态度总评分为15.23±3.50分。工作应激源6个分量表相关因素调查中,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平均评分最高,与接触濒死病人有关得分最低。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即急诊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与死亡态度呈正相关。死亡态度5个维度中以“趋近接受”评分最高,其次为逃离接受、死亡恐惧,自然接受的评分最低。提示急诊科护士应开展相关的心理知识的培训,避免消极应对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与吕爱华等研究者对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影响的合众化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本次研究可信度较高[5]。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压力来源与护理工作性质因素对死亡态度影响最大,应支持、鼓励急诊科护士参加死亡相关的心理辅导或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护士的负性死亡态度。
参考文献
谢晓艳.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006(018):3674-3675.
周雅静.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攻击事件调查及对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3):392-395.
芮春妹,俞岚,叶剑芬,等.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及职业倦怠和急诊科护士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旬刊,2018,25(10):152-155.
罗承乾,魏瑞,张振香,等.我国急诊科护士心理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8,025(010):3-4.
呂爱华. 患者死亡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影响的合众化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