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院前急救收费机制的体会

2020-11-09 03:53范婷婷
管理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收费管理

范婷婷

[摘 要] 以南京市急救中心为实例,介绍急救中心的基本情况,指出当前院前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总结加强院前急救收费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院前急救;收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介绍

院前急救是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能代表政府职能、集医学急救、灾难救援、医疗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及转运等功能为一体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院前急救作为社会公益性的社会事业,适当收费是保证有限急救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合理使用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目前院前急救收费存在诸多缺陷,结合南京市急救中心,分析目前院前急救收费的难点。

二、南京市急救中心基本情况

南京市急救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南京地区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治、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及市民自救互救培训等任务。中心采取自管与网络急救站点相结合的混合型院前急救运行模式,集中调度,分散救治。目前共有7个自管分站,38个网络急救分站(71个急救站点),均由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急救中心的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由于院前急救多为突发意外事件,且救治现场具有流动性,救护车没有配备专门的收费人员,开票收費由一线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收取现金并开具机打发票,再在规定时间内向急救中心财务上交救护收入。患者或家属则持发票至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因此,院前急救收费在规范管理、医保衔接等方面均存在问题[1]。

三、院前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

(一)收费人员专业性不强

不同于院内收费人员的专业性,院前急救收费人员多为一线医护人员兼任,他们没有收费证,因此存在收费专业性不强,收费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此外,大多数网络急救分站医护人员不固定,采取轮流值班,人员更换频繁,很多收费人员刚熟悉收费流程及规定就轮转离开了,加大了对收费人员管理的难度。

(二)院前急救服务欠费

由于急救患者比较特殊,收费人员常常收不到费用,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一些低保户、外来务工、三无病人(无名无姓、无地址、无家属)生活贫困的人员确实付不起急救费用;二是个别醉酒或斗殴受伤患者不但拒付急救费用甚至会打骂医护人员;三是个别患者及家属事发突然,忘记带现金无法及时支付急救费用。以上原因造成院前急救服务欠费率高。

(三)收费管理问题

一线医护人员救治现场不固定,到达医院也不固定,工作时间为24小时轮班不休,因此无法及时上交救护收入。网络急救分站更是分散在全市各个点,网络急救分站收费人员收费后将收入交至医院财务,再由医院财务定期上交急救中心财务,缴费时间周期严重滞后。财务人员无法实时了解收费情况,会产生应收未收、应收少收的隐患。既难以实现规范的实时财务管理,又存在现金管理的漏洞[2]。

(四)无法实现医疗保险实时结算

急救中心积极争取报销政策,现救护费用中的“院前危急重症抢救”等费用已纳入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报销范围。但目前,急救中心无法对患者的费用进行医保实时结算,只能收取现金开具收费发票,患者或家属需要事后专程赶到各地医保经办机构,凭发票及相关材料申请零星报销,极其不便。如果碰到救治现场紧急情况,导致发票姓名开具有误,患者或家属甚至需要多次往返急救中心和医保部门才能完成报销手续,极易导致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投诉。

四、加强院前急救收费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收费人员素质

在医院院前急救收费中,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差异,严重影响收费管理效率提高,为了解决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差问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1)加强对收费人员的收费培训:除接受自身专业的岗前培训外,还要加强收费管理、票据管理、财经法律法规的培训,熟知操作流程及规定,提高法制意识及业务素质。如存在人员更换的情况,需要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在使用培训方式中,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专家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节省培训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小组培训模式,将收费人员集中在一起,使用相互监督和相互讨论方法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也可以提高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完成培训模式后,还需融合考核机制在其中,只有收费人员通过考核,才能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以此来提高收费人员的专业专业素质。(2)外聘人才: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差,除了使用内部培训方法来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以外,还可以采用外聘人才模式。外聘人才可以带来先进的收费管理手段,促进医院院前急诊收费制度的改革,以此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同时在外聘人才中,这种人才来到医院收费管理中心,可以使用自身专业技术促进整个收费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实现收费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提高目的。(3)建立奖惩制度:收费人员专业素质差和工作积极性有直接关系,收费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没有积极性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了解决收费人员工作积极性问题,可以在工作考核中采用奖惩制度,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优良人员使用奖励方法,受到奖励人员会增加工作积极性,同时会热爱收费工作,也会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水平提高目的。而且在采用奖惩制度,在没有受到奖励收费人员会形成竞争性,只有在竞争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相互不断提升专业技术。(4)储备后续人才:院前急救收费的不断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因此医院需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储备计划。具体解决措施中,可以以每年绩效考核为标准,以优良为基准,并且有意愿继续深造人员,可以为其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比如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培训,或者是再次到高校学习,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为医院院前急救收费培养后续人才,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二)采取新的支付方式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申请单位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方式进行转账收费,患者通过直接扫二维码支付院前急救费用后转入单位账户中,财务科根据移动支付的清单进行对账,既方便收费,便民快捷,又大大减少现金量,避免公款私存,消除财务隐患。

(三)完善财务收费信息化管理

为响应信息化时代的号召,市急救中心从2020年1月起,开始实行财务收费信息化的管理。收费人员在向患者收取院前急救费用时,通过院前电子病历系统输入病人信息及院前急救收费标准,统计出急救费用,并通过系统开具院前急救收费机打发票,既实现急救费用标准化,又让患者明明白白,便捷、透明又准确。每笔急救任务完成后,收费人员将收费信息数据提交,中心财务科可实时了解病人信息及收费情况,从而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四)建设院前急救费用无线医保结算系统

学习和借鉴云南省急救中心的结算报销模式,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利用现代化移动通讯信息技术与医保管理系统实现无线联网结算。患者在院前急救服务结束时,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参保人的个人信息,便可实现快速报销结算,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及方便、快捷的急救费用实时报销,进一步提高急救服务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应旭旻,蒋雯,袁红磊.院前急救收费方式的调整与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3(10):85.

[2]张燕,田建广,周迴.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收费探索[J].医药卫生,2016(11):294.

[3]邱语,卢秋颖.141例12345服务热线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投诉分析研究[J].名医,2020(06):289.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收费管理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