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杭州居民消费的影响及提振消费的对策建议

2020-11-09 03:32杭州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之江经济信息研究院
杭州 2020年18期
关键词:杭州消费疫情

杭州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杭州市之江经济信息研究院

旅游消费、数字消费、汽车消费是构成杭州消费的“三驾马车”,是反映杭州消费经济的“睛雨表”。当前,杭州消费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全市看,2019年杭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5.45亿元,同比增长8.8%,较浙江省高0.1个百分点,较全国高0.8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呈现“w”型走势,主要特征表现为:增速趋于放缓,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依然强劲;服务性消费增长强劲,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供给创新层出不穷,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1-12月,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商品累计分别实现375.72、292.68、235.98、132.69、77.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27.9%、20.2%、18.6%、14.5%。居民消费倾向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对健康、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消费需求明显增加。

网上消费突飞猛进。随着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淘宝、天猫、蚂蚁金服、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依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网上零售、网络订餐等新兴业态的消费模式将不断迭代,新零售和智慧零售正重塑杭州的商业形态,数字化场景、人工智能被引入线下应用,加速实体店数字化改造。

旅游消费带动明显。据《2019杭州文旅消费报告》,2019年杭州市全年共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同比增长10%左右;实现旅游收入423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约113万人次,外汇收入约8亿美元,同比增长8%。国内游客在杭逗留2.91天,平均花费1878元。

新冠肺炎疫情对杭州消费的影响

疫情暴发以来,消费需求遭受巨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亿元,绝对值较去年同期减少228亿元,累计增幅同比下降16%。数据显示,前两季度,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4.3亿元,同比下降6.8%。

商场、超市等线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据统计,一季度定点零售业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154.8亿元,同比下降22.3%,住餐业实现营业额7.3亿元,同比下降33.2%。餐饮业、非生活必需品类商品降幅明显。1-5月,全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3%,增幅离由负转正尚有较大差距。

汽车及石油制品类商品消费明显下降。受疫情影响,汽车消费遭受剧烈冲击,对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直接影响拉低社零指标。从限额以上单位情况看,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16.5亿元,同比下降15.3%。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47.3亿元,同比下降23.9%。

旅游消费得不到有效释放。在本次疫情影响下,2020年春节60多亿元的潜在消费市场直接降为零。全市电影院、大型文体娱乐场所以及旅游行业遭遇冲击,很多企业营业收入受到重创,甚至处在基本停业状态。

消费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尽管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复工复产,但不少企业仍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不能正常复工复产,直接影响全市住宿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加上疫情影响具有滞后性,消费政策的有限性,及依靠汽车等行业拉动存在不可控性,为全市消费稳定增长带来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杭州消费的转机

数字经济引领消费模式转变。疫情期间,杭州积极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以丰富实惠的促销手段,通过线上全平台联动、5G多点直播带货等多种宣传和促销形式,以线上为突破口,拉动疫情后消费,助力线下聚集性企业共克时艰。通过各大平台推出云启动仪式、平台惠购嗨起来、云阿姨选聘会、老字号新网红、花式套餐外卖线上惠购等亮点活动。开启“浙里来消费·春暖杭城——2020线上生活惠”系列活动,点面结合打造全新消费模式。

中西医药品类消费迎来新发展空间。由于防疫需要,相关医疗物资需求量大,口罩、酒精、消毒水、抗病毒药品、卫生检测设备等供不应求。1-5月,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5%,增幅由负转正,较一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明显好于限额以上单位总体水平。经历本次疫情后,公众必然增强健康意识,增加健康产品、健身服务需求,公共卫生和家用卫生用品需求增长也将成为常态,卫生防护、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等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拓展。

后疫情时期夜间经济重新点亮。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2020》显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走向数字化的背景下,夜间线上消费在全天占比提高到40%。进入5月以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消费者夜间购物成交金额占比39.8%,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微升4个百分点。饿了么平台夜间订单占比33.55%。高德全国路网平均夜间拥堵延时指数为白天的103.9%。夜经济指标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小幅微升,成为消费信心提高、经济回暖的重要信号。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提振杭州消费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消费”。及时把握新零售发展动向和趋势,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鼓励更多的经营模式创新,促进新零售加快发展。一是落实省“数字生活新服务”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各类商贸类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零售、生鲜电商、外卖平台、社区团购、线上超市、直播帶货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培育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直播、数字影视、在线旅游等“宅经济”产品和数字文娱产业。二是创新汽车消费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鼓励品牌汽车经销商提供网上看车、送车试驾等服务,策划举办“网上购车节”等促销活动。三是联动“线上+线下”“市内+市外”“购物+狂欢”,开展杭州出口产品转内销、世界名品优惠购,举办购物节、旅游节、美食节、电影节、音乐节和重大会展赛事活动。四是加快旅游产业复苏,鼓励全市A级景区实施门票减半或者免费等优惠政策,星级酒店降低住宿收费标准。

提振消费信心扩大传统消费。顺应消费迭代升级趋势,提前谋划布局消费反弹期的促消费工作。利用数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老、少、康、美”等重点消费领域。一是调整机动车“双限”政策,在适当增加小客车增量指标的基础上,对浙A号牌用满8年的汽油车置换“杭产新车”,财政给予新购车金额3%的补贴;扩大二手车市场流通,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努力挖掘汽车后市场服务潜力。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落实适用销售旧货的增值税政策,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二是对以空调、电冰箱和洗衣机为代表的智能家电,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支持开展以旧换新,扶持建立回收网络体系,合理引导消费预期。三是适度放宽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条件,鼓励和引导开发企业打造网上VR看房、推荐、认购平台。

打响“醉杭州”夜间消费品牌。围绕“让城市夜景靓起来、夜间地标火起来、夜间商圈闹起来、夜间生活热起来”的目标,打响“醉杭州”夜间消费品牌。一是深化“双街示范”工程,加快湖滨步行街(二期)、延安路新消费街区等建设,推进武林路、清河坊、桥西等特色街区业态提升。二是鼓励各商圈引入夜间经济形态,推出夜间博物馆、深夜书店、周末活力街区等特色消费示范项目。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鼓励商场、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在店庆日、节假日期间开展“不打烊”等晚间促销活动。三是加大对首店、国潮、免税店培育引进力度,在机场、火车站、商业街区开设免税商店和离境退税店。拓展出口商品转内销渠道,支持内外销产品一体化营销,加快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营造良好的消费服务环境。把握消费特征,找准改善服务消费环境的着力点,营造有利于全市消费潜力释放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快5G基站多区域覆盖,推进工业互联网、车联网、VR/AR等多種类型的应用探索与示范。重点推进商圈、景区(点)、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主要消费场所区域光纤宽带、无线网络、5G通信网络建设。二是适度放宽商贩经营限制。建议采用“柔性执法”方式,在不影响人行通道、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城区临街店铺出店经营,大型商场适度占道促销,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占道经营等。三是加强新零售统计监测分析。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反映新兴服务消费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科学合理配置商业资源。更好发挥相关研究机构作用,加强对月度和季度性消费市场的监测预测,深入了解细项消费市场运行状况,捕捉新消费业态特点,为全市消费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推动社区商业创新发展。优化便利店的网点布局,大力推进便利店品牌化建设。一是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菜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建设改造。二是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整合餐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培训、快递、维修等消费服务功能。三是推动传统的中小型百货商场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转型,向集超市、餐饮、教育、培训、娱乐、文体、健康等为一体的邻里型社区服务中心转变,构建便民服务消费圈。四是创新社区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等智能技术进行便利店的数字化改造,整合实体便利店与线上资源,开展全渠道的经营,强化“互联网+便利店”建设,探索推行社区体验式电商、社区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发展。

猜你喜欢
杭州消费疫情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杭州龙井茶园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