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2020-11-09 03:04赖小敏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影响因素

赖小敏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报废的情况,将其施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预防的解决对策。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集A市血站血液成分的制备及血液报废数据,深入分析造成血液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血站一共制备89983U血液,其中有306U血液属于报废,其报废比率为0.52%;研究还发现,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白红细胞渗漏、色泽异常、脂血,其中白红细胞渗漏的比率为88.7%,色泽异常的比率为6.2%,脂血的比率为92.1%。结论:血站血液出现报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白红细胞的渗漏、脂血、色泽密切相关,需要有关人员从强化献血者体检措施、加强献血前指导工作、管理好血液冷链、做好离心监测工作等方面入手,以此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概率的目的。

【关键词】血液报废;成分制备;影响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獻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53-01

前 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输血治疗方式治疗患者病情的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个体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则需要成分相同的血液,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对血液实行成分制备处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应当严格把控血液的质量,将不合格的血液施行报废处理,还可以实现采供平衡[1]。有关学者还表示,为了防止血液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提高血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降低血液报废情况来实现[2]。然而,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工序复杂、环节众多、参与人员流动性大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造成收集而来的大量血液出现报废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收集了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A市血站血液成分的制备及血液报废数据,对其进行研究,以深入分析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报废的情况及重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预防的解决对策,具体内容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集A市血站血液成分的制备及血液报废的数据,献血者的年龄集中于18~55岁,。在采血之前,必须运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实行体检,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征询工作、筛选工作等,要求所有献血者必须符合献血标准。面对多次主动要求献血的人员,可视其健康状况同意再次献血,献血者年龄最多可延长至60周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血液的采集均严格依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及《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施行,对所采集而来的血液进行检验,报废血液检验不合格的血制品,在此基础上做好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报废的统计资料,其中对血液报废的统计内容仅为冷沉淀、血浆类以及红细胞类,其他类别不作统计处理;其中血浆类包括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等内容,红细胞类包括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洗涤红细胞等内容。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站血液的成分制备及血液报废情况

研究数据显示,血站一共制备89983U血液,其中有306U血液属于报废,其报废比率为0.52%,如下表1:

2.2影响血液制备不合格因素的统计

研究发现,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白红细胞渗漏、色泽异常、脂血,其中白红细胞渗漏的比率为88.7%,色泽异常的比率为6.2%,脂血的比率为92.1%。如下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输血治疗方式以其特有的治疗效果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中,研究发现对血液施行制备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血液的使用概率,且成分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容量较小等优势,还有利于降低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提高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3]。然而,随着近年来临床中血液需求的持续增加,在确保优质血液的基础上优化血液资源,并减少不合格血液制备仍是当前医学中相关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次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血液制备过程中出现不合格的血液并将其施行报废的比率为0.07%,其中血浆的报废率最高,比率高达0.06%;在对影响血液制备出现不合格因素分析过程中,发现蛋白析出是导致血液冷沉淀的主要因素,红细胞主要是以渗漏为主,溶血和脂血是导致血浆报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还深入分析了血浆脂血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与献血者在献血前食用油腻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脂肪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不排除掉献血者本身血脂较高,由此而导致血浆脂血。研究得出,血液出现溶血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采血时长、采集的通畅度以及冷链储存等因素,都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倘若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甚至极小的失误,都会损害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加之进行离心处理阶段时血液出现溶血,都将导致血液制备不合格而致使血浆报废[4]。蛋白析出是造成冷沉淀报废的主要因素,而出现蛋白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制备过程中受到时间和融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在对血液施行离心处理时,在此过程中受到温度、时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血液溶血现象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到血液制备的质量,导致采集而来的血液不合格。

通过对影响血站血液制备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分析,在此前提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脂血情况的发生,需要对献血者加强相关知识讲解,提高献血者有关认知能力,血站则可以借助报纸、电视、广告、互联网等方式向献血者进行宣传,或者做好有关义务告知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指导工作。比如告知献血前禁止食用药物、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尽量保持营养清淡、禁止饮酒等等。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献血者献血之前做好询问、体检等工作,尽量排除血脂较高的患者,以有效预防脂血现象的发生。

在具体的采血过程中,采血者应当仔细检查献血者的静脉情况,尽量选择静脉弹性较好、静脉粗大的献血者施行采血工作,其目的是在于有效避免血液流动速度较慢而造成献血者红细胞受损和血液凝块,直至后期可能造成血浆脂血。与此同时,在采集血液过程中,应当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融合均匀,尽量缩短血液的存放时间,最好是于当天采集完成后8h内实行成分制备,这便要求对采血者实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达到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血液渗透、血液溶血现象,最终致使血液报废[5]。于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控好离心机的温度、速度以及所用时长,最好在制备之前进行简单的测试,尽可能排除不可控的消极因素,倘若遇到紧急情况也有机会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好血液资源的浪费,尽最大限度缩短血液的存放时长,尤其是在常温情况下的存放时长,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血液成分的制备效率,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综上所述,血站血液出现报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白红细胞的渗漏、脂血、色泽密切相关,需要有关人员从强化献血者体检措施、加强献血前指导工作、管理好血液冷链、做好离心监测工作等方面入手,以此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概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辉.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数据的控制和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9(S2):7-7.

[2]管风花.研究我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112-112.

[3]史艳辉.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60-161.

[4]王艳.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28)307-307.

[5]孙元瑾.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35-236.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影响因素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