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中城市人才政策研究

2020-11-09 02:53林悦
锋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中城市思路问题

林悦

摘 要:广开选贤任能之路,让各类人才都有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激发人才潜能,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时代大中城市人才政策的重要方面。新时代构建大中城市人才政策,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制定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根据实际需求完善人才政策;加强平台建设,缩短政策到达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大中城市;人才政策;问题;思路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道:“人才为国之元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大中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上升,同时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和优惠政策,成为新时代人才聚集的热门选择之一。

1 新时代构建大中城市人才政策的战略意义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党和国家政策大方向指导下制定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满足人才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平台。

2 新时代大中城市人才政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政策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大中城市人才政策数量较多,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体系和长效机制,特别是涉及人才引进、人才管理与长期教育服务、人才职业生涯全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分散,可持续性仍需提高。不同的执行部门各自为战,很难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大中城市人才配套政策如何细化,是各类人才关注的关键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子女入学、配偶安排就业和老人跟随入户问题。所去单位是否有知名度较高、教学质量好的附幼、附小、附中,是否和名校是共建单位,是否能够帮助解决子女就读学校问题,都是人才选择单位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能否给获得高学历、符合条件的配偶优先安排工作,老人能否入户享受和当地人一样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有可能是决定人才去留非常重要的因素。

2.2 人才政策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首先,人才引进企业后生涯式职业培养不到位。各行业、单位应制定政策保证后续的评估、激励、提升。例如,在工作当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员工给予外出培训机会。生涯式职业培养不仅能够使人才源源不断地发挥创造力,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更能够促进同领域人才的沟通交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创造价值。

其次,人才政策信息发布覆盖面窄、力度弱。在全媒体时代,很多单位及从业人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不足,信息搜索使用意识淡薄,不善于使用新媒体传播信息。企业缺乏关注人才政策的意识,很难组织符合条件的职工进行申报。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使用新媒體工具广泛获取信息,提高关注人才政策信息的意识,把握人才政策发展的走向仍然不足。

2.3 人才政策制定对供求需求调节作用仍需加强

首先,高校专业设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欠缺。当前仍然存在部分专业毕业的学生供大于求、一岗难求的现象。甚至部分学校这类专业每年的招生量仍在不断扩大。同时,招聘单位和就业者的理念也需要转变。招聘单位想要有工作经验、学历高的人员,就业者想要找“铁饭碗”、工资高、晋升快的单位,这些非理性的招聘和择业观念会导致本来应有的机会擦身而过。如何能够采用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好供与需之间的矛盾,既是用人单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就业者需要进行的规划。

其次,外省名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愿意在异地长期发展的比例较低。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或回到家乡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实力或紧缺专业毕业的高素质毕业的博士、硕士和高精尖技术人才,回故乡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如何吸引五湖四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也是人才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难点。

3 新时代构建大中城市人才政策体系的思路分析

3.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制定人才政策

首先,人才引进于培养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充分发挥各自作用,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管理机制。

其次,政府部门要结合地区的产业特色、人才环境来制定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和方案,营造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人才选拔不唯地域、不唯学历,科学设置人才选拔条件,对不同的人才计划明确类型、层次,加强选拔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将入选基本要求和个性要求相结合,制定不同梯次人才引进计划。在人才发展方面,为引进人才在项目研发、项目孵化、项目产业化到企业上市发展提供支持。引导人才与市场、人才与环境、人才与项目的协调发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产业化资金支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持和生活配套服务支持,全方位、系统化、多领域打造人才政策体系。

3.2 优化人才环境,根据实际需求完善人才政策

从建立心理契约入手,注重物质激励政策和精神激励政策相结合。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ERG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才的激励要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的强度和结构如何配比、利用愿景激励手段强化责任感和组织认同感,建立心理契约。例如完善创新奖励制度,让优秀创新人才的努力能够得到合理回报。完善职称职务评定规定,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突出能力业绩导向,畅通人才职业成长通道,引进人才的职称评定可以不受单位计划名额的限制,条件符合即可参评,让人才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建立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人才的聘用更加严格,每年对各层级、符合身体条件从业条件的员工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不予聘用,这有助于激发人才干事的活力;人才评定透明、公开,不搞平均主义,用业绩说话,增强员工的公平感和正义感,奖励和考评结果直接挂钩,能够体现出差别。对于大家公认兢兢业业、但是由于名额限制没有得到优秀的人才,要给予其他方面的奖励。对于单位中不干事、混日子的人,要敢于给惩戒;制定多元化激励政策。

3.3 加强平台建设,缩短政策到达人才的路径

首先,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让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人才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提高使用网络平台的知识技能,将人才政策、引进信息、办事指南、管理服务项目等在网上平台进行分类公开,重要人才政策信息要循环推送,通过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积极宣传人才政策,第一时间发布人才政策和人才需求新动向。在城市主要街道宣传栏发布人才政策信息,同时通过地方性传媒中发布最新的人才信息。各类人才要提升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重点关注发布人才信息的微博、公众号,经常查看人才政策的出台和变化,第一时间关注和享受符合条件的政策优惠。

其次,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人才管理效率,构建人才治理体系。当前人才工程不再是单纯的人才引进,而是构建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包括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平台非常重要。开通学信网的数据连接,优化升级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系统并积极协调省市社保查询端口,让各类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优惠政策。开通96567人才服务热线,各类人才可通过热线电话咨询人才政策。简化落户手续,人才凭身份证户口本进行集体户口落户。简化生活补贴申领条件,简化购房补贴发放流程与审批环节。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9-10-31)[2020-02-16].

[2][3]习近平.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在人在人才[N].天津日报,2016-5-7:001.

[4]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强调创新发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3-6:001.

[5]吴江.人才考核体系与激励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5:45-47.

猜你喜欢
大中城市思路问题
不同思路解答
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36个大中城市的硬实力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36个大中城市2016数据快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