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实践教育的价值思考

2020-11-09 03:23朱红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

朱红丽

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劳动实践锻炼等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青少年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对劳动的价值认识产生偏差。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劳动群众的劳动实现的。因此,尊重劳动群众,重视劳动锻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一、以劳增智,知行合一,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智育实效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通过劳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与书本理论知识互为补充,丰富学生的大脑,同时,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劳动实践中,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书本理论的应用价值。

劳动实践需要学生身体力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把书本理论等间接经验学以致用,将劳动体验与劳动的物化成果相结合,将过程性感受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时,要提高劳动效率与劳动质量,要善于观察,及时反思总结劳动中每一个环节的成败得失。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豪感、成就感,同时,也可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以劳树德,劳育结合,在劳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最近出现的一位网红——李子柒,既是美食博主,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她在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的劳作中传播着自己体验的中国文化,如蓝印花布的制作,从一颗蓼蓝种子到两次收割、打靛、建缸、起缸、染布、制衣,整体制作,人景融合,布局及构思的巧妙无不彰显着她的劳动智慧。而每一道一丝不苟的工序在无声的场景中又胜似千言万语的叙说。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国外网民虽然有语言文字的障碍,但不约而同地被她制作的视频中的人、物、景所吸引,这种文化的共鸣,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多样、形式灵活,不同的劳动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生在大中小学学习期间,通过参与和感受不同的劳动实践,可以获取不同的价值体认。日常生活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生产劳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服务性劳动,如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关注的内容从“小我”转向“大我”,从个人转向社会,从而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品德修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在劳动和奉献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以劳强体,强健体魄,在劳动实践中磨炼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衣食住行相较以前均得以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超重、肥胖现象也比较严重。在升学压力下,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室外锻炼,从而出现近视群体庞大、体能素质不高等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安排学生参与适度的校内劳动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参与强度适当、与身心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家务劳动,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促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向田野、工厂,学生在进行劳动体验的同时,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提高了劳动能力,这既有利于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也有利于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强健体魄。

四、以劳育美,潜移默化,在劳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刀耕火种到机器轰鸣,从穴居山洞到修建亭台楼阁,人类用智慧创造生活,用知识改变世界,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也必将带来璀璨蓬勃的未来,这就是劳动的创造之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人文底蕴,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学生在进行劳动创造时可以结合自身与社会的要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调动劳动资源进行劳动创造时,在关注劳动的物化成果时,也可以培养自己发现、感知、体验、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实现以劳育美。

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原则及如何实施劳动教育做出了规定。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如何推进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在国家教育政策指引下,各地需加强制度建设、师资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劳动实践基地,整合劳动实践场所资源,丰富劳动实践课程。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要让劳动实践与教育相结合,课内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外劳动实践相统一,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劳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广大青少年也应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用辛勤的劳动打造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責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