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手术”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

2020-11-09 03:55付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设计规划

付聪

摘 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演变和工商业发展的见证者,是每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文化瑰宝与社交名片。在中国城市不断加快的建设进程中,保护与修缮历史街区已迫在眉睫。在更新的过程中,过去所倡导的“先拆后建”的做法已经遭到时代的淘汰,不搞“大拆大建”,以绣花的方式对待城市建设是如今文化遗产保护者和规划设计师的历史使命。文章以“微手术”视角对长沙油铺街及毛家桥巷历史步道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地调研与群众访谈,研究当前“粗犷式”城市更新模式下的历史街区修复。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设计;规划;建筑保护

一、历史现状

2016年长沙市率先推出“歷史步道示范线”的概念,南起革命摇篮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北至千年古刹开福寺,总长6.4公里的历史步道将全面展现古城长沙的历史文化风貌。油铺街及毛家桥巷历史步道位于北端的千年古刹主题段。

油铺街及毛家桥巷历史步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北起开福寺路,南至湘雅路,西侧临近湘江风光带,较好保存了传统街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诸多民国将领在油铺街建宅安家,旧时,因油铺聚集而得名,但随着时代更迭,传统手工打油、榨油手艺逐渐被淘汰,但油铺街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相传曾有座石桥为毛姓家族所捐修,故名毛家桥。毛家桥曾是工业仓储的集中区域,至今仍保留众多工业遗址。步道北端起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寺,至今香客仍络绎不绝。油铺街及毛家桥巷两街相连,为长沙市城区内保存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保留了老长沙本土居民的生活轨迹、宗教朝圣风俗和近现代工业遗址。

二、“微手术”定义

随着行业规范的进一步明确,“微”的概念逐渐被重视,例如在互联网领域,有“微商”“微信”“微店”,医疗领域有“微循环”“微整形”,它们反映的是现代人的诉求,追求更精细化、专业化、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

手术原本是医学概念,指持有一定资质的医护人员利用专业医疗器械对人体部分病变器官进行切除、缝合等,修复内部机体损伤,改善外部功能与形态,而“微手术”更加要求操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必须不能影响其他部位的正常运作。这与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概念高度契合:“城市与建筑,如同生物体一样有机联系,和谐共处。”他主张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在历史街区有机更新过程中运用这些理念,关注建筑各界面的修复,不影响机体正常运作,即原住民生活和商户营业,相较于大规模的施工拆建,“微手术”旨在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修复街区环境,这要求施工技术与尺度具有高精确度,建筑装饰材料与原建筑高度吻合,营造健康的人居和营业环境。

三、分解“微手术”

(一)观念

大拆大建、拆旧建新的口号早已受到文保工作者的鄙弃。从观念上,从“微”出发,空间环境规划分三步走:首先宏观方面确定保护范围,划定核心保护地块、交通动线;其次确定建筑群的修缮策略;最后具体到建筑零部件的更换。

(二)手法

“微手术”不是全盘推翻过去,而是采用最小干预法参与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对街区修缮采取问诊、检测、制定手术方案等方式。

1.问诊

前期进行针对性调研及考察,了解上位规划情况,向居民及社区了解建筑的情况,包括门窗及墙面破损程度,砖体酥碱风化程度,梁、柱、楼板等承重结构是否稳固,内部人口居住情况等。

2.检测

遵循一系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抗震设计规范,测验建筑平屋顶渗漏情况、糟朽木构件的结构受力标准及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针对街区内涝问题,统计内涝面积及雨季最大雨水量,为给排水及内涝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制定“微手术”方案

街区内尚存多处历史建筑,如二轻供销公司仓库、1928年建立的公馆、长沙市弹簧厂等,根据建筑现状制定针对性方案。由于年久失修,雨水侵蚀,建筑外墙面不同程度破损,因此在不破坏其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外立面进行修补,采用青砖补砌、粉末修补,对纯木结构建筑的板壁做防虫、防腐和嵌补修复。道路两旁的建筑门窗等木构件采用清漆一底二度,加喷两度透明无色防火漆,保留其深沉色泽与自然纹理,与原建筑在风貌、材质、体量上保持和谐统一。更换铁艺构件或对其做防锈处理,红丹打底,用灰色防锈漆处理,在色泽上与建筑吻合。

(三)材料

在体量、尺度、材料与工艺上,保留历史原真性,确定新旧材料使用比例,确保地面铺装、墙面涂料、顶棚构件等修旧如旧,与原建筑机体互不排斥,注重各界面肌理的丰富性,确保材料收口处美观。对历史建筑原有的固态印记予以保留,采用无机砂浆、纸筋灰、干粘石及青砖,抹灰墙面,使材料的粗糙质地与历史建筑群风貌保持一致。不同铺装形式提升界面肌理美,增设文化符号,标志系统设计灵感取自地域特色。

(四)态度

有机更新项目,难免对街道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扰乱店铺正常营业秩序,更改门面原有商业形象,甚至使居民对施工方产生敌意与排斥心理,设计方与施工方、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处于持续僵化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秉承“微”的态度,及时调解与磋商,确保最终落地效果与设计方案一致。

原住民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同时也是街区文化及商业活动的参与者,其居住空间大多存在漏水、建筑结构槽朽、外立面脱落等问题。历史街区修缮,不仅修缮外在建筑躯壳,还需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因此,除修缮主干道两旁历史建筑外,还要深入二三级网格簇,收集社区群众意见和建议,改善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红利,最终惠及住户。

(五)尺度

在片区内谋篇布局的同时,关注闲置空地、文化节点、周边街巷的功能再生,对于街区内散落的多处古井、古树、古墓,也要进行保护和修缮。文化单位、工业遗址、住宅庭院、历史建筑等,沿主干道及街巷两侧密布,街区修复尺度从小范围着手,以人为本,动员街区内群众共同参与修复与整治工作,如街巷肌理修复、违章建筑改造、活动区域亮化、休憩景观设计。注重街区内每一处微小尺度地块的有机更新,每栋历史建筑在修缮其外围空间的同时,不做大规模的拆旧建新,尊重街区内外空间风貌。

“微手术”式的街区有机更新,细火慢熬式修缮,相比拆旧建新而言,无疑会增加一定时间成本,但它是从“环境和人的尺度”上考虑的,顾及历史街区有限的负荷能力及承载能力,维持当下的生产活动和工商业往来,避免扰乱原有机体运作。

四、实践“微手术”

过去宽泛的定位与策略已无法满足历史街区的长期发展,如今对于文化遗产保護,不再是模式化地修缮建筑实体空间,更关注活态的文化传承与文脉延续,定位每个社区、每栋建筑、每位个体的长远发展,根据其实际条件与发展短板进行扶持与定位。对于建筑,梳理其文化脉络、名人轶事且实地勘察结构及破损程度,制定修复方案;对于街道,根据尺度,疏导交通秩序,实行人车分流,并对沿街商业环境进行整治,使门店外观与标志系统符号化,与街区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对于巷子,进行界面维护,修缮地面铺装,增设路灯、导视牌等;对于宅院,每户家庭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单元,登门拜访,解决房屋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梳理住户实际问题,并确保与周边施工进度步调一致。

历史街区是旧时城市工商业发展遗留的产物,其固有的生活观念、民俗风情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历史延续性是历史街区的“内核”,在它的支撑下,一系列商贸往来等得以实现,每个节点都涵盖一系列文化活动,因此伴随有机更新的结束,原先的文脉依旧延续,并且开始制定长远发展目标。

五、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微手术”的理念指导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采用医学领域的流程,更加侧重渐进式更新,从而取代激进、野蛮式更新。修缮不必大动干戈,在尊重街巷原风貌及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切割”“缝合”“移植”等,不影响有机体正常运作,缩短康复时间。治愈后,谋划街区长远发展蓝图,关注原住民的切身利益,居民和社区共同推动自下而上的有机更新,从而提升和谐度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承华,张进帅,姜劲松.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17(6).

[2]姜慧乐,衣元文,王汝峰.基于传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烟台市广仁路十字街为例[J].门窗,2017(9).

[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4]王肇磊.城市更新下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以武汉市汉正街改造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5]王雨村,何江夏.绅士化视角下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探究[J].规划师,2017(6).

[6]郭凌,王志章.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7]徐琴.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走出保护性衰败与建设性破坏困境之路[J].城市观察,2011(3).

[8]舒薇,李铌,李向阳.基于文脉视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中外建筑,2019(2).

[9]仰骏辉,李虹霖.从城市设计角度看现代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

[10]敖雷,郑炘.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2018(6).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城市设计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