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莉 侯长志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区域规模日益扩大,新区建设兴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老城区日益衰落,城市更新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历史名城的保定,其历史街区演绎为城市风貌的精华,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地方特色;改造更新;城市复兴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60072)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有效平衡街区发展与居民生活成为研究的热点。以保定市西大街为例,西大街作为古城保定的历史文化名街,传承保定文化历史,再现魅力古城风貌,展示着保定的地方特色,是保定城市风貌的代表。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街区跟不上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而日渐衰落。因此,系统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专项改革措施,既是对街区保护条例的深化,也是针对性改善街区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必须从多元角度对街区进行必要的改善与提升。
一、保定市西大街的历史演变及价值
(一)保定市西大街的历史演变
保定市西大街位于保定市中心,曾是古城的商业中心,始建于宋代,清末民初发展至高潮,是城市中心直达西城门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城市千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具有较高的历史沿革价值。
20世纪以来,保定市西大街开启发展的新篇章,繁华由此起步。保定市西大街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活动颇多,古建筑繁多,不乏百年老字号,如“槐茂酱菜”“万宝堂”,更有直隶总督方观承题匾的“德昌茶叶店”,清末状元刘春霖题匾的“直隶书局”等,可谓包罗万象,远近驰名的老字号比比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保定市西大街为商业中心的传统格局有所转变,保定西部的崛起,加速了保定市西大街商业中心地位的动摇。自此以后,保定市西大街的光彩逐渐褪去,与普通街道并无二致,许多店铺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保定市西大街的多重价值
1.西大街是保定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历史文化街区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实际上等同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保定市西大街原是保定府的一条名街,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保定人的风光与梦想,成为保定往昔的代名词。街区是古城风貌的精华所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保定市西大街是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之魂
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城市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扩展性文化,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特色,是城市之魂。街区复兴将重振商业文化、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各个城市发展较快,导致城市建设“雷同化”现象严重,因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显得更为重要。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与规划使城市具备鲜明的标志,使城市文脉特质尽情挥洒。
3.保定市西大街是保定市的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城市风貌的重要元素。保定市西大街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清朝晚期中西合璧的風格,融合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独具特色。建筑装饰内容丰富多样,题材灵活多变,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材料选择、工艺技术、纹样样式等保留大量的地域建筑痕迹,使建筑具有强烈的本土特征,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成为保定独有的文化特性。
二、保定市西大街现状调研及问题剖析
(一)空间格局
保定市西大街主要为短窄的传统巷道,局部保留网格分布特点,具有独特的风格,呈现“鱼骨式”街巷格局,联系各个居民庭院,是居民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巷价值较高。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历史建筑、牌坊、门楼、商铺等,集中体现街区特色,展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从街道商业环境来看,仍保留较为完整、连续的街道界面,贴线率高,街巷肌理相对规整。
(二)遗产保护
保定市西大街作为保定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保留了许多历史文物与文化意象,其历史价值较高。当下街区内建筑保护工作面临自身老化与人为破坏的双重压力,其中文物古迹与建筑立面破损最为严重,建筑原始风貌不复存在。许多古城中遗留下来的四合院也被私人违章乱建搞得面目全非。建筑外杂乱的匾额、广告牌与古城神韵和气质格格不入。
(三)街区风貌
保定市西大街作为保定历史文化的代表区域,理应成为传承保定历史文化、再现古城时代风貌、感受直隶文化魅力、领略燕赵民俗风情、展示保定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街。自行车随意占道、老字号“搭配”丧葬用品店正逐步成为当前保定市的代名词,当前保定市西大街的230户沿街店铺中,涉及文化的古玩玉器、文印篆刻、摄影装裱等店面还不到30家。与之前相比,数量急剧下降,致使该街区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许多遗留的百年店铺纷纷迁出保定市西大街。
(四)商业开发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街区内的历史建筑、街巷、古民居等反映了城市的发展脉络,并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带动人流量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看似处于优越的状态,却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过度的商业化开发持续破坏街区结构和周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五)管理缺失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富的城市文化,具有许多古老的历史痕迹,对于遗址的保护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严格的管理与整治。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狭长的街道鱼龙混杂,如原来店面与传统商业建筑中西合璧,搭配近百家百年老字号,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牌匾,现在却演变为扑面而来的杂七杂八的广告牌。一条展示建筑艺术的画廊毁于一旦,从此销声匿迹。
三、多维度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一)街巷空间的整合
重新审视街区现在的形态、空间以及街边要素,发现街区空间以及街边充满历史特色的单体建筑已具备发展为商业步行街的条件。
保定市西大街与保定市东大街、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大慈阁等地相连,交通便捷。可依托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大慈阁等修缮文物古迹景点,将保定市西大街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名街。“槐茂酱菜、四美斋、六味斋、乐仁堂药店、西德记茶庄”等老字号有望恢复。在保定市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将总督署的西门与西大街相连,整合优化空间布局。
(二)传统风貌的营造
深入挖掘保定市西大街历史人物、典故、民俗等,通过历史场景、实物陈列、情景演示的小型博物馆、陈列馆,展现古城历史文化。修复贤良祠、杨公祠,重建西城门,重点整修建筑破损的立面,店铺牌匾统一美化,增强街道的秩序和美感。
从街区地貌特色、名人故居、商铺作坊以及功能类别等方面综合考虑,策划若干条文化体验路线,以点、线、面的形式连接各个空间,增强街区文脉的传承与保护。预估每条文化体验线路的步行时间,力争实现各景观节点、历史建筑的协调融合,还要与周边商业圈、交通网络相联系,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整合。
(三)历史建筑的保护
建筑风貌保护规划是历史文化街区乃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延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城市形象。因此,我们应根据古城风貌的总体风格与文化特性,在街区总体保护规划下有秩序进行深化调整,不断完善建筑风貌的形成与保护。
无论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资源、建筑风貌、空间布局,还是历史遗留文物、民居形式都应有所体现,并有所侧重地解决保护规划问题,进而通过一系列街区保护条例,把控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风貌,避免破坏文化内涵和场地精神,为街区带来全新的活力,促使民众再现街区记忆。
(四)交通空间的整治
原始道路具有窄、小等特点,道路通车困难。保定市西大街商业活动丰富,界面连续性强,轴线突出,具有明显的引导性。从街道的商业环境来看,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离旅游景点近,形成良好的城市商业氛围,但私自乱建的行为使得道路問题严重。因此,街区道路仍需进一步规划与整治。
建立交通保护圈,合理限制车辆通行,发展慢行街区。减少机动车行驶,限制街区内停车,以保持街区道路畅通。充分利用景观语言,明确道路等级,增加路网密度,疏散人群。对原有巷子的小路进行小体量开发,构建合理的步行网络。
(五)公共空间的构建
重点加强对历史古建筑的维护,充分利用古建筑围合、覆盖空间,增强街区空间秩序。街道方面,增加导视标志、地面灯带、景观座椅等景观基础设施。根据街区特色、结合中西建筑元素设计一系列景观小品,建造与当地民俗相关的雕塑和地面浮雕,丰富景观层次。
可参考国内部分优秀案例,如成都宽窄巷子,宽巷子对应现代社会的街头文化,窄巷子对应降落空间,井巷子对应现代社会的潮流文化,通过井然有序的空间布局,实现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和商业景观设计的均衡发展。
四、结语
保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保定市西大街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如果能对保定市西大街进行妥善的保护和更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很好地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体现保定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融入新的时代发展中,那么保定市西大街必将重现昔日的风采,成为保定市一张闪亮的“名片”。
参考文献:
[1]李薇.城市的记忆:城市街区景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
[2]贾茂晨,岳红记.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保定西大街民国历史街区建筑装饰研究[J].城市建筑,2019(22).
[3]李映涛,马志韬.整体历史原真性保护与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改造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4).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