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然 郝永恒
摘要:智能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公众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智能时代下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鉴于此,本文就智能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新展开以下论述。
关键词:智能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新
新的媒体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智能手机作为信息载体也是新技术在应用中发挥作用的手段。信息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对信息辨别渐趋简单化,对信息进行解释也日益方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新媒体技术相关联[1]。如今,新的媒体技术不仅在所有领域都发挥着教育的作用,而且还起着文化象征的作用。特别是智能手机技术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都会通过智能手机接受实时信息。高校教师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传播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教育努力跟上时代的趋势,发挥媒体新技术在智能时代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学生能够用手机接受教育,并有效传播馬克思主义理论。
(一)充分利用微技术构建传播体系
目前,高校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其资源,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以便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更加可视、简单和易于理解,让学生们迅速吸收它们,并将它们转化为具体行动。对智能时代下微技术的合理利用,是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之举,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创造动态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力。尤其是微信和微博等是大学生应用频率最高的软件,教师可以将它们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扩大内容的传播覆盖率,使原本单一、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使他们热爱马克思主义。智能时代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教学的传播不再是无趣的,而是充满乐趣,并使学生能够熟悉教学内容并了解其价值[2]。使用智能时代下的微技术可以扩大教育传播的范围,并通过适当使用新的媒体来组织新的教育体系,从而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实现正确的学生思想引导,有效的控制在线舆论。
(二)利用微技术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氛围
教师想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文化环境的创造十分重要。环境对人类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对人类的生活和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高校中塑造马克思主义文化环境是有效发展教育的催化剂。人类思想的改变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环境可以教育人的思想,对人施加无形的影响;环境激励人的思想,并在行为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环境,从而使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3]。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时,高校可以借助智能时代下的微技术来塑造文化环境,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制作成短视频,这些内容在微信上播放,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4]。将马克思主义塑造成为文化环境,也可以发挥微信管理的作用,让大学生自己管理微信群,独立制定制度,进而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日常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之中,只有使学生深深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认可。
(三)利用智能时代新媒体与大学生充分互动
如今大学生们十分钟爱新媒体技术,他们乐于从微信、微博等软件中获取实时信息。在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这些软件被充分用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的交流关系,并应注意学生的在线签名和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发生的问题,并执行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指导方针[5]。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可以实现事半功倍效果。与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这种交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总结
如上所述在智能时代下,微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高校必须放弃传统的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发挥智能时代下微技术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不仅限于行为守则,而是采取一种指导性的方法;不仅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还要借助智能时代下新媒体运用,帮助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绮静,陈希莲.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职院校传播情况的调研报告——以广州某一高职院校为例[J].法制博览,2020,(18):73-74.
[2]宋怡.“互联网+”视阈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知识经济,2020,(18):117+123.
[3] 曾军,汪一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初期的理论旅行及其引发的理论问题[J].文艺争鸣,2020,(05):104-114.
[4] 石磊,胡海宁.以文化产业为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引[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05):24-31.
[5] 邓希泉,郭元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青年中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发展论坛,2020,30(03):3-11.
[6] 贾晓强,赵萌,闻竞.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