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实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

2020-11-09 07:26林世祺
价值工程 2020年30期
关键词:GIS技术可视化监管

摘要:根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互联网+防雷监管”,构建防雷安全监管新模式,使防雷安全监管更加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防雷重点单位地理信息和监管大数据,结合“中山市防雷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多张图、多维度展示防雷重点单位安全风险动态,实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更好地发挥防雷减灾服务公共安全的作用。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form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s "Releasing-Management-Service", it should promote the "Internet + lightning protection supervision" and build a new mod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so as to mak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more standardized,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v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supervision big data of key lightning protection units, combined with the "Zhongshan City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Platform", multiple pictures and multiple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of the safety risk dynamics of key lightning protection units, it realizes the visual supervision of key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units,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to serve public security.

关键词:GIS技术;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

Key words: GIS technology;key uni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visualization;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0-0198-03

0  引言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是雷电灾害防御和社会治理的核心,负有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主体责任。重点单位重视雷电灾害防御管理的程度如何、落实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全社会雷電灾害防御的总体效果。随着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 油库、气库、化学品仓库、旅游景点等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责任加重,如何科学有效抓牢抓实重点单位的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雷电灾害安全隐患,智能科学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工作的现状,利用GIS技术,推动“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结合“中山市防雷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规范化管理,大大提升防雷安全监管水平。

1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的现状

①创新防雷安全监管方式不够,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彻底。

②缺乏信息化手段,监管效率低,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③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各种 “大数据”没有有效利用和资源整合,数据可视化水平不足。

④监管数据不够全面、实时性较差,数据共享、数据对接等关键问题仍需解决。

⑤防雷安全监管对象类型多、主管机构分散,构建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纵横协管的协同治理大平台是科学智慧防雷监管的有力保障。

2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视化监管

2.1 建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实现监管对象分布“一张图”

建立重点单位数据库是加强防雷安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基础,明确监管对象的类型、范围,有利于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防雷安全监管对象类型多、有效整合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资源,实现互联互动,是建立重点单位数据库的核心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的规定,明确我市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项目清单,通过与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文广旅等部门信息对接,对重点单位进行普查,摸清我市重点单位的类型、规模、定位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内容包括对象名称、类型、社会统一代码、地址、法人及电话、安全负责人、经纬度、风险等级等基本信息,使监管对象精确到点、落实安全责任到人,做到监管对象信息齐全、及时、动态、可视化。信息库内容应当根据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更新。

基于GIS技术,结合重点单位地理信息等基本信息,导入Arcgis软件和监管平台中,形成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布图,做到重点单位信息化“一张图”监管,对重点单位基本动态情况一目了然。可以通过点击地图的方式,管理员可以直接新增、修改、查询、删除、更新重点场所的法人、安全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重点单位信息有效性。

2.2 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监管信息“一张图”,动态监管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监管平台实时动态采集防雷安全监管相关数据,包重点单位安全生产情况、雷电灾害数据、防雷装置检测情况、雷电灾害风险等级、气象预警数据、企业防雷安全信用等级等,利用“大数据”方法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导入数据定制精细化GIS地图。

2.2.1 监管数据展示更精细化、平民化

防雷装置检测情况:通过企业防雷安全风险情况,在地图和列表中分别用“绿、黄、红”三种颜色显示“合格、提醒、整改”三种状态,线上就可查看重点防御单位的防雷安全检测和隐患排查情况,有利于对防雷安全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企业通过地图三种状态颜色展示,就很清楚知道企业自身防雷装置的安全状态,采取相应监控措施,更好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主体。

——“绿色”表示该企业目前防雷安全管理符合有关规定,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有效期内;

——“黄色”表示企业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即将到期,自动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企业及时申报年检,并要求在取得检测报告后及时报备;

——“红色”表示企业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已过期或已知隐患未整改等重大防雷安全风险,直至隐患排除才恢复“绿色”。企业通过PC端、微信、手机APP等方式实时接收预警提醒信息,及时上传更新防雷装置检测记录。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动态信息,做到心底清,措施明、责任轻。

根据地闪密度、地闪强度、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等因子计算雷电灾害风险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中山市划分为一般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4个等级,结合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得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所在地区雷电灾害风险等级。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分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有效减少企业雷电灾害风险损失。(图2)

2.2.2 监督执法更规范化、科学化

监管平台集成了防雷安全执法人员、技术支持专家、防雷检测机构和防雷重点单位等各种信息,只要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重点单位委托的检测项目发起任务,同时在监查执法计划界面自动显示该项目相关信息。我们通过监管执法发起任务,自动在百度地图上定位起点打卡,监管人员、监管对象实现任务全自动派遣,形成监督检查清单,并将清单上的企业信息传输至已派遣的监管人员和执法人员手机APP上,到达目的地监督执法人员进行第二次打卡。监管过程所有现场照片、记录都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展示,实现过程全自动化、规范化,对切实履行防雷监管职责、提高防雷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2.3 监管过程更透明化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均可通过网络访问监管平台,查询监督检查政策文件,所在地区雷电灾害风险等级、雷电灾害案例、检查执法人员名单,了解防雷装置技术服务企业GIS分布和信用等级 “绿、黄、蓝、红”4种颜色灯,掌握易燃易爆场所及重点单位防雷安全工作现状“绿、黄、红”3种颜色灯,查看防雷安全监管信息。监查执法过程全部留痕,实行透明化管理,杜绝雷电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2.4 监管结果更共享开放

加强与住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对接,推送信用管理信息,互认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二维码,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特别对于GIS图上显示信用严重失信的重点单位,将公示严重失信的重点单位名录,必要时联合多部门监管,有效净化不良风气。

2.3 信用管理“绿、黄、蓝、红”4盏灯“一张图”

根据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安全现状、制度建设、日常管理、诚信经营、社会责任、安全生产以及适当的加分项目等方面综合评定得分确定信用等级,档次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AA(信用很好)、AA(信用好)、A(信用一般)、B(信用差)四级。利用GIS技术,结合单位基本信息,分别在地图上用“绿、黄、蓝、红”灯四种颜色标识。

——“绿色”信用很好。表示企业的诚信度很高、日常管理能力很好、社会信誉很好,经营状况很好、市场竞争力很强、发展潜力很大。

——“黄色”信用良好。表示企业的诚信度高、日常管理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经营状况好、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

——“蓝色”信用一般。表示企业的诚信度一般、日常管理能力一般、社会信誉一般,经营状况一般、市场竞争力一般、发展潜力一般。

——“红色”信用差。表示企业的诚信度差、日常管理能力差、社会信誉差,经营状况差、市场竞争力差、发展潜力差。

通过信用管理“绿、黄、蓝、红”4盏灯“一张图”,我们就很清晰明瞭地知道企业防雷安全状况,对取得不同信用等级的重点单位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信用等级为AAA级、AA级的防雷重点单位實施激励机制,申请办理事项可实施绿色通道办理,优先推荐行业评先评优并实行简化监督和低频率日常检查;对信用等级为A级的重点单位实施预警机制,实行常规的监督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对信用等级为B级或不参加信用评价的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管机制,实行强化监管和重点监督检查。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增加检查频次,不予推荐行业评优评先。

2.4 联合监管“一张网”

我们通过GIS地图上的重点单位信用管理“绿、黄、蓝、红”4盏灯,更加直观管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联合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和综合督查工作,建立防雷监管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维护防雷安全生产秩序。把防雷装置检测、检查列入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雷电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确保检查“全覆盖”、隐患“零容忍”。特别对于GIS图上显示信用严重失信的重点单位,将违反防雷安全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存档记录,定期向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布,以达到实时督促、监管的目的,对于多次检查仍不整改的单位不仅要法律裁决,情况严重时纳入不良诚信记录,有效净化不良风气。

3  总结

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地理信息和监管平台大数据,导入Arcgis软件和监管平台中,形成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布图、防雷重点单位防雷检测状态“绿、黄、红”3盏灯、雷电灾害风险等级、信用管理“绿、黄、蓝、红”4盏灯等多张防雷安全监管图,多张图、多维度展示防雷重点单位安全风险动态,对重点单位基本动态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充分发掘大数据和GIS技术,定制精细化、科学化、可视化图示,使监管工作赋予栩栩如生的生命色彩,监管人员和防雷重点单位更快更直观获取有利防雷监管成果信息,大大提高防雷管理水平。实现防雷安全风险监管,提升防雷服务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防雷减灾服务公共安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世祺,罗志勇,黄源,李秋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防雷安全监管平台研究[J].价值工程,2020(05).

[2]单永涛,等.应用大数据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03).

[3]马林,封雅琼,赵华.基于ArcGIS软件分析的雷电易发区划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04).

[4]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安徽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等.GB/T405—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6]GB/T 36742-2018,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林世祺(1981-),男,广东中山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象与雷电防护。

猜你喜欢
GIS技术可视化监管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