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与天津早期妇女运动

2020-11-09 08:16李琳
百年潮 2020年9期
关键词:女权运动邓颖超女星

李琳

五四运动时期的邓颖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知识女性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被不断激发,她们走向运动最前线,宣传爱国与救亡图存,积极倡导妇女解放。进入20世纪20年代,诸多因素都推动着中国妇女运动的继续发展。从外部环境看,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群体争取选举权的浪潮日兴。从内部环境看,1922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控制北京政府,复请黎元洪出任大总统,黎元洪恢复了旧国会,宣布召开议会制定宪法。这些都客观上为国内妇女从法律层面争取权利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杰出代表的邓颖超,经历了自身妇女观的一次重要转变,为天津早期妇女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以周恩来(后排右一)、邓颖超(前排右三)为代表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青年学生骨干组建了进步团体——“觉悟社”,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争取妇女权利

1922年11月26日,受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委托,邓颖超等在津知识女性发起成立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宣布其宗旨为“扩张女子在法律上的权利及地位”。领导人王贞儒和邓颖超向国会递交了《女权同盟会呈国会请愿书》,提出男女平等享有宪法权利等七项主张,呼吁国会“重天赋人权之真理,洗汉儒以后之陋说;远顺世界潮流,近开民国风气”。此时,邓颖超等人受欧美女权运动影响,想要通过请愿等温和方式,达到争取妇女权利的目的。但是,这些行动均未得到回应,此后公布的宪法中也未含有提高妇女权利与地位的相关条文。

当时,还有一件事深深刺激着邓颖超,那就是好友张嗣婧的死。张嗣婧曾经是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还是五四运动中觉悟社及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的成员,但她深受封建旧礼教的影响,听凭“父母之命”而委身于封建包办婚姻,最终因产后受虐病亡,年仅21岁。邓颖超对张嗣婧的死悲愤不已,先后发表了《宣言——为衫弃的死》《张嗣婧传》《姊妹们起哟》等文章,揭露封建旧礼教对女子的迫害。邓颖超认为,受过新式教育的张嗣婧,非但没有培养出奋斗革命的精神,反而被旧婚姻和经济制度等胁迫,难逃旧礼教的魔爪。邓颖超对张嗣婧感到痛心之余,更想用她的死来唤起广大妇女同胞们的觉醒。邓颖超强调:“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的文化、历史、制度、习惯、法律……上,概不承认女子是一个‘人,视女子为玩物,为奴隶。未婚时是父母的私的财产,已婚后,是丈夫的私有玩物,是姑翁的牛马奴隶。”她呼吁广大妇女姊妹要猛醒与革新,觉悟到自己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获得新生。此外,邓颖超认为张嗣婧的悲惨遭遇中含有旧经济制度、女子教育机制等诸多急应解决的社会问题,反映出她对妇女问题根源的初步思考。

成立女星社,关注平民妇女教育

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的请愿活动屡屡失败,使邓颖超与原觉悟社成员李峙山、谌小岑等人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组织上更为严密的妇女团体,通过办刊和兴学等方式,深层思考妇女解放问题,推动妇女运动的继续发展。1923年4月2日,女星社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告成立,邓颖超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除社员外,一些热心妇女问题的人还可以“社友”名义参与活动。社员和“社友”不限男女,参加者几乎都是当时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有男性参与到妇女团体当中,共同探讨妇女解放话题,足见女星社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从命名来看,女星社希望成为指引妇女摆脱封建枷锁的“启明星”。《大公报》在女星社成立之初曾盛赞其是“天津女界之曙光”,可见当时社会对女星社寄予了很大期待。

女星社成立之时,邓颖超还没有加入中國共产党。五四运动期间邓颖超开始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她晚年曾回忆到,那时的她们还没有读过多少理论书,只知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是没有阶级、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是要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并决心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从女星社的宗旨上来看,她们致力于“实地拯救被压迫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觉悟女子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邓颖超在《女星》上发表的文章《两个使我难忘的五七》

为宣传妇女“自救自决”的思想,女星社出版了《女星》,先后作为《新民意报》和《妇女日报》的副刊出版发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女星》共出刊57期,成为真实呈现妇女生活、集中探讨妇女问题的重要阵地。作为《女星》的编辑和作者,邓颖超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发表了《错误的恋爱》《两个使我难忘的五七》《受了婆婆教训的一个同学》《经济压迫下的少女》等文章,号召妇女思想觉醒。邓颖超的文章情感丰沛真切,她擅长通过鲜活实例抨击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迫害,引起人们对妇女问题的关注。邓颖超在《受了婆婆教训的一个同学》一文中,撰写了一个她所认识的女同学的真实事件。石君毕业后原本在霸县小学任教,她的母亲以生病为由骗她回家结婚。婚后,从前活泼浪漫的她承担起各种家庭重任,在邓颖超眼中她沉默拘谨,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同于此前对张嗣婧事件的态度,除了悲愤,邓颖超更多地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她对社会迫害女子的种种弊端的批判也更加猛烈,她在文章中开始着重笔墨对现有女子教育发出了严正质疑:“现在的女师范教育,将要破产了!……造就五年的人才,竟被一年半的旧家庭染化了,这在教育上,是何等伤心可羞的事呵!教育当局者们,我愿你们彻底醒悟,改弦更张吧!”

五四运动后,邓颖超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天津达仁女校任教,成为女界投身教育的先锋人物,对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邓颖超意识到,在当下的社会里,学校只是为有产阶级而设立的,女子教育更是限于这一阶级中的少数人,大部分女子根本不可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想要使女子获得解放,就必须先增加女子的知识,使她们有生存的技能。因此,教育成为改变女子人生道路的基础和当务之急。

邓颖超(最前排右三)等女星社成员创办的天津“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开学时合影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邓颖超等女星社成员创办了专门面向平民妇女招收学员的补习学校——“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和“女星星期义务补习学校”,推进女子教育。邓颖超担任教务长和责任校董,教授簿记课。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以教授失学女子普通知识及浅近技能,使其能自谋生活为办学宗旨,毕业年限分甲、乙两种,甲种一年,乙种一年半;女星星期义务补习学校则主要针对终日劳作没有时间上课的女子,不收學费,每星期日授课三小时,为妇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独立创造一定条件。这期间的办学经历,也使邓颖超在日后格外关注平民教育,尤其是平民女子教育的议题,为推动天津乃至全国平民教育的发展贡献良多。

参与创办《妇女日报》,造“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

1923年,原觉悟社成员、在欧洲留学期间成为中共党员的刘清扬返回天津,与邓颖超、李峙山、周毅等人商议创办一份专刊,以此增强全国妇女运动者的联络和消息汇集,推动国内妇女运动的发展。1924年1月1日,《妇女日报》正式创刊,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份专门探讨妇女问题的日报。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向警予高度评价该报是“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邓颖超担任《妇女日报》编辑,撰写稿件宣传妇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邓颖超旋即在《妇女日报》发表了《悼列宁》一文。文章介绍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的具体实践,指出列宁无时无刻不是在那里与压迫人类的恶魔——资本主义斗争,备尝艰辛,操劳过度,虽然与世长辞,但他为人类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其精神和伟大的事业必将永垂不朽。文章最后,邓颖超号召人们继承列宁的事业,运用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她说:“他不死于纷乱之际,不死于完成之时,而独死现在,实有意与后继者,奋斗努力的机会。那么,后继者又何必过分痛悼,而不愈加努力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邓颖超已经初步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此外,邓颖超还在《妇女日报》上先后发表了《实践之灯》《胜利》《复活》《爱与教》《小诗》等诗作,以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在宣传革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924年1月1日,《妇女日报》创刊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邓颖超在天津的妇女运动实践,呈现出以下两个重要特征:首先,独立性更加明显。妇女运动开始从整体的社会运动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知识界专门讨论的社会问题,《女星》《妇女日报》的创办,为专门探讨妇女话题,表达女性见解提供了平台;其次,探讨妇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推进。这一时期围绕妇女的解放问题,不仅延续了“五四”期间破除封建枷锁、争取男女教育平等、恋爱与婚姻自由、主张经济独立等话题,更对妇女问题背后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意识到中国妇女想要谋求彻底的解放,就需要把妇女运动置于社会革命的洪流当中,只有阶级的解放,才有妇女真正的解放,这样就促使未来的妇女运动开始突破“五四”期间资产阶级民主要求的范围,向无产阶级妇女解放道路迈进,为日后的妇女运动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女权运动邓颖超女星
唐群英: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新媒体技术在复原陈列中应用的探索——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例
魅力女星电影周(二)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
女星发“饰”界 打造潮女气质
新闻浮世绘
李先念、王震、邓颖超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