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 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该病发生率较高,对患儿健康的威胁较大,严重时甚至可引发胆红素脑病,甚至可造成患儿死亡。及时开展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非常重要,本文就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治疗在该病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722.18【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04-0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也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新生儿疾病。有数据显示,美国4千万新生儿中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高达60%左右,对新生儿健康的威胁已经不容小觑[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导致皮肤黏膜黄染所致。而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升高的原因较多,新生儿窒息、缺氧、溶血、酸中毒、胆红素肝肠循环、感染等均可能會导致该病发生,若不及时开展治疗,则极易促使胆红素通过未成熟的血脑屏障,进而在脑组织中沉积,从而引发严重后果。有研究显示[2],约有80%左右的胆红素脑病患儿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发育迟缓、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等,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均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本文就两种治疗方式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如下综述。
1 茵栀黄颗粒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
中医上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黄疸”范畴,该病主要是因胎毒湿热内蕴、郁而化热、熏蒸胆道,致使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肤所致。因此,中医上认为治疗该病需要清利湿热为主。
茵栀黄颗粒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用药物之一,该药物属于传统中成药的一种,主要成分为栀子、茵陈、黄芩等中药,采用经水提醇工艺所致,能够发挥退黄、清热、利水、保肝、利胆等功效。该药物切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机,故而逐渐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茵栀黄还可促使肝脏进一步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进而可达到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再生的效果,对于促使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加速胆汁分泌及排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蔚[3]等对比了常规治疗与口服茵栀黄颗粒两种治疗方式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治疗后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优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提示茵栀黄在改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中的效果更为理想。但中药剂型上缺乏毒理学、药理学等循证医学证据,仍存在有一定的使用难度。
2 蓝光照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
光疗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式,光源可装于保温箱内,对于早产儿黄疸患儿的治疗非常有利。蓝光治疗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蓝光波长和血清中胆红素最高吸收波长较为接近,能够有效的对未结合胆红素进行分解,然后再经由胆汁及尿液排出,从而可达到改善患儿病情的效果。有学者[4]对比了传统药物治疗与蓝光照射治疗在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蓝光照射治疗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临床研究实践得出,患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要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患儿,提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能够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相似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可能是由于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缩短了患儿与光照的接触时间,减轻了蓝光照射产生的热能对患儿染色体、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当然,蓝光照射治疗同样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如费用高、不良反应多、对于个别重症患儿效果不理想、易反复等,临床应用仍有一定局限性。
3 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
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两种方式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均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临床上逐渐将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于该病患儿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学者[5]采用两种方式联合方式对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更快、下降程度更大,平均退黄时间更短(p<0.05);提示联合应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退黄速度快,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蓝建芳[6]在研究中将收治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了两组,对照组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87.5%),且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更大,黄疸消退时间更短(p<0.05);提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更显著,起效更快。
总而言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合理开展治疗非常必要。蓝光照射治疗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在该病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可加速患儿黄疸消退,促进患儿病情改善,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岚(综述),蔡绍皙(审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429-431.
[2]廖亮荣.口服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研究进展[J].内科,2013,008(001):75-76.
[3]王蔚,崔晓晴.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J].中国社区医生,2011,(36):175-176.
[4]于明启,刘强,王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21):51-52
[5]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01):43.
[6]蓝建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050(0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