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09 03:04宋立文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宋立文

【摘 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过程当中,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

【中图分类号】R258.79【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65-01

在当代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意外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各种创伤事件也越来越多,从而也使得创伤失血性休克也越来越成为促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按研究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女21例,男19例,年龄13-65岁,平均(39.2±0.6)岁;研究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14-65岁,平均(39.6±0.9)岁。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给氧护理、呼吸道护理、监测生命特征等基本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具体的状况进行呼吸道清理,保障呼吸的顺畅。

1.2.2研究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方式,采用限制性液体,剂量控制在300至500mL,输液的速度不超过28为 ml/min,输液完成后用480mL左右的平衡液进行维持。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體数据见表2。

3 讨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近些年来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患者的脑部、心脏等重要器官不能有血液及时补充,则会引起器官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很大概率上会发生失血性休克或死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目前的急救条件可以达到在给患者止血的同时也能迅速补充流失的血液,这将有利于在短时间内使患者体内重要器官的血液得到补充,从而恢复一定的身体机能[1]。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简单解释为在发生不受控制的出血性休克时,利用对液体输入的快慢和多少的控制,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得关键器官的供血能保持在一个较为安全的范围内,然后使创伤处能够慢慢止血,充分发挥机体自身的代谢作用以及液体的复苏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限制性液体复苏并不遵循“多输血,快输血”的原则,反而是在止血之前用适量的林格乳酸钠溶液等来供给保证各大关键器官的正常机体功能,待到完全止住出血情况后再进行复苏。在保证内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2]。通过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过程当中,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志林, 杜召辉, 王如意,等. 不同目标血压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4):428-433.

[2]朱娱, 张杰, 吴跃, 等. 血红蛋白氧载体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