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
捞出的宣纸,500张左右为一沓,还要进行挤压,沥去水分。
从高空中俯瞰安徽泾县,山丘、耕田、森林交织出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绿色画卷。这片绿色之中有一大片白,经过100多道工序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宣紙。这片白色是正在“自然漂白”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
邢春荣66岁了,是宣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制作宣纸将近50年。进行漂白前,他已花了不少工夫,比如,燎草。这是一种草料制作方法:用铁耙子将稻草秆上枯叶勒去,割去稻穗头,扎成小草把,再将草把放入河水中浸泡,用石灰腌制。
扎草可是门技艺。邢春荣伸出大拇指,开始打结,既要扎紧,又得是活结,才能在草浸泡后轻易摊开使石灰浸入。他说:“以前学这门技艺时,大拇指扎出血了,草把上血渍斑斑。受不了苦的人是没办法做好宣纸的。”
宣纸已有1500多年历史,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安徽泾县以制造宣纸为生,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那时,宣纸就已名满天下。
宣纸制作工序细分有上百道,能洞悉全貌的人极少。邢春荣就是其中一位。在他心中,泾县宣纸之所以有“纸寿千年”的美誉,与原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密不可分。青檀皮由泾县及周边喀斯特山地生长的青檀树剥皮得来,与其他皮料相比,檀皮纤维细长,润墨性更好;沙田稻草取自河谷平原沙土上生长的水稻秸秆,与一般的泥田稻草相比,灰杂质少,纤维素含量高。用它们制成的宣纸色泽洁白、韧性强、不易腐烂,不蛀不腐。而且,宣纸渗透、润滑性能好,写字时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很能体现中国的艺术风格。
左图:宣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右图: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都是宣纸原料。
左图:確皮。中图:切皮。右图:邢春荣在焙纸。
两位老师傅用特制的捞纸竹帘,正进行关键步骤:“深入浅出”。
当皮料和草料制作完成后,就开始制浆,然后在纸浆池中捞纸。邢春荣称捞纸为“深入浅出”。两位老师傅面对面站在纸浆池两边,抬着特制的捞纸竹帘,第一次捞时深一点,第二次捞时浅一些,每张纸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1克。当纱布袋在水池里来回搅动时,留在青檀皮和帘子之间的就是初代宣纸。捞出湿纸后,将其一张张揭开,贴在高温墙上。师傅们用棕毛刷在湿纸上“画八字”,从上往下刷,让纸更好地贴合木板,方便烘干。“画八字”这个动作有规定的节奏、幅度,十分讲究。
捞纸、晒纸是最关键工序,对工匠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邢春荣说:“两者合称为‘水深火热。捞纸师傅冬天受罪,因为纸浆池水冰冷,捞纸每天要浸泡上千次,所以很多捞纸师傅患有关节炎。晒纸师傅是夏天遭罪,晒纸所用火墙常年保持70至80摄氏度,门窗要关严,师傅们往往汗流浃背。”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邢春荣和团队研制出千禧宣,于2000年成为最大的手工纸,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一样,宣纸制作技艺一度面临断代的危机。但这些年,泾县建设了宣纸文化园、宣纸小镇、宣纸博物馆,还开创了宣纸宣笔研学游,“宣纸”又活了起来。
从树皮、稻草到纹理纯净、洁白稠密的薄纸,是老师傅们的技艺和汗水。瞧,宣纸摊开在桌案上,人们便开始描绘心中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