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瑩
不施農藥、不用化肥,生產有機蔬菜瓜果; 自然放養,不喂飼料,每年數以十萬、百萬計的走地雞、山地豬飛往市民餐桌。
大千生態湖中孕育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養殖黑天鵝群,夏季入夜後,原生螢火蟲也是上海地區最多的地方。
「有機種植」+「生態養殖」。黃海伯用20年的時間成功地實踐了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生態循環模式,為城市提供了一片生態安全的「潔淨」之地。
上海西郊淀山湖畔,朱家角古鎮邊上有一座占地6 0 0餘畝的莊園——大千生態莊園。原來以大千美食林而名噪一時的台商黃海伯,20年前轉到這裡做起了首席農夫,躬耕田園。
輾轉跨越 回國投資
30多年前,經歷過大半個世紀的輾轉跨越,黃海伯兜兜轉轉,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首前半生,黃海伯的人生軌跡更像是畫了一個圓圈——從起點出發,再回到起點。
1949年黃海伯出生在福建,一歲不到就同家人去了台灣。曾經當過導彈營營長的他,退伍後去了美國。「美國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裏,智慧卻在華人的腦袋裏。」黃海伯的商業天賦在美國得到釋放,短短幾年間就把美國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最高峰時期他手上有6家公司。
黃海伯和大陸的緣分,肇始於當年他在美國时偶然當了「章光101生髮精」在美國的總代理,藉由這個機緣,黃海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有機會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
初到大陸,所見所聞讓他既忐忑又驚喜。軍人出身的黃海伯當初第一次到北京看到解放軍時,心裡還是「發毛」的,但忐忑的心情很快就被大陸遍地商機所帶來的驚喜沖散掉。「當時大陸的東西太便宜了,瓜子、大蒜、水果,隨便一加工出口到國外或香港、臺灣等地區,個個穩賺!」敏銳的商業嗅覺促使他立即付諸行動——在海南投資設廠,加工有機蔬果香脆片出口到美國;當時正值海南房地產開發初期,黃海伯也參與進來,在房地產行業穩賺了一筆後他果斷退出,又瞄準了大陸另一個更為商機勃勃的城市——上海。
大千美食林開創餐飲新時代
1992年黃海伯拿下上海徐匯區中心的五畝地,現在已成為上海黃金商圈的徐家匯,當時還未展露頭角,四周都是低矮的舊樓房,更別提地鐵、商場了。黃海伯在此建起了一座7層樓的飯店,取名「大千美食林」,彙集全世界各地特色菜肴和著名小吃,可以同時容納5000人就餐。
集世界各地美味之大成,如此巧妙的商業運作,一出手就「燃炸」上海。飯店一開始營業就異常火爆,「生意最忙的是耶誕節那一天,來的人太多了,6個層樓營業面積全部爆滿,但還是裝不下,把大堂玻璃門都擠破了;一天收到的營業現金達到86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黃海伯認為,大千美食林能一炮而紅,是因為他開創了多項先河之舉,把世界各地的美食集中呈現,在當時剛剛開放的上海,意外、驚喜帶來的衝擊和震撼可想而知。
其實,美食林這樣的餐飲模式也並不是黃海伯憑空而想的,早年在美國因為從事國際貿易的機緣,經常以四海为家,拎著個皮箱一年用掉200張機票四處奔波,每到一處他都有心考察當地的飯店和美食,這也為後來大千美食林成為餐飲界的「聯合國」和「震撼彈」打下了基礎。
然而,極具商業天賦和進取心的他,沒有滿足於「大千美食林」的成功,接連推出了「大千美食林」品牌的月餅,並首創「月餅券經濟」、「觀光月餅廠」、「透明化生產公開高品質原料配方」等商業手法,贏得顧客信任,果然出奇制勝,第一年2700萬的月餅券很快就一售而光。10年間,大千美食林創造了一個個商業創舉和奇跡,成為上海餐飲界的「黃埔軍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餐飲人才和產業鏈合作夥伴,見證他們由小變大,很多後來都成了餐飲業中流砥柱。
隨著上海徐家匯商圈的形成,模仿者越來越多,餐飲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紅海搶食」的殘酷,讓黃海伯意興闌珊,「我更喜歡開創有意義的新事業。」2000年,黃海伯把大千美食林整幢樓售出,再謀新領域。
餐飲大佬 轉身首席農夫
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黃海伯已經有了另一個身份——大千莊園的「首席農夫」。面對外界對自己「隱身江湖」的種種猜測,黃海伯表示,只是想潛心規劃一下接下來的新事業。
事實上,早在開辦大千美食林之前,黃海伯已經在國外接觸過有機農業的概念——他曾是美國知名有幾食品企業「Whole Foods」的採購 代表,礙於當時大陸的經濟相對落後,民眾普遍還停留在吃得飽和吃得好的階段,對於吃得是否健康安全還沒有意識和消費能力。商海浮沉數十載,黃海伯覺得,歐美早已經開始重視食品安全健康,大陸遲早也會發展到這一步。「21世紀的潮流是重視生態重視環保,而食品安全的源頭就在農業!」永遠先行一步的黃海伯,這次同樣是義無反顧,一頭紮進了有機生態農業的廣闊天地。
生態農業為城市提供一片「淨土」
「你看不到任何的水泥,看不到任何的油漆,或是塑料的東西,但是你可以看到上海地區最多的螢火蟲!」每有客人來訪,黃海伯都滿帶自豪感地介紹大千生態園的一切。
黑天鵝、猴子、孔雀、山羊、野雞、野兔……還有別具異域風情的小木屋。「像這些小木屋大家蠻喜歡的,我是綜合了美國森林木屋、俄羅斯的吊角木屋的特色,改造成更加適合這裡的樣式。因為江南的水系發達,我就做成水面吊腳樓的方式,臨水而居,意境悠遠。」融合了黃海伯巧思的水上木屋,別緻優雅,周邊種滿了鮮花和綠草的小路,以及各種充滿野趣的娛樂設施,讓這裡簡直像一個世外桃源。
為了吸引遊客,黃海伯還經常在農莊裏舉辦各種活動,比如篝火晚會、放孔明燈等。這些活動雖然提升了莊園的人氣,但是每人50元的門票錢並不能給黃海伯帶來太多的收益。另一方面,農莊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維護費用和建設費用,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旅遊度假村來設計運營,農莊很難正常運轉下去。
那麼如何不單純依賴遊客,而是更大地發揮農莊自身的效益呢?黃海伯決定利用山莊的土地資源和潔淨水資源,養殖各種野生動物,通過向林業部門申請,黃海伯獲得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經營的資格,於是他引進了許多珍稀的野生動物,像黑天鵝、紅腹錦雞、白腹錦雞、孔雀、猴子等。
「野生動物是不可以買賣的。我們可以作為一個交換,交換了以後我們自己本身又有養殖許可證,又有經營許可證,有些動物養到一定數量了的時候,可以為生化科技實驗服務,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出口的。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比較高,要走發展尖端農業的路,其附加價值和經濟效益遠遠高於一般農業。」
黃海伯飼養的野生動物不僅每年能夠給他帶來可觀的效益,也吸引了許多上海及其周邊的群眾前來遊玩、觀賞,帶動了山莊的旅遊發展。
莊園裏的動物、植物多了,遊客多了,每天產生的垃圾和廢物也相應地多了起來,一般的做法是把這些廢料當作農家肥來給土地增加養分,但是莊園裏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有限,怎樣才能充分利用這些廢棄物呢?黃海伯又開始打起了這些廢棄物的主意。
一開始黃海伯就在養殖廠地面挖了地道,又挖了水井。這樣每天早中晚電紐一按,就開始自動沖洗,把動物的排泄物沖到沼氣室,沼化以後就變成沼氣,沼氣又變成電能。剩下的高蛋白飼料就流到湖邊的管制池,管制池又喂些螺絲和藻類,再把這些螺絲和藻類輸送回到湖裏面,喂鴨子、天鵝和其他的魚類,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的生態循環。
如今,大千網上商城銷售的自產瓜果蔬菜、禽蛋肉類,也是莊園收益的一個組成部分。20年裏這塊土地完全沒有施用任何農藥化肥,所以在大千農莊,可以生吃的蔬菜很多。吃過這些蔬菜的客戶,都說「小時候的味道」回來了,口碑相傳贏得周邊越來越多的家庭的青睞,有的客戶直接辦理年卡,就可一年四季吃到莊園應季的蔬菜水果和肉類了。
20年不施農藥,黃海伯到底有什麼高招呢?對於病蟲害,黃海伯介紹,施以生石灰、辣椒水、黑光燈、煙葉水等對病蟲害進行有限防治就可以控制住,自然界萬物互聯,相生相剋。比如,煙葉水噴在葉子上防止蟲卵孵化,就可以從根上治蟲。只要有耐心,總能找到最符合自然之道的解決方案。黃海伯探索出的這一套無公害種養殖技術,保證了出產的農產品符合有機食品標準。更重要的是,同時保護了整個循環鏈的有機生態系統。
黃海伯用20年的時間成功地實踐了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生態循環模式,為城市提供了一片安全「潔淨」之地。
農業都是長週期回報的項目,前期投資大、回報慢,在盈利模式設計上,黃海伯打出「組合拳」,「必須要有長項、中項、短項的目標。短項是根據莊園產出做一些季節性的食品加工,中項是整個莊園的開發利用,長項我選擇了林業。」黃海伯在浙江臨安包下萬畝山地,山中種樹,林中養殖,把有機循環系統嫁接過來,山豬林中散養,不喂飼料,不催肥的「佛系養豬」,讓大千的豬肉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動物、植物也都應在符合自然規律的條件下生長,保持食材應有的原生態。本著這樣一個樸素至極的信念,黃海伯堅持「有機種植+生態養殖」20年,這一路充滿艱辛、寂寞,但他都挺過來了。
古稀之年,依然壯心不已。72歲的黃海伯一直抱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中國大陸也能出現一個像美國的「Whole Foods」一樣的有機食品品牌,依靠強大品牌背書可以整合散落各地的有機產品資源,改變大陸目前有機市場無序發展的局面。市場教育、產品培育都準備好了,有機生態農業的爆發點是時候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