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研究

2020-11-09 02:52贾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0期

[摘要]新经济政策实施后,面对党内外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对党内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晚年的列宁从构建党的领袖体制,抵制一切派别活动,促进党员质量的有效提高和建立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出发,形成了列宁晚年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重温这一思想,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列宁晚年;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

[作者简介]贾佳(1997-),河南许昌人,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 A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0-0007-03

列宁晚年指的是俄共(布)在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这三年。列宁从党在十月革命胜利中取得执政地位后暴露的一些问题着手,对新经济政策实行以来党的建设和党所担负的在和平环境下领导全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使命相适应的要求出发,对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特别是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问题做了大量阐述,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在实践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列宁晚年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列宁在晚年尤为重视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苏俄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都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是政治建设发展的根本前提,把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在经济方面

1920年底,以列宁为核心的苏俄领导人仍然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通往共产主义阶段的捷径,是可以带领群众获取物质财富的正确道路。余粮收集制下,农作物收成的数额表面上比去年明显增加了一倍。这种暂时性的盈利使苏俄领导人陷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泥潭,他们幻想着可以快速过渡到乌托邦社会,尽早达到党的终极奋斗目标。然而,苏俄现实的经济状况是受到多年战争的摧残早已病入膏肓,1921年突如其来的饥荒和未能平息的战争使得国家粮食供应量仅能勉强维持国民生存,快速推行经济发展已迫在眉睫。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的十大上大刀阔斧对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占极少部分、农民占绝大部分的俄国必须要具备统一的意志,制定完善措施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改善農民的经济状况,勇于战胜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并且,列宁在中央政治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恢复国民经济与工农紧密相结合,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组织好国家从战争向和平建设过渡。

(二)在政治方面

1921年,由于前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连续实施,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执政党的统治地位,由党内派别活动触发的政权斗争愈加严重。在列宁病重时期,党内官僚主义、结党营私等不良作风烟雾缭绕,很多党员干部假以功臣忠党自居,企图骗取中央和群众的信任,实则却是谋取私利。此外,党内斗争异常严峻,各社会派别活动的涌现也破坏着党的团结统一,他们试图发动各种违法乱纪活动来挑战中央的权威,否定党的领导,扰乱党内社会秩序。此时,俄国迫切需要一批纪律严明、恪尽职守的党员干部来同党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列宁为解决这种问题提出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并赋予其监督监察等权利,通过法律体系保障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权利,协调党内关系,稳定党内秩序,为领袖在党内进行决策提供一个健康纯洁的社会环境。列宁在晚年的“政治遗嘱”中曾多次强调集中统一的党是革命胜利的前提条件,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深刻探析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党内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思考,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经验方法。

二、列宁晚年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领袖体制,拥护党中央权威

拥护党中央权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拥护党的领袖权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1921年8月,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信中明确阐述确立党的领袖体制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①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梦想,确立无产阶级政权需要全体党员意识行动与党中央协同一致,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前进。领袖权威的树立绝不是通过某项政策会议就能确立的,更不是一两天内就能实现的,而是通过长期持久的努力,在处理各种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巩固的。列宁明确表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体制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至关重要性,如果一个组织摒弃了领袖体制,就必定会犯各种错误,就会无视党中央的权威,那么这个党的领导集体就会不堪一击,它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了。党员只有拥护党的领袖体制,在思想上坚决与党中央的意识脉络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千百万人民群众服从党中央的命令统一行动,才能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无产阶级队伍,引领全世界无产者为实现革命的奋斗目标持续努力。晚年的列宁十分担心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斯大林在当上总书记后会滥用职权,破坏党的领袖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列宁提出任何想凌驾于党组织纪律的行为都是挑衅中央权威的行为,都要坚决抵制、令行禁止,无一例外。因此,通过确立有效的领袖体制,在法律条文上严明党内领袖的权力职责,并建立一整套监督体系对领袖人物有效监督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际途径。

(二)抵制一切派别活动,坚持党的集中领导

俄共(布)执政后,党内萌生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施略普尼柯夫挑起的“工人反对派”和托洛茨基在党内引发的工会问题等都是在否定党的领导、削弱党中央权威的表现。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各利益代表集团针对工会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党中央做出要废除工会内部军事化的决定。但是,托洛茨基强烈反对党中央的这一决定,他想利用工会军事化来瓦解党组织。这些少数党派否定党中央的决议,肆意攻击和诬陷中央机关,私下建立单独的组织机构,他们企图分裂俄共(布),把党的中央机关变成制造谣言和矛盾的场所。这些党派活动严重妨碍了党的正常工作,严重损坏了中央机关的影响力,是蔑视党中央权威、缺乏组织惩戒的表现。列宁对此提出严厉批评,“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②都是对党的权威和党内领导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管理能力,严重削弱了党中央权威。国内战争告捷后,在贫困的生活压力和严峻的政治危机环境下,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针对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全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思想争论,甚至形成了八大派别,各派别之间相互诋毁、互不退让。列宁看到如此现状痛心疾首,向全国疾呼此时正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拥护中央权威,各党员之间要互相信任才能共渡难关。为有效实现党内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1921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提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定,对于整个共和国都是必须遵守的。”③鉴于这些党内派别公然非议中央、否定中央决策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以求得党内组织最高程度上的统一。对于反对党内领导、无视党中央权威的行为,要对其严肃处理,严重的甚至开除党籍等,给那些行为过激的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提高党员质量,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党员质量的稳步提升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保障,是在组织上拥护中央权威的实际行动。1923年3月,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书中深刻反思了党员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党的纯洁性是评判党员质量的核心指标。

首先,严格入党标准。严格入党标准是从源头上确保党员质量的根本手段。十月革命胜利后,党的执政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动机不纯的人想混入党内。1923年1月,列宁在《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中对党内职员的数量问题和测量标准上做出了明确表示,“应该把工农检察院的职员缩减到300—400人”“这些职员要经过专门考察”。④列宁在晚年尤为注重党员的质量情况,他认为严格入党条件是对党中央权威的极大尊重,党员质量的高低是评判组织是否具有领导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工农检察院的职员要经过层层考察,在数量上要严格控制,在质量上必须达到高标准,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决执行。

其次,清党与纳新并举。正确的清党和纳新是保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员质量的有效途径。1921年8月至1921年年底,列宁在第一次清党的基础上依靠群众的力量对党内成员评议,依据群众评议的综合审定结果在党内进行了第二次清党和征收新的党员。1921年9月,列宁在《关于清党》一文中表明,“必須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⑤列宁在全党内大规模谨慎清党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征收新批次党员的举措,清党与纳新在实质上并不矛盾,努力实现两者的统一是确保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方式。列宁晚年极力鼓励真心诚意拥护党中央权威的农民阶层和劳动群众积极加入党组织,并把优秀党员安置在恰当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他们独立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培育新的后备力量,注入新生活力。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促进党的健康发展

为了防止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滋生拉帮结派、个人专断等腐败现象,以及为了避免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发生严重的权力斗争和破坏党内团结的现象,列宁坚决要求在党内设立权力制衡体系。1920年9月,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为构建一个中央垂直领导地方的相对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他提出,把严以律己、循规蹈矩的党内职员有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在地位和权利上平行于中央委员会的监察委员会机构,并赋予其监督监察等权利以保障党的健康发展。党内监督机构的目的、权力、功能等在党的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代表会议上做了明确规定,党委要坚决执行监察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并且不得私自撤销,党内监察体系的有效构建是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升党员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监察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方式来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列宁长期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监管党内高级领导和党内职员的行为规范,列宁在1923年提出要求扩大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人数,从工人和农民中选出75—100名左右新的中央监察委员,并且他们要经过逐层的资格审查。除此之外,列宁还提倡人民监督,将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紧密结合、协同一致,既能提高中央领导权威的声望,又能使中央获得群众的信赖。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保障从严治党的前提条件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解决好党内和党外的各种社会矛盾及冲突,习近平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提高自身在世界组织中的话语权,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集体领导全国人民为之不懈拼搏。所以,全党要服从中央,坚决支持党中央通过的各项决议,始终相信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人民服务,积极参与上级领导下发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的不断扩大,党内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立场不坚定,在金钱、权利等诱惑面前摇摇欲坠,有的违反党的原则、破环党的宗旨,有的无视政治纪律。他们背弃了当初入党时的初心、背弃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背弃了长期遵从的群众路线,以牺牲群众利益来满足自身欲望,严重阻碍党的政治建设,挑衅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因此,要勇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始终贯彻执行中央机关规定的各项纪律和决议,敢于同腐败分子做斗争,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清除一切党内“恶性肿瘤”,为新时期的中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政治环境。

(二)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促进团结统一的必要条件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社会历史的选择,也是新时期党的时代要求。党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不容乐观,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从国际层面来看,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从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逐步“西化”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还有一些西方国家恶意制造暴力事件达到搅乱中国社会秩序的目的,如香港事件和新疆事件等。在中国GDP达到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总有“中国称霸”“中国威胁论”等虚假谣言丑化中国的大国形象,他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布诋毁中国的言论企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这些外部敌对势力的虚假言论和恶意行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从国内层面来看,“藏独”“疆独”“台独”等分裂势力与某些国外敌对分子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暗中进行各种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的行动。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主持大局、安定民心。因此,要相信党中央的领导能力,拥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矢志不渝地同敌对分子、分裂势力作斗争,才能防止国外敌对势力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避免国内恐怖分子扰乱社会秩序,才能共同捍卫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三)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需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该思想作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基本依据,并在实际行动上把这一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近几年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如SARS、四川汶川大地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党中央都给予高度重视,迅速作出战略部署,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战危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呈现的显著优势是基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新时代下必须勠力同心,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道路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完成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0.

②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78.

③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5.

④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0.

⑤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47.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