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性

2020-11-09 02:52杨静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民性毛泽东诗词

[摘要]“民者,万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根本标志。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以诗词为载体,展示了自己的人民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毛泽东诗词的主题,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重温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人民性,对于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人民性

[作者简介]杨静(1991-),女,汉族,江苏镇江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党校信息管理处(网络教育中心)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类。

[注]本文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术研讨会(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办)入选论文;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入选论文;本文获“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第五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图分类号] A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0-000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塑造着中国人的内在气质。贺敬之在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作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①

重温毛泽东诗词,能够从中看到中国革命的燎原足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更能够深切感受到毛泽东无比坚定的人民信仰和饱含深情的人民情怀。

一、人民性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诗词创作的主题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功能其一,便是直抒胸臆,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纵观毛泽东诗词,不难发现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浓浓的人民情怀,处处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

所谓人民性,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的一种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形成了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核心特点也成为其诗词中频繁表达的鲜明主题。

有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只要是革命,必带有大义凛然与英勇无畏的特性。纵观毛泽东诗词,凡涉及革命战争之处,均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大气磅礴的正能量。面对闽西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以“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浪漫诗句讴歌了人民革命战争;面对红军神勇破敌,阵前大捷,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再现了广大工农群众和红军战士斗志昂扬、奋起抗敌的壮观场景,显示了革命战争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威力。②可以说,人民群众的革命性,构成了毛泽东诗词中诸多特性中的核心要素。具体表现为:

人民群众革命的乐观精神。五四运动后,“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中,写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引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的“不周山”,虽然“不周山”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但是“山下红旗乱”,凸显了人民群众为了胜利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彰显了工农联盟力量的强大,表达了人民军队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

人民群众革命的斗争精神。毛泽东认为:“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因此他在《贺新郎·读史》(1964年)中写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此诗与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观点不谋而合,赞扬了春秋鲁国奴隶起义首领盗跖、楚国平民起义首领庄屩,以及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称赞了他们才是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作者通过回顾中国历史,追忆革命时光,总结出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拥有伟大的“人民力量”。

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力量”的体现在长征阶段尤为突出。在《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中,为表现工农红军攻克难“关”(娄山关)的坚韧不拔,毛泽东创作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名句;在《念奴娇·昆仑》(1935年)中,为表现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顽强精神,毛泽东高呼出“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凌云壮志;在《七律·长征》(1935年)中,为表现红军战士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勇意志,毛泽东概括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铁军风貌;在《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中,为表现工农红军立誓推翻独裁统治的坚定决心,毛泽东勾画出“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战地风光。这些诗句中蕴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革命推动力,如同进军的战鼓和冲锋的号角,催人奋进。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性在毛泽东诗词创作中始终一以贯之

纵观毛泽东诗词,人民始终为主体。毛泽东从开始探索中国革命问题之初,就经常使用“人民”一词。埃德加·斯诺曾说:“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着重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生事物,更加突出了人民的主体性。

(一)人民群众是国家的建设者。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组成的。国土由人民开拓,民族由群众构成,文化由百姓创造,政府对人民负责。

土地问题自古以来,都是解决民生的首要问题。1927年秋,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写到:“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在词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阐明了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突出了农民的力量。1929年秋,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又写下“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描绘了红军在新开辟的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动人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问题依旧是中国建设的核心问题。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在1959年,毛泽东欣然写下“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颂扬了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为“遍地英雄”,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跃然纸上。有了土地,国家建设的向心力才有了保障。

1950年,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各族人民获得新生。毛泽东在观看献礼大会时,诗兴顿起,④赋词一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和出了“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名句。一个月后,借朝鲜战场初捷,再和柳亚子“工农大众力无边”写下“而今一扫新纪元”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神州大地自此更开新元。九年之后,毛泽东在回归故里时赋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名句,展现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四方团结的新面貌,中国社会进入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总路线: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留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豪迈诗句,最终落笔“换了人间”。何谓“换了人间”?1954年正值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国家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二年。这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是对新中国的歌颂,更赋予了当时新中国破旧立新,力争上游的象征意义,此为“换了人间”的深层含义。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主体。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培养官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缔造了一支前无古人的人民军队。1963年8月1日,毛泽东为“好八连”赋诗《杂言诗·八连颂》中写到:“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成为八连精神的诗意表达,⑤“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等,都阐释出:凝聚力是激励人民群众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这一客观事实。

诚然,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源于人民群众强大的凝聚力,还源于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1956年6月,毛泽东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其中“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发展局面代表着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方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无限创造力;“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无尽伟力。不论在祖国何处,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也为之动容;“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勾勒了未来的发展前景。现如今,三峡工程的历史性意义,正呼应了当年的愿景。

三、重温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人民性,对于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着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政治品格。习近平三上井岡山,“与老百姓在一起”始终是不变的旋律。《吕氏春秋·孟春纪》中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做到公正,天下就可以平定。当前,“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扶贫不扶官”“扶贫不服懒”“帮困不帮愚”,正是坚持“公平”原则,合理分配资源,让百姓尽早脱贫,实现到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没有一颗初心,比为人民谋幸福更崇高;没有一项使命,比为民族谋复兴更伟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通讯报道,⑥毛泽东夜不能寐,写下《七律·送瘟神》(二首),“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动描绘了劳动人民遭受血吸虫病祸害的悲惨图景和消灭血吸虫病后的欢快心情;在《七律·送瘟神》(其二)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一句脍炙人口,毛泽东把人民群众比作尧、舜,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将人民群众与“帝王”相类比,突出了毛泽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⑦的思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人生境界的标准。在毛泽东诗词中,作者喜人民之喜,忧人民之忧,将“人民”装进心中,抒发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大我”之情。“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在这些诗句中,“小我”已经被人民大众的“大我”涵盖,直至“无我”之境。

时隔70年,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伴随时间的车辙,“有我”与“无我”成为领袖间最发自内心的遥相呼应,也成为新时代最掷地有声的承诺担当。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初心,行程万里,此心始终如一。

(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回望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⑧彭德怀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以“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来表达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响应及对毛泽东的钦佩。⑨

毛泽东在诗词中常以自然山水表现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将智慧与仁义提升到自然中大象无形的高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便是人民的象征。刘勰说:“模山范水,诗人常事。”在毛泽东诗词中经常借助水的意象表现人民昂扬向上的姿态与海纳百川的气度。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毛泽东大笔如椽写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瑰丽词句,以“大雨”“白浪”“汪洋”,写出了“水”的各种表现形态,勾勒了一副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寓意正是意气风发的人民描绘了今天祖国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中通过“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来追忆曾经的革命大潮岁月,歌颂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用“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歌颂人民创造的新纪元,古时曾是沧海的地方,现在站立着伟大的中国人民。著名诗人贺敬之说:“读着毛泽东诗词,中国人常会想到自己在精神上被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那种从百年屈辱中终于站起来了的解放感和尊严感,被诗人熔铸成了一个崇高纯净,伟美多娇的诗境,集中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⑩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百尺竿头的朝气,有指点江山的豪迈,有英勇无畏的魄力,有翻天覆地的斗志。它像黑夜中指路的明灯,像大海中前进的航船,像灌木中披荆斩棘的力量,给人勇气与动力。它向人们揭示和诠释了作者热爱人民、依靠人民、歌颂人民的人民观。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史、思想史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遗产。

在新时代,应赋予毛泽东诗词新的时代意义,秉承“红船精神”,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注释]

①沈利.毛泽东诗词最鲜明的三个特点.全国党史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870.

②陈曲.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16.

③周甲辰.毛泽东诗词的文化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09.

④胡为雄.毛泽东诗传[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68.

⑤汪建新.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词里的新中国[N].光明日报,2019-5-17.

⑥胡为雄.毛泽东诗传[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99.

⑦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790.

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1.

⑨夏远生.论毛泽东对秋收起义的历史评价[J].苏区研究,2017(5).

⑩贺敬之.毛泽东诗词——新中国的民族魂.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2.

猜你喜欢
人民性毛泽东诗词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诗词之页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