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由于受到近几年大量发行国际债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赞比亚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洲第一个主权违约国。据此前报道,针对赞比亚的债务重组问题,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基金管理者陷入了争执,债务豁免计划的投票会议被迫推迟。对此,一些西方媒体又将所谓的“债务陷阱论”搬了出来,还以此声称中国不愿配合全球债务减免计划。
相关报道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例如,一些媒体将矛头指向中国的民间债权人并公布了大量中国向赞比亚提供的主权贷款数字,谬误显而易见,民间商业性质的贷款与要求借贷国以主权担保的贷款属于不同范畴,且不说商业贷款是否能够参加多边债务重组协调,光是混合的数字本身就有足够的迷惑性。一些媒体刻意夸大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债务,以此来渲染中国造成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实际上,即使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倡议”(CARI)项下的“朱比利债务行动”项目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在非洲外债中比重最多占20%,相比而言,多边金融机构占比35%,私人部门占比32%。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大幅放贷就在非洲造成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当时中国对非洲的优惠贷款才刚刚启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以非洲债务国向中国借贷为由,对他们的债务重组条件一拖再拖、不断施压。现如今,在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又开始担心自己对非洲进行免债会被用来偿还中国的贷款。尽管荒谬,但却直接反映出,未来开展发展援助国际协调前景黯淡。
对于赞比亚的债务问题,中国已经表态会支持赞比亚政府根据“债权人平等对待”等原则处理好债务问题,愿同包括私营债权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一道,为缓解赞比亚债务压力做出积极努力。但是随着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面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多债务问题和纠纷,我们还需要不断做好自身的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援助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保障我们自己的正当利益。此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外援助数据长期未能及时公开,由此导致外界对我们进行了过度解读和臆断。一些西方媒体,如彭博社做了中国对非洲贷款的汇编,早些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推出了“援助数据”(AidDat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组织了一些留学生通过截取媒体报道汇总整理了中国对非援助数据库。由于中国官方公布数据的不足,导致这些“舶来”数据逐渐占据了主流,被一些国内外学者引用,俨然变成了“权威”。为此,中国对外援助急需建立公开数据库,类似“债务陷阱”的抹黑必然不攻自破。▲
(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