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凯,张家瑶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601)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新建医疗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且新建医疗建筑多是集门诊、医技、病房、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截至2017 年10 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 万个。
根据美国能源部统计计算,美国的医疗行业能耗为75kW·h/(m2·a), 在手术、ICU 等特殊区域的单位能耗可达1 040kW·h/(m2·a)。路宾等通过对上海医院建筑用能状况调查统计得出;上海医院建筑单位面积年能耗量为76.0~109.1kW·h/(m2·a),且空调与供暖系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4%【1】。贾北平通过对山东省三所医院调研以及各种能源等效电折算得出:建筑的全年能耗密度值为80.6~155.0kW·h/(m2·a),其中供暖空调能耗指标为34.4~73.66kW·h/(m2·a),约占总能耗的 45%【2】。
有关资料表明,医院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年一次能耗是一般办公建筑的1.6~2.0 倍【3】。常规供暖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面积指标估算法、谐波反应法或冷负荷系数法,以典型设计日为基准进行计算。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时大部分时间为部分负荷运行。这些部分负荷工况多样,往往在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或难以满足环境要求或存在不合理的冷热抵消,导致能耗增加。通过对全年8 760h 逐时负荷模拟,可以了解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从而对系统方案和设备配置进行优化。
本文采用DeST-C 软件对合肥某医院项目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并进行负荷分析,为项目合理制定冷热源方案提供依据。
项目总建筑面积 155 473m2, 地上 14 层,地下 2 层,最大高度58.45m,设计床位数1 100 床,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主要功能划分为:地下1 层、2 层地下车库、设备用房、核医学用房;裙房1~4 层门诊用房、医技用房、体检中心、手术用房、ICU等;5 层以上塔楼住院部。
项目位于合肥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从DeST-C 分析软件数据库中调取合肥市气象参数。
建筑室内热环境根据GB 501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定,设定值见表1 。
表1 室内设计参数
建筑体型系数0.10,屋顶传热系数K=0.39W/(m2·K),外墙K=0.50W/(m2·K),外窗K=2.10W/(m2·K),天窗K=1.86W/(m2·K)。
其他参数的设定包括室内热扰的设定有室内人员、灯光照明和设备的热扰,均按照DeST-C 软件给定的参考值来设定。作息时间参照DeST-C 软件给定参考值并结合医院各功能用房实际使用需求设定。
根据建筑图纸,采用DeST-C 软件建立简化建筑模型。对相同业态的房间和区域进行合并处理。
通过DeST-C 软件对建筑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得出空调全年负荷如表2 所示。
项目实际空调面积89 992m2,模型空调面积94 128.54m2,误差为4.4%,模型建立较为准确。模型设定供暖季周期为12月 15 日~次年 3 月 15 日,总计 2 184h;供暖季周期为 6 月1 日~9 月30 日,总计2 928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指标为49.81kW·h/(m2·a)。
表2 建筑全年负荷统计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建筑逐时负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供暖季热负荷分布时频图和制冷季冷负荷分布时频图,详见图1、图2。由图1 可知,热负荷主要集中在40%~90%区间内,占总供暖季的89.9%。由图2 可知,冷负荷80%以上出现的概率为0.79%,设计时可忽略此部分负荷,冷负荷0%~60%区间内,占总制冷季的96.24%。冷负荷0%~5%区间内出现概率为24.39%,由于夜间加强了自然通风降低了导致空调负荷降低,经分析此部分负荷基本上出现在20:00~次日9:00。
图1 供暖季热负荷分布时频图
图2 制冷季冷负荷分布时频图
为了提高夜间供暖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能效,对夜间工作的ICU、手术室、病房等房间负荷进行单独统计,由分析结果可知,本项目供暖季夜间热负荷集中在2 000~4 000kW,制冷季夜间冷负荷集中在2 000~6 000kW,设计时可单独考虑冷热源设备。
计算分析了制冷季逐日空调总负荷和峰电时段逐日空调总负荷,以供冰蓄冷系统设计时蓄冰槽容量和制冰主机设定。逐日空调总负荷在175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87.7%,在225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98.36%;峰电时段日空调总负荷在30 000kW·h 之内的概率为58.2%,在50 000kW·h 之内的概率为75.41%,在60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90.98%,为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可考虑峰电时段系统全部采用蓄冰槽供冷。
本文通过使用DeST-C 软件对合肥某医院项目进行全年负荷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本项目单位建筑面积全年供暖空调能耗指标为49.81kW·h/(m2·a);
2)本项目热负荷主要集中在40%~90%区间内,占总供暖季的89.9%;冷负荷0%~60%区间内,占总供暖季的96.24%,冷热源设备可按部分负荷配置;
3)本项目供暖季夜间热负荷集中在2 000~4 000kW,制冷季夜间冷负荷集中在2 000~6 000kW;
4)日空调总负荷在175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87.7%,在225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98.36%;峰电时段日空调总负荷在30 000kW·h 之内的概率为58.2%,在50 000kW·h 之内的概率为75.41%,在60 000kW·h 以内的概率为90.98%,为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可考虑峰电时段系统全部采用蓄冰槽供冷。如采用冰蓄冷系统可在上述范围内设定蓄冰槽容量,结合本文分析结果确定基载机、制冰机设备型号。